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年羹尧点名让他当状元,他却逃之夭夭,写出稀世珍宝

年羹尧点名让他当状元,他却逃之夭夭,写出稀世珍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研墨香 访问量:3980 更新时间:2024/2/16 9:16:52

年羹康熙年间就屡立战功,雍正更是重用他,委任他为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功,权势熏天。虽然是军旅发迹,但年羹尧又是进士出身,对文人非常仰慕,多次广求天下名士。当时很多文人竞相投奔,其中包括一名叫做蒋衡的书生,引出了一连串的故事。

蒋衡投奔年羹尧的时候,已经快五十岁了,屡试不第,在当时的科举制度中是个失败者。但此人确实有才华,他的小楷冠绝一时,又爱游历,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他每到一处,必赋诗作书,因此他的名声大噪,传遍中华。

年羹尧见到他之后,与他交谈、以诗词相对,发现确实名不虚传。面对这位老学究,年羹尧欣喜异常,亲口对他说:“下一期的科举状元,非你莫属!”(下科状元当属君)年羹尧之所以敢拍着胸脯说这种话,是因为他与雍正皇帝的特殊关系,科考的主官们都不敢违逆他的意思。(盖年声势赫濯,试官皆不敢违故也)

要知道,蒋衡天下闻名,才华横溢。只有科举一事,是他的痛点。天下学子何止千万,但如果没有功名,就永远不能登堂入室,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年羹尧的这个许诺,是多么大的诱惑。

但是,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在年羹尧手下呆了不长的时间后,蒋衡借口有病,提出了辞职。原来,年羹尧自从得志之后,日益骄横,甚至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蒋衡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偷偷和关系很好的幕僚也说:“年大将军德不胜位,现在的皇帝又英明神武,迟早将有祸事,不如早些离去,免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个时候,正是年羹尧最为鼎盛的时期,多少人来他家就是为了在这棵参天大树底下乘凉。那个幕僚不愿意放弃机会,然而得到状元许诺的蒋衡却毫不犹豫,坚持要离开。

他的去意已决,年羹尧也无法阻拦。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年羹尧要送蒋衡千两黄金,蒋衡却坚持不肯拿。最后,在年将军的百般坚持下,蒋衡收了一百两,拜谢后离去。

后来,年羹尧的命运果然陡变,他迅速从高峰跌到谷底,还被勒令自尽。树倒猢狲散,年羹尧的倒台还株连了不少人,包括他的谋士汪景祺等等也被杀了头。不过蒋衡却毫发无损,完全没有受到牵连。

当初收受年羹尧的赠金时,蒋衡就已经留了一个心眼。因为当时年羹尧势大,财富不可计数,笼络士子之时,高于五百金的才做登记,一百金就算随便打赏而已。就因为数目卡得这么准确,蒋衡才没有在年羹尧的账目中留下名字,自然没有列为同党。

虽然蒋衡没有能成为状元,在科举考试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他却以另外一种方式青史留名。当时他拿着年羹尧的金钱,到处游山玩水。他在偶然之间,在西安见到唐代“开成石经”,发现关中古碑出于众手杂书,既失校核,又混乱不齐,便决心手书一部“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蒋衡于雍正五年开始书写,一直到乾隆三年完成,共花费十二年时间。这部书一共有62万余字,为了完成它,蒋衡远离闹市,躲在扬州琼花观,终日与僧侣为伴,甚至连英山教谕和博学鸿词科的考试都放弃了。

此书完成后,清代大鉴赏家马日琯出白金二千锾收购,后来辗转由河道总督高斌将“十三经”装裱后进献给乾隆。乾隆见到大惊,下令将此书藏在懋勤殿,并赐蒋衡予国子监学正一职。

又过了五十年,蒋衡早已故去,乾隆皇帝面对这勘正后的十三经,钦命和珅

这部石刻经文共花费了五年时间,在乾隆登基六十年时间完成,又成为“乾隆石经”。它原置于国子监六堂之前,作为师生学习研讨之用,现存于北京孔庙,是儒家经典刻碑中最完整的一部,也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一部书。蒋衡虽然在官场之中不得志,但却以另外一种方式不朽。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更多文章

  • 雍正王朝:雍正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何没有除掉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尧

    其一,雍正皇帝对于年羹尧和隆科多是必除的,因为这两个人都产生了异心,不再全心全意的忠于自己。无论他们之前有过何等贡献,皇帝眼里都揉不得沙子。而张廷玉不同,他只忠于皇帝,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他一旦认定主子就不会改变,只会全心全意的办事,这是皇帝喜欢的。其二,权力引出的祸端。年羹尧和隆科多,一个是连蒙古

  • 廖惠尧:我的故乡我的情

    历史人物编辑:京都闻道阁标签:尧

    我,不管走多远,不管身在何方,她的美丽,她的芬芳,始终在我的心上,她让我魂牵梦萦难于遗忘,她又像陈年老酒,在心里搁置越久,越散发着诱人的醇香,她温养我成长,我爱她如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尽管她的过去落后如百孔千疮,人们生活饱经风霜,我记得一句俗语,“狗不嫌主穷,子不嫌母丑”,虽然年少不觉家乡好,年长方知

  • 雍正用他扳倒了年羹尧,年羹尧倒台后,他才知道要轮到自己了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演说会长标签:尧

    年羹尧是清朝一个著名的大将军,曾经为了雍正南征北战,立下过不少的战功,但是一旦朝中臣子的权力过大皇帝必然会有所担心,所以当年羹尧的权势慢慢变大,他也开始变得目中无人了起来,雍正皇帝此时才想办法准备扳倒年羹尧,于是他就利用了朝中的另一个大臣的帮助。 这个人就是蔡珽,本来就是朝中很普通的一个官员,但是蔡

  • 雍正王朝:雍正请年羹尧吃饭提出三个要求,年羹尧为何敢全部否决

    历史人物编辑:小爱爱历史标签:尧

    导读:雍正顶着巨大的压力,倾尽全国财力、物力、人力支援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雍正继位之初,国库仅剩800万两银子,而年羹尧的二十多万大军每个月需要开支600多万两银子。雍正缩减大内开支,从全过各地筹款筹粮,在没办法的情况下顶着抄家皇帝的骂名抄了曹家、李家等大户才勉强够支撑西北的大军。 在年羹尧好不容易

  • 年羹尧自缢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尧

    年羹尧,清朝知名军事家,历经康熙、雍正两朝。他是雍正的小舅子,在九子夺嫡中扶持雍正上位,平定青海之乱,前半生万事顺遂,也得到雍正偏爱,两人“如胶似漆”,关系甚好。但年羹尧逐渐居功自傲,态度跋扈,行事铺张,在施政理念上也和雍正出现分歧,大有不把雍正放在眼里的作风。这让敏感的雍正心生忌惮,最终下旨赐其自

  • 解密雍正赐死昔日亲密好友年羹尧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尧

    “我不缴大将军印,人人能奈我何否?总是我早错了。”这句话是年羹尧私下里对岳钟琪说的。十月,青海爆发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雍正气愤之余还认识到,如果叛乱成功,清朝的版图将缩减,这是丢掉祖宗大业的大事情。雍正也会因为能力问题受到质疑,被八王党抓住把柄。雍正最为倚重的心腹是怡亲王(康熙的十三皇子)、隆科多和

  • 雍正王朝:九爷胤禟为何给年羹尧下跪?是年羹尧逼迫还是他自愿?

    历史人物编辑:墨史浅吟V标签:尧

    导读:在《雍正王朝》中,九阿哥胤禟给年羹尧下跪这一幕,使得年羹尧在西北军中的威望达到了巅峰,雍正的亲兄弟都给年大将军下跪了,试问何人还敢在年大将军面前造次呢? 在年羹尧刚当上抚远大将军的时候,为了立威,在没有请旨的情况下,杀了太后的娘家人十四阿哥胤禵的亲信富宁安将军,朝中谣言四起,说雍正心里只有汉人

  • 雍正检阅年羹尧部队,犒劳士兵吃西瓜,为何回头就要杀了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芦雨历史故事标签:尧

    说到年羹尧,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将。作为一位汉人,他在满族人中能够做到镶黄旗,成为大清朝抚远大将军。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大清朝平定反贼,留下赫赫战功。 不仅如此,年羹尧在雍正皇帝的心中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年羹尧曾经在平定青海战乱的一次战斗当中立下奇功,

  • 廖惠尧: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历史人物编辑:京都闻道阁标签:尧

    1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比喻世事无定,生命短暂,是人们对于人生短暂地感叹和珍惜。这两个带有浓厚诗意的成语,从古至今,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人生、梦幻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句。人生在世三万天,接眼看时间挺长,回首走过的路却是一晃之间。三万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微不足道的时光,一个人的生命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微不足

  • 年羹尧受到雍正重用后,到底有多无法无天?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尧

    年羹尧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年遐龄官至湖广巡抚。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年羹尧中进士,在官场上他是平步青云,一步步成为了封疆大吏,可见他还是很有本事的。康熙六十年(1721年),进京入觐时,他被晋升为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妹妹后来又被纳为胤禛的侧妃,他由此与胤禛建立起郎舅关系。而在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