随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顶,祝融之名也响彻世间,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是神话故事中著名的火神,但其实发展到后来,这位火神其实还兼任海神,这是怎么回事?
祝融是火神的名号,也是上古之时“火正”的官职名,当然他也有着类似于太阳神的功能,能够促进世间万物生长。
“《史记·楚世家》: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但是,关于祝融的世系,在《山海经》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一共有三条:
1.《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2.《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与黎”3.《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江水,生共工。”
《大荒西经》中认为祝融应属于黄帝—颛顼一脉,但《海内经》中,祝融却是炎帝后裔。实际上,后世也称祝融是出自颛顼一脉的,《史记·楚世家》中:“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比较支持《大荒西经》中的说法。
但不论其渊源如何,其火属性的神格一直未变。祝融职官为火正,火正即掌火之官,也即火神。灶以火为主,灶神需由火神充当,所以灶神和火神相当于是一神二职。而由火神引申为五行中火的象征,再到灶神,都可以看作是这一神格的逐步衍生。
《风俗通·祀典》引《周礼》:”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那么,火神祝融的神格特点是什么?两个字:“大、明”
这在《史记·楚世家》中有解释:“祝,大;融,明也”,其实这一特点更像是在描述太阳,所以在战国之际阴阳五行的对应下,他又可以对应南方、赤色、夏季、离卦,五帝中的炎帝,天干中的丙丁,地支中的午未。
在这里,我们尤其需要注意南方这个方位,因为这将是他兼任海神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管子·五行》是最早明确将祝融对应南方的文献,他说:“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
而在屈原的《楚辞》中,祝融不仅为南方之神,甚至还和南岳衡山联系在了一起,似乎这里就是他的人间神宫。也正是因为祝融属南,所以《史记·楚世家》才进一步把祝融当作是自己的远古先祖。
祝融真正成为海神,则是到了隋唐时代,随着南海航线的开辟与繁荣,南海沟通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也越来越需要一方大神前来坐镇,而他就是——祝融!
唐代在加封五岳、四渎、四海之神时,虽然没有南海海神的具体名讳,但是民间却一直将其视为祝融。而韩愈在撰写《南海广利王庙碑》时,则直接明确了祝融的海神名号:
“海于天地间,为物最巨,自三代圣王,莫不祀事。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可以说,这是在大文豪韩愈笔下,祝融终于有了除火神、南方神之外的另一重身份,即南海之神的神格!但实际上,这自然不是他的个人想法,而基于民众的广泛信仰。
看起来的确有些不可思议,明明是神话中的一代火神,居然还能兼任一方海神,他是如何将水与火,这两种相互矛盾的神格合为一体的呢?关于这点,我们认为可能与海神中“海”字的内涵有关。
因为“海”有时候,并不是指海洋,而是指方位,这在阳Sir之前的文章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山海经:朝鲜古地图中的环状世界观,何为大荒、海外以及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