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27岁兴兵,为何前半生碌碌无为?庞统道破缘由

刘备27岁兴兵,为何前半生碌碌无为?庞统道破缘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靠谱学 访问量:2058 更新时间:2024/2/7 7:52:08

刘备的成长经历非常励志,他祖上是西汉中山靖王,但血缘经过了几百年的稀释早已经不被当朝皇家承认,再因为早年丧父的原因,以至于他家徒四壁,一度要靠卖草鞋讨生活。后来爆发黄巾起义,27岁的他决定放手一搏,配合官军歼灭黄巾贼获得了一些战功成为了县令,完成了从草根到士人的转变。

后来天下大乱,刘备以一个君主的身份自立门户,开始参与争霸天下。曾经得到过徐州、豫州,但实际上没有很好守住这些地方,为曹操做了嫁衣,前半生从河北打到荆州却一事无成。很多人认为这是刘备没有碰到诸葛亮、前期没有强力军师辅佐的原因,但实际上不是最关键的因素。庞统指出的问题才是刘备难以发迹的真正原因。

庞统和刘备的对话

赤壁之战后刘备已经夺下荆州,对外继续保持和曹操的敌对关系,同时交好东吴和益州刘璋。益州因为军事力量不足,多年来攻打汉中却没有收获。这一次刘璋愿意为刘备提供钱粮攻打汉中,刘备欣然同意。按照军师诸葛亮的建议,益州必定是蜀汉的囊中之物,所以本次刘备入蜀的最终目的就是夺取益州。而诸葛亮留守荆州防御东吴和曹魏,庞统就是本次攻略益州的军师,两人在行军路上除了制定策略之外,也交换了很多意见和看法。

《三国志》注引《九州春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

在庞统看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国贼,我们竖起反曹大旗是对的。但现在曹操的综合实力是我们的好几倍,虽然他战略收缩,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开始反攻。建议集团的精力不要完全放在曹操身上。而是先提升我们的实力,等我们的地盘足够大,军队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和他决战了。

但刘备认为我们和曹操已经势同水火,必须针对他,他手段残酷我就温和,他诡诈没有忠诚我就树立一个忠君军爱民的形象,全部和他朝反方向走。因为现在天下人还是心念汉室的,我这么做就可以凝聚足够多的人心和支持,势力自然越来越大。像曹操这样的小人、奸臣行为我不愿意做。庞统又为刘备例句了春秋五霸的故事,建议他获取名声的时候也要敢于下黑手,这样才能尽快让自己成长,但刘备并不任何庞统的理念。

曹操的发迹史

用当下的眼光来看,曹操的发迹史虽然非常狠辣,但在那个乱世里却很受用。他原本只是一个小诸侯,占据了陈留这块四战之地,周边的诸侯一个个比他还要强悍,曹操随时都会被其他人吞并。但诡诈的曹操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像一个外交官一样经常在周边势力周旋,打探各自的实力和势力间关系情况。遇到相互敌对的势力,曹操就教唆他们打仗,让他们内耗。遇到联盟的势力,曹操就各种离间对方,让双方相互猜忌直至联盟破裂。而曹操本人则趁着诸侯们相互打仗的时候修生养息,等相互间两败俱伤时再出兵歼灭对方,夺取最后的胜利,不到8年时间就统一中原。

官渡之战时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几个档次,曹操虽然心虚但也无惧,拼尽全力制造各种小胜仗,终于换来了火烧乌巢的机会。这里是袁绍大军的军粮所在,曹操不顾一切烧毁了袁绍大军的粮草,使得袁军崩溃,不是逃散就是投降。而投降的那群人却被曹操直接坑杀,理由就是没有足够的存粮养他们,由此得到了屠夫的称号。但正因为歼灭了袁绍的有生力量,袁绍从此元气大伤,几年后被曹操吞并,曹操引起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

刘备因为注重名声,失去了很多次机会

可以说曹操的发迹过程是用了很多黑手段,甚至被天下人责骂,但丝毫不影响曹操势力的扩张。而反观刘备,明明很多次下黑手可以让集团发展,但刘备却不乐意。

曹操南征的时候荆州牧刘表离世,因为曹操之前的黑历史,此时荆州人心惶惶,急需一位勇敢、有魄力的人来支撑局面。当时刘表的继承人刘琮是一个软弱无能之辈,明明可以率领荆州抵御曹操,没想到直接投降曹操。当时刘备在襄阳城外驻扎了2万大军,很多人建议直接强攻襄阳,从刘琮手上夺取荆州统治权来抵抗曹操。但刘备却认为刘表待自己不薄,夺人基业不可取,于是带兵去江夏布防。尽管后来刘备还是通过赤壁之战夺下了荆州,但荆州已经满目疮痍,和之前对比性价比太低。

还有这一次攻略益州,庞统认为既然刘璋如此相信我们,那我们在宴会上就可以直接斩首刘璋然后夺取益州,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益州了。但刘备认为刘璋和自己同宗,况且刚到益州也没有民心,这么做有伤天和。而是采用了稳扎稳打的方式夺城,尽管3年后也拿下益州,但刘备还是从荆州抽调了2万大军支援,以至于埋下了丢荆州的伏笔。而且军师庞统在本次战役中阵亡,实在是惨胜。

小结

其实从个人而言,品行良好的确不是什么坏事,甚至在和平时期还会被人称赞,被人表彰。但身处乱世就不一样了,在这个时代里什么伦理道德、礼义廉耻都已经不重要,只要能让自己活下来,能让自己长久稳定发展的办法就是最合适的。

曹操为了自己活命可以屠杀吕伯奢一家人,可以屠城抢粮食,粮食不够的情况下甚至还割人肉充当军粮,不然就是坑杀降卒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支出。在遇到危险时可以装聋作哑甚至是割须弃袍,目的就是跑路。所以他可以成就霸业,为曹魏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刘备和曹操一直反着来,尽管也建立了蜀汉,但最后蜀汉还是被曹魏所灭,他对于曹操而言终究还是个失败者。

标签: 庞统

更多文章

  • 庞统命运与此人紧密相关,他竟是庞统无法摆脱的劫数

    历史人物编辑:王嘉兴标签:庞统

    庞统命运与此人紧密相关,他竟是庞统无法摆脱的劫数庞统命运与此人紧密相关,他竟是庞统无法摆脱的劫数。关于庞统这个人,我们肯定是非常熟悉的,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才干过人,而且非常有谋略的人那肯定是非常有用处的。他更喜欢军事和实战。那么这个人是谁?为何他和庞的命运有如此的关联呢?其实这个人就是法正。他们两个

  • 如何评价谋士庞统?庞统为蜀国做了那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大表哥时尚标签:庞统

    细说三国风流人物,就不能不忽略庞统,庞士元,一个生于战乱之中的旷世奇才,崛起于人才辈出的英雄时代。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与惊人的判断能力成为了世人皆知的“凤雏”。世人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庞统其貌不扬,却胸怀韬略,素有大志,可谓是群星中的一个不折不扣的怪才。虽然他的生命十分短暂,从出

  • 常言道“郭嘉不死便无三国”,历史上的郭嘉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小渝美食标签:郭嘉

    常言道“郭嘉不死便无三国”,历史上的郭嘉到底有多可怕?常言道“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中的郭嘉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的对手,魏国重要谋臣郭嘉。郭嘉的才华、胆识和人格魅力,使得他在魏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都有非常卓越的表现。在历史上,郭嘉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为魏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到底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灿灿宠物标签: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几年在网上甚是流行,但历史上真的有这句话吗?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句话纯属扯淡,在所有的正史之中,根本找不到这句话,甚至是明清时期的演义小说中也没有,估计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成功学培训大师给无限解读了。在历史上,三顾茅庐与郭嘉去世是在同一年——公元207年,如果要是按时间来强

  • 曹操杀吕布时,为何问刘备,不问郭嘉?

    历史人物编辑:冷玉逍遥标签:郭嘉

    吕布乃汉末第一猛将,他的战绩可圈可点:1、虎牢关战三英;2、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典韦,曹魏六员大将都不能奈何吕布。吕布虽勇不可挡,可他的人品有很大的问题,他一生中认了两个义父,他也被称为“三姓家奴”。他被曹操围困下邳城的时候,他被手下绑出了城门外,当时曹操面临着两个选择:杀吕布或者是收

  • 富卫保险即将上市,李泽楷将成香港首富,郭嘉文透露内心满是不舍

    历史人物编辑:八八瓜标签:郭嘉

    对于李泽楷来说,他努力30年终于迎来了回报,他的富卫保险公司第四次冲击上市,这一次大概率即将成功。这家公司发展非常快,目前总资产已经超过了5000亿。富卫保险上市之后,市值有望达到600亿美元。按照这个数字,李泽楷在富卫保险上市之后,身家将暴涨400多亿美元,因为他在富卫保险个人持股超过了7成。按照

  • 并非是郭嘉,那曹魏阵营排名第一的谋士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墨云压城标签:郭嘉

    郭嘉虽然给曹操出谋划策,为曹魏做出过很多贡献,但在曹操心中,论功劳排名,郭嘉却并非第一,三国志中,太祖曰:“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这里面的文若就是荀彧,而公达指的则是荀攸。在曹孟德心目中,真正为他出谋划策最多的人是荀攸,荀公达。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出身名门,此人看上去有点呆若木鸡,

  • 为什么三国郭嘉名气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郭嘉

    天下三分诸葛亮,一统北方郭凤枭。在三国历史上,曹操早期的谋士郭奉孝犹如流星划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水镜先生曾指出“郭嘉不死,卧龙出不来”,更是将郭嘉的名声推上了顶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郭嘉为什么这么有名?郭嘉家境贫寒,胸前藏着一件兵甲为什么要说郭嘉出身寒门呢?自东汉当谷之祸后,以荀氏为首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没有他,郭嘉一辈子也出不来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郭嘉

    郭嘉这些年知名度越来越高,俨然已经成了超越诸葛亮的存在,可是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这位,可以说一点也不亚于郭嘉,甚至可以说没有他,郭嘉只能龟缩在家里待业。不卖关子了,这个人就是荀彧,他可以说是曹操早期的军师,他对曹操的作用如果综合评定来说,超越了郭嘉,因为郭嘉就是他推荐给曹操的,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他是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多活几年,诸葛亮能出吗?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郭嘉

    【本文由賨人客(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大家好,我是賨人客,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今天咱们来说说一句三国名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话的意思很表面,就是如果郭嘉不死,就没诸葛亮什么事儿了。事实也很巧:郭嘉死的第二年,就爆发了著名的赤壁大战,而诸葛亮的成名战刚好就是赤壁之战。所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