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意思就算夸父追赶太阳,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而死,尸骨化作了邓林。
然而事情就是这样吗?在《山海经打黄北经》中却有另一段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隅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这一次,夸父追的不是日,而是日景,且在隅谷追到了。后来被应龙杀死。
这两段记载都来自山海经,一说是渴死,令一说是被应龙杀死,同一个人却有着不同的死法,这需要重新进行解读。
在古代,人们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就会用各种想象中的神话来解释。他们不知道世界起源,创造出盘古开天的故事,不知道人类起源,创造出女娲造人的故事。创造出夸父逐日,也必然是为了解释某些的现象。
在古代传说中,太阳从旸谷升起,在咸池中沐浴,掠过扶桑树木,最后落在隅谷虞渊。等到夸父追到太阳,就已经追到了太阳落下的地方,是不是代表着,夸父也到了落山的时候了,即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夸父喝干了黄河和渭水,又化作了桃林,在现实中就对应了河水改道,树林生长。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完成,因此夸父逐日,代表了古人们,对于时间的反抗。他们想超越时间的束缚,因此创造出这个故事。
正如人们想战胜太阳,于是有了后羿射日的故事。人们想战胜月亮,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想战胜大山,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人们想战胜大海,有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对于大自然,人们总怀有挑战的精神,因此他们创造出这些故事,来鼓舞自己。夸父逐日的故事,就体现了人们对于时间的挑战。
时间让世界有了生老病死,新老接替,新陈代谢。夸父就去挑战时间,在此过程中,他却失去了自己的时间,终究没能战胜自然。在他挑战的过程之中,河流都已发生了改道,平地竟也生出了桃林,这是多么持久的一场斗争。而在这场斗争中,尽管自然无法战胜,尽管人类必败无疑,但是代表了人们意志的夸父,还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