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平陵兵变,司马懿赌博胜算几何?猪对手曹爽让人痛骂

高平陵兵变,司马懿赌博胜算几何?猪对手曹爽让人痛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孙成说历史 访问量:369 更新时间:2024/1/21 11:12:01

景初三年(239)正月初一,魏明帝曹睿去世。诏命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8岁小皇帝曹芳,曹叡一朝,司马懿还算忠诚。这时候司马懿遍观朝野,他已看到了曹氏家族的衰落,开始产生了不臣之心。

论资历,他是辅佐曹睿的顾命大臣,而曹爽还是黄口小儿。论才干,曹爽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甚至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比曹爽优秀很多,论战功,曹爽更是寸功未立,而司马懿刚拿下辽东公孙渊

曹爽深知司马懿的才能,在小皇帝曹芳执政一个半月,他以明尊暗抑之法升司马懿为太傅,剥夺了司马懿的卫戍权和政权,暂时还未敢动他的军权。

打从司马懿出任太傅起,他与曹爽长达十年之久的权力之争即拉开了序幕。这一斗争,实质上是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的政治较量,关系到曹魏王朝的生死存亡。

而这十年里,曹爽只知道压制司马懿权力,却不知道增强曹氏集团力量。而他本人又才弱,不知笼络可以左右朝廷舆论及政治风向的士大夫阶层,导致了后来的悲剧。

嘉平元年(249)正月,卧榻两年的71岁的司马懿风雷突发,趁着曹爽两兄弟陪同皇帝拜祭明帝高平陵之时,给曹爽及其支持者以毁灭性的打击,斗争以司马氏集团获得全胜而告终。

如果曹爽不投降,挟天子以令诸侯胜算有多大?

胜算很大,但曹爽兄弟俩才能、魄力、见识撑不起场面,失败是必然结局。

先来说曹爽优势。

他是名正言顺的辅政大臣,曹氏宗亲。有天然号召力。

他掌握军权,自己的诸弟为皇帝的侍卫官长,完全掌握了军权当中的核心部分,即京城和宫廷的卫戍之权,大弟曹羲统领京城的全部禁卫军兵马,下辖武卫、中坚、中垒、五校四大营的精锐力量。

当时归曹羲统领的禁卫军,有一营就驻扎在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之南,距高陵不远。

而西南百余里处,则是洛阳典农中郎将的治所,其属下有大量屯田的兵马,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只需下达一纸命令而已。单凭这两处的兵力和物力,也足可支持一时。

二弟曹训出任武卫将军,指挥武卫营的数千羽林健儿。武卫营是禁卫军四大营中的主力。曹爽其余未成年的小弟,都以列侯身份,充任小皇帝的侍从人员。

在高平时,支持他的桓范给他分析利弊,当时他是大司农,他做事干练果断,多谋善断。印章就在身上,大司农为九卿之一,职掌全国钱粮布帛的收支和调配。

他向曹爽兄弟的建议是迅速护卫天子,前往东南方向的南都许昌,现在起程前往许昌,不过当天半夜时分便能到达。许昌的武库有大批精良武器,足供使用。作为全国大司农,从外地调运粮食来许昌毫无困难。

平心而论,桓范这一着棋相当厉害。因为谁挟有天子,谁就占据了政治优势。曹操当初能压倒群雄,其两大法宝之一,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了政治优势,再通过征兵勤王,取得军事优势,任凭司马懿再厉害,也未必能一口把曹爽吞下。

而且,当时曹魏还是有一批终于皇室将领的,从政变后,司马懿并没有取代曹魏,可见他也觉得时机并未成熟,他还需要一点点剪除反对势力。

可是曹爽、曹羲兄弟俩都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见,这兄弟俩遇到大事没有一个堪当大任。

再来看司马懿,他有多大胜算呢?

确实胜算不大,他们父子三人起兵时,所有能动员起来的兵力,包括司马师平素收养的三千死士,司马师指挥的一部分禁卫军,太傅府的上千家兵等,总数约有六七千人。如果曹爽行事果断,立即反击,这几千人还真不行。

但是司马懿牛人啊,他指挥过千军万马,布局严密,考虑周全。

他当时让时任太尉的蒋济和他同行,同时他也准备了说客去说服曹爽。

作为追随曹氏政权三十余年的政坛耆宿,司马懿对曹氏家族的衰落看得最清楚。

他亲身经历了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位曹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大丧,而一个家族的总体实力究竟如何,在其代表人物突然退出舞台的紧急关头,看其是否有一批后起的杰出成员稳定局势,即可清清楚楚。

曹操死时,不仅有三十四岁比较成熟的继承人曹丕,而且还有夏侯惇、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曹洪等军界强人给他有力支持。

曹丕死时,继承人曹睿虽不甚有经验,毕竟还是二十一岁的成年人。至于有力的支持者,尚有曹休、曹真和曹洪等人,总的来说情况已不如前,但还勉强过得去。

曹睿死时,继承人是八岁的无知小儿,支持者中没有一位元老级人物,全是匆匆提拔上来的公子王孙或者纨绔子弟,司马懿内心对曹爽是不屑的。他料定他成不了气候。

当时蒋济看到桓范奔向郊外的曹爽,他既了解曹爽,也了解桓范,当即说:

“桓范虽言多智,然曹爽保家心切,如恋栈之驽马,必不能用其冒险一搏之策。”

他把曹爽算得准准的,也就是曹爽家人在洛阳城内,他不想家人受到伤害。

同时,曹爽从内心畏惧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从曹睿朝开始,对外战争几乎都是司马懿打下来的,而且胜利居多,而曹爽仅有的一次伐蜀战争还是以失败告终。他感觉反抗,也不是司马懿对手。

司马懿派来的说客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这二位是司马懿信得过的人,与曹爽也极熟悉。他们一再向曹爽兄弟解释太傅的意思,说只要去职交权,曹氏兄弟的生命、财产和侯爵爵位,全部都完好保留,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他们还带来了一封太尉蒋济给曹爽的亲笔信,信中蒋济明确以个人名誉担保曹氏兄弟的人身安全。

曹爽本人并不是胸有大志之人,只要能保留生命、财产和侯爵爵位,做一个逍遥的富家翁,他愿意投降。

结果天真的曹爽早早地放弃了抵抗,对于曹氏家族而言,高平陵事变宣布了他们五十余年黄金时代的结束。从这时起,司马氏家族在事实上,已经开始取代他们而君临天下。

押解回都等待他们的是富贵荣华吗?只能说曹爽太天真了。

皇帝回城的当天,桓范就被投入监牢。曹爽以谋逆大罪,连同他的亲信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张当,凡十人,全部被捕下狱,并诛灭三族,先后有数百人被押往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下。不管是白发老人还是垂髫儿童,一律引颈受戮,鲜血把新春的碧绿芳草,染成一片刺目的殷红。

当权力的接力棒传到司马炎手中时,晋室代魏的时机才完全成熟。

魏元帝咸熙二年(265)十二月,魏帝在洛阳宣布禅位于晋。

自曹丕代汉称帝起,立国46年的曹魏,至此灭亡。

而自高平陵事变起,司马氏代魏的十七年进程,至此成功。凭借着灭蜀代魏后形成的巨大优势,十五年后的公元280年,司马炎又吞灭了孙吴。在分裂的战火之中挣扎了将近百年之久的中国,终于复归于统一,并进入安居乐业的太康十年。

标签: 曹爽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政变曹爽投降 期间就没有人反抗吗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曹爽

    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投降,难道其他人就不反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魏明帝曹叡临死前,知道曹芳年幼无力掌控大局,所以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曹叡一咽气,曹爽就开始排挤司马懿,自己独掌大权。看着老实本分的司马懿,也在正积蓄力量,并在正始十年(公元249

  • 司马懿杀曹爽,漏网一人,其后代成名将,亲手结束晋朝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也劲爆标签:曹爽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诸侯争霸的历史故事,要说书里最聪明的人大家都会脱口而出诸葛亮,智谋无双。但其实可以与他诸葛亮比肩而立还有司马懿,甚至在我看来更胜一筹。 司马懿从小就显露出不同常人的聪慧,又在叔叔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教导下博览群书,到了青年时谋略过人。于是随着叔叔投靠了曹操的阵营,为当时野心勃

  •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真的是毫无取胜机会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治标签:曹爽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的胜利究竟是实力使然,还是运气太好?高平陵之变是三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司马氏通过此次政变开始掌握曹魏政权,一步步进化为三国终结者。但是高平陵事变本身则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赌博。根据记载,整个事件中司马懿有两次性命之危,但都被猪对手曹爽一一化解。事变当晚,司马懿率领三千死士夺取武库,但要到

  • 高平陵之变时,如果曹爽起兵反抗,胜算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刘正标签:曹爽

    魏明帝曹叡临终时,因为太子曹芳年幼,所以任命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辅佐曹芳。在曹芳刚继位的时候,曹爽还挺尊重司马懿,两人合作得不错。但是后来曹爽在亲信丁谧等人的撺掇下,晋升司马懿为太傅,以明升暗降的方法夺取了他的实权。此后曹爽以大将军身份掌握了魏国的军权,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

  • 为什么说曹爽发起的正始改制,是曹魏政权覆灭的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曹爽

    引言在三国时期,雄踞中国北方的曹魏政权实力最为强大,在曹氏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政治体系。尤其是魏明帝曹叡在其当政期间,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政治政策,就是为了迎合当时权贵的利益诉求,保证曹魏政权的向心力。然而曹叡英年早逝,其子年幼,不能亲自当政,曹叡于是将司马懿和曹爽任命为顾命大臣,希望他

  • 三国最悲惨的皇帝曹叡,三个儿子全部夭折,妃嫔都被曹爽据为己有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曹爽

    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各方势力都有称霸之心,但是因为实力相当,相互之间割据了很长的时间。最终还是西晋的司马炎成为了拥有统一天下能力的的那个人。而司马炎的爷爷就是司马懿,曾经是北魏的托孤忠臣,对魏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司马懿在魏国的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曹丕是魏国的开山皇帝,但是曹丕英年早逝,所以为

  • 司马懿杀曹爽夺权,曹氏宗亲为何不反抗?反抗后又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曹爽

    再到曹丕时代,他未上位的时候,司马懿就是曹丕的老师,在争储的时候,司马懿给曹丕很多建议,帮助他度过了很多危难,所以曹丕上位后,随对司马懿有所提防,但是却也对其委以重任,让其称大将军,大都督,率军出征,这段时期是司马懿的上升期,在军中建立了强大的威信,使得军中很多人信服他。到了曹睿时期,司马懿基本上是

  • 此人不被曹操赏识,被俘后归降刘备,后来一战击败曹爽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曹爽

    《说唱脸谱》这首歌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其歌词中唱到的白脸的曹操,但我们知道在戏曲中白脸泛指那些阴险狡诈,善于计谋的人。当然在历史的评价中,曹操也确是个有能力的人,但再厉害的人也可能会有疏忽。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由于曹操疏忽了谁?又因此次疏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建安二十年,来自巴西宕渠的王平在机缘巧合

  • 曹魏为何会被篡权-曹爽的无能还是隐患的爆发?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曹爽

    就好像是一个轮回,曹操打着汉臣的名义,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把汉天子掌握在手中,天下也平定了大部分,兵强马壮留给了儿子很大的基业,虽然他最后没有撕下那快遮羞布,不过也已经差距不大了,经历两代人的努力,曹丕终于称帝建立曹魏,后来又经历了曹叡的复兴,然后就是曹芳被篡权,司马家重走了曹操的路子,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司马懿被压制时,为何曹爽没有一口气干掉他?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曹爽

    读:司马懿被压制时,为何曹爽没有一口气干掉他?文/以史论今电视剧里描述的司马懿危如累卵,和现实中差别很大,尽管权力上被架空了,但依旧掌握着不可忽视的实力。司马懿和曹爽同受托孤而且同时录尚书事。司马懿本来是骠骑将军,曹爽想把录尚书事去掉就是为了不让司马懿参政,封司马懿为大司马,但大司马这个职位不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