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三年(239)正月初一,魏明帝曹睿去世。诏命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8岁小皇帝曹芳,曹叡一朝,司马懿还算忠诚。这时候司马懿遍观朝野,他已看到了曹氏家族的衰落,开始产生了不臣之心。
论资历,他是辅佐曹睿的顾命大臣,而曹爽还是黄口小儿。论才干,曹爽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甚至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比曹爽优秀很多,论战功,曹爽更是寸功未立,而司马懿刚拿下辽东公孙渊。
曹爽深知司马懿的才能,在小皇帝曹芳执政一个半月,他以明尊暗抑之法升司马懿为太傅,剥夺了司马懿的卫戍权和政权,暂时还未敢动他的军权。
打从司马懿出任太傅起,他与曹爽长达十年之久的权力之争即拉开了序幕。这一斗争,实质上是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的政治较量,关系到曹魏王朝的生死存亡。
而这十年里,曹爽只知道压制司马懿权力,却不知道增强曹氏集团力量。而他本人又才弱,不知笼络可以左右朝廷舆论及政治风向的士大夫阶层,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嘉平元年(249)正月,卧榻两年的71岁的司马懿风雷突发,趁着曹爽两兄弟陪同皇帝拜祭明帝高平陵之时,给曹爽及其支持者以毁灭性的打击,斗争以司马氏集团获得全胜而告终。
如果曹爽不投降,挟天子以令诸侯胜算有多大?
胜算很大,但曹爽兄弟俩才能、魄力、见识撑不起场面,失败是必然结局。
先来说曹爽优势。
他是名正言顺的辅政大臣,曹氏宗亲。有天然号召力。
他掌握军权,自己的诸弟为皇帝的侍卫官长,完全掌握了军权当中的核心部分,即京城和宫廷的卫戍之权,大弟曹羲统领京城的全部禁卫军兵马,下辖武卫、中坚、中垒、五校四大营的精锐力量。
当时归曹羲统领的禁卫军,有一营就驻扎在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之南,距高陵不远。
而西南百余里处,则是洛阳典农中郎将的治所,其属下有大量屯田的兵马,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只需下达一纸命令而已。单凭这两处的兵力和物力,也足可支持一时。
二弟曹训出任武卫将军,指挥武卫营的数千羽林健儿。武卫营是禁卫军四大营中的主力。曹爽其余未成年的小弟,都以列侯身份,充任小皇帝的侍从人员。
在高平时,支持他的桓范给他分析利弊,当时他是大司农,他做事干练果断,多谋善断。印章就在身上,大司农为九卿之一,职掌全国钱粮布帛的收支和调配。
他向曹爽兄弟的建议是迅速护卫天子,前往东南方向的南都许昌,现在起程前往许昌,不过当天半夜时分便能到达。许昌的武库有大批精良武器,足供使用。作为全国大司农,从外地调运粮食来许昌毫无困难。
平心而论,桓范这一着棋相当厉害。因为谁挟有天子,谁就占据了政治优势。曹操当初能压倒群雄,其两大法宝之一,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了政治优势,再通过征兵勤王,取得军事优势,任凭司马懿再厉害,也未必能一口把曹爽吞下。
而且,当时曹魏还是有一批终于皇室将领的,从政变后,司马懿并没有取代曹魏,可见他也觉得时机并未成熟,他还需要一点点剪除反对势力。
可是曹爽、曹羲兄弟俩都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见,这兄弟俩遇到大事没有一个堪当大任。
再来看司马懿,他有多大胜算呢?
确实胜算不大,他们父子三人起兵时,所有能动员起来的兵力,包括司马师平素收养的三千死士,司马师指挥的一部分禁卫军,太傅府的上千家兵等,总数约有六七千人。如果曹爽行事果断,立即反击,这几千人还真不行。
但是司马懿牛人啊,他指挥过千军万马,布局严密,考虑周全。
他当时让时任太尉的蒋济和他同行,同时他也准备了说客去说服曹爽。
作为追随曹氏政权三十余年的政坛耆宿,司马懿对曹氏家族的衰落看得最清楚。
他亲身经历了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位曹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大丧,而一个家族的总体实力究竟如何,在其代表人物突然退出舞台的紧急关头,看其是否有一批后起的杰出成员稳定局势,即可清清楚楚。
曹操死时,不仅有三十四岁比较成熟的继承人曹丕,而且还有夏侯惇、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曹洪等军界强人给他有力支持。
曹丕死时,继承人曹睿虽不甚有经验,毕竟还是二十一岁的成年人。至于有力的支持者,尚有曹休、曹真和曹洪等人,总的来说情况已不如前,但还勉强过得去。
曹睿死时,继承人是八岁的无知小儿,支持者中没有一位元老级人物,全是匆匆提拔上来的公子王孙或者纨绔子弟,司马懿内心对曹爽是不屑的。他料定他成不了气候。
当时蒋济看到桓范奔向郊外的曹爽,他既了解曹爽,也了解桓范,当即说:
“桓范虽言多智,然曹爽保家心切,如恋栈之驽马,必不能用其冒险一搏之策。”
他把曹爽算得准准的,也就是曹爽家人在洛阳城内,他不想家人受到伤害。
同时,曹爽从内心畏惧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从曹睿朝开始,对外战争几乎都是司马懿打下来的,而且胜利居多,而曹爽仅有的一次伐蜀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他感觉反抗,也不是司马懿对手。
司马懿派来的说客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这二位是司马懿信得过的人,与曹爽也极熟悉。他们一再向曹爽兄弟解释太傅的意思,说只要去职交权,曹氏兄弟的生命、财产和侯爵爵位,全部都完好保留,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他们还带来了一封太尉蒋济给曹爽的亲笔信,信中蒋济明确以个人名誉担保曹氏兄弟的人身安全。
曹爽本人并不是胸有大志之人,只要能保留生命、财产和侯爵爵位,做一个逍遥的富家翁,他愿意投降。
结果天真的曹爽早早地放弃了抵抗,对于曹氏家族而言,高平陵事变宣布了他们五十余年黄金时代的结束。从这时起,司马氏家族在事实上,已经开始取代他们而君临天下。
押解回都等待他们的是富贵荣华吗?只能说曹爽太天真了。
皇帝回城的当天,桓范就被投入监牢。曹爽以谋逆大罪,连同他的亲信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凡十人,全部被捕下狱,并诛灭三族,先后有数百人被押往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下。不管是白发老人还是垂髫儿童,一律引颈受戮,鲜血把新春的碧绿芳草,染成一片刺目的殷红。
当权力的接力棒传到司马炎手中时,晋室代魏的时机才完全成熟。
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十二月,魏帝在洛阳宣布禅位于晋。
自曹丕代汉称帝起,立国46年的曹魏,至此灭亡。
而自高平陵事变起,司马氏代魏的十七年进程,至此成功。凭借着灭蜀代魏后形成的巨大优势,十五年后的公元280年,司马炎又吞灭了孙吴。在分裂的战火之中挣扎了将近百年之久的中国,终于复归于统一,并进入安居乐业的太康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