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既有印象中,诸葛亮定是一个身高七尺、面容俊朗的男儿,但在人们的眼中,他的妻子
黄月英却是一位体态瘦弱、发色暗黄、面容丑陋的女子,
与诸葛亮十分不般配。
因此世上流传着许多关于黄月英的传说,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历史上真实的黄月英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有待探究。
奇女 “阿楚”
当东汉的历史在经过几代幼年君主的循环往复后,终于在公元168年迎来了动乱后的第二位成年皇帝——汉灵帝。
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蜀汉丞相诸葛亮生前在《出师表》中就做了明确的阐述:“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他是第一个将封建王朝“卖官鬻爵”玩出花样来的帝王。
国家在他的昏庸统治下愈发衰败,终于引起了中国历史那场著名的宗教性质的农民起义。公元184年春,河北地区太平道的教主张角领导教众发动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四海之内战火纷飞。
也是在同一时期,南方荆州地区名士黄承彦迎来自己的女儿黄月英,因为出生在荆楚之地,小名唤作“阿楚”。
作为一个女孩黄月英不喜胭脂俗粉、纺织书画,反倒是对奇门遁甲颇感兴趣,在长大些甚至向父亲提出来想要从师学法的要求,弄得黄承彦很是头疼。
作为荆州有名的名士之女,黄月英的家庭不可谓不好,父亲黄承彦博览群书、精通兵法,有治国之才;母亲蔡氏也是当时荆州刺史刘表正妻蔡氏的亲妹妹,实打实的名门望族。
可这黄月英却一点没有随了父母,反倒是对鲁班、庄子等人十分崇拜,经常自己制作一些模型摆件玩耍,读的大多也是《鲁班经》、《墨子》、《孙子兵法》等书,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奔放。
在《墨子》中黄月英获得关于“木鸟”传说的灵感,又结合自己在《鲁班经》中所学,便自己动手尝试。
她从竹叶飘散的现象中研究原理,按照蔡伦做造纸的技术用当时尚为稀缺之物的纸张为材料,结合文中所介绍的鸟的样子,然后用丝线拴在一起,一只硕大的纸质大鹰活灵活现的呈现在眼前。
这项发明还有一个比黄月英本人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纸鸢。
主动提亲
民间传说中,黄月英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成婚的年龄,人们对她的评价依旧是一个举止奇怪、充满神秘的奇女子。而黄月英也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嫁给凡夫俗子,自己的如意郎君也要有经天纬地之才。
很快黄承彦家的奇女子引起了荆襄隐士司马徽的好奇,而在他的门生中也有一位当世奇才,姓诸葛,名孔明。
孔明出身狼琊诸葛氏,也是当时的名门望族,这位孔明先生也是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对圣贤之书能够过目不忘,对奇幻玄学也颇有研究,在别人还在读书时孔明便得到了司马徽、崔州平等名士的欣赏。
如今孔明刚过加冠之年,黄月英也正值桃李年华,两人兴趣相投,才华相当,黄月英也对孔明有所耳闻,听闻他“身高八尺,容貌甚伟,腹有大才,自比管仲乐毅”。
接着便是黄承彦在女儿的鼓动下与一众名士一起向孔明提亲。在封建时代,女子主动向男子提亲,黄月英算是独树一帜了。
在提亲前黄月英还制定了一套“话术”,
向孔明说明自己小名“阿丑”,是个长相奇丑、肤色黝黑、发色蜡黄且喜欢神鬼玄学但才能丝毫不亚于他的女子,
并在父亲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出纰漏。
哪知孔明在见面的当下便同意了这本亲事,黄月英几天的时间便从受人议论的奇女子成为了诸葛孔明的家妻,一度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琴瑟调和
黄月英与诸葛孔明的结合,引来更多人的好奇,曾有友人前去拜访孔明,只见他比往日身形更加健硕,精神焕发,都以为是中了什么秘术。
直到用膳时才发现他的妻子黄氏做了许多佳肴美食,无论北方的面食还是南方的鱼米,黄氏都信手拈来,完全不像人们印象中只知奇门遁甲神出鬼没的奇女子。
除了平日能够打理基本的衣食住行外,黄月英对兵法、经书也颇为了解,据民间传说黄月英将自己所学所算都记录在白色的羽毛上,只要羽毛攒够一定数量就会将其制成一把羽扇,送给丈夫孔明。
有时孔明遇到不解的问题,也要拿出扇子看一看,才能找到破解之法。在民间故事中两人夫妻同心、琴瑟调和,诸葛亮一生都为匡扶汉室的大业努力着,而黄月英也一直默默地站在丈夫后面支持着他,因此在民间故事中黄月英逐渐被塑造成“女版诸葛孔明”。
随着话题热度的增加,人们对黄月英的才华逐渐趋于一同,但对她的真实外貌却有着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史书中记载的“丑女”的才是其真正的形象。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黄月英的姨姨蔡氏能够被荆州刺史刘表相中,说明其长相一定不会落俗,按基因学的角度来说黄月英母亲的长相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与诸葛孔明一样是荆州名士,封建社会对名士的评定不仅局限于内在才华,外在颜值也占据极大地参考价值,既然孔明能在史书中留下“容貌甚伟”的评语,同为当世名士的黄承彦想必也不会逊他三分。
因此推理来说,黄月英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几乎不可能成为一个丑女。对于她丑的传言很可能是黄月英自己放出的消息,目的只是为了躲避世人的非议,是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机制。
对于黄月英到底长什么样子,“缺陷美”这种观点正在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采纳。而历史上黄月英究竟是“阿丑”还是“美人”,也只能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