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平陵之变时,如果曹爽起兵反抗,胜算有多少

高平陵之变时,如果曹爽起兵反抗,胜算有多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正 访问量:246 更新时间:2024/1/25 6:15:59

魏明帝曹叡临终时,因为太子曹芳年幼,所以任命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为辅政大臣,辅佐曹芳。在曹芳刚继位的时候,曹爽还挺尊重司马懿,两人合作得不错。但是后来曹爽在亲信丁谧等人的撺掇下,晋升司马懿为太傅,以明升暗降的方法夺取了他的实权。

此后曹爽以大将军身份掌握了魏国的军权,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掌管宫中禁军,并重用心腹何晏、邓飏、李胜、丁谧、夏侯玄等人,控制了魏国的朝政。

被排挤的司马懿不动声色,假装身体不适麻痹曹爽,并秘密联络其他对曹爽不满的大臣,等待时机反击。最终在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爽及其兄弟、亲信陪曹芳去高平陵扫墓时。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

曹爽得知以后不知所措。司马懿派人告诉曹爽,只要他投降,那么就保全他的性命。曹爽信以为真,交出了兵权,最后却被司马懿所杀。

在曹爽投降前,大司农桓范曾经劝他去许昌,调集军队和司马懿抗衡。有些人认为曹爽兵权在手,这么做还有很大胜算。不过实际上曹爽的机会不大。

曹爽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他能力有限,做事又优柔寡断,轻信了司马懿。不过从当时两人掌握的实力来说,他也不具备和司马懿抗衡的可能。

曹爽虽然身为大将军,名义上可以调动魏国上下的军队,曹羲和曹训又掌管中军,掌握着洛阳附近的主要军力,从表面上看实力不小。但是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爽等人都不在洛阳,身边的部队并不多。这一点可以从司马懿政变后,曹爽不得不临时征发屯甲兵数千自发得到证明。

爽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甲兵数千人以为卫。

相比之下,司马懿拉拢了太尉蒋济。蒋济曾任中护军、护军将军等职,在中军有着很多旧部。这样司马懿就趁着曹羲和曹训不在军中的机会,在蒋济的帮助下控制了中军,随后又派人接管了武库,掌握了洛阳附近主要的军事力量。所以司马懿还能分兵驻守洛水浮桥,防止曹爽西逃,去关中投靠他的心腹夏侯玄。

因此很明显,此时在洛阳附近,司马懿实际上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之所以不急着用武力解决,只是因为曹芳此时在曹爽身边,而司马懿又知道曹爽的性格,可以政治解决,不急着动手而已。

但是如果曹爽真的打算逃到许昌和司马懿对干,那么司马懿肯定不会客气。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来说,曹爽没有任何机会逃到许昌。

而且曹爽即使运气不错,能顺利逃到许昌,也很难和司马懿抗衡。

曹爽虽然是大将军,理论上掌握着魏国的兵权,而且皇帝曹芳也在他的控制之下。但是曹爽把持魏国朝政期间任人唯亲,行事荒唐,对蜀对吴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大失人心,因此朝中大臣大多对他很反感。

加上曹芳并未亲政,曹爽即使以曹芳名义下诏书,大家也都知道这其实是曹爽的意思。所以曹爽的真实号召力很有限。

而司马懿却是打着拨乱反正的名义起兵,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像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尚书陈泰、侍中许允等大臣都选择了帮助司马懿,连郭太后都站在他这一边。相比之下,司马懿的影响力显然比曹爽高得多。

因此即使曹爽逃到许昌,也无法调动多少人马和司马懿抗衡,还是难逃一个败字。

当然,从马后炮的角度来说,曹爽投降肯定是必死无疑,努力一把也未尝不可。可惜曹爽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连冒险也不敢,自然只能等死了。

标签: 曹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曹爽发起的正始改制,是曹魏政权覆灭的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曹爽

    引言在三国时期,雄踞中国北方的曹魏政权实力最为强大,在曹氏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建立起了相对稳定的政治体系。尤其是魏明帝曹叡在其当政期间,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政治政策,就是为了迎合当时权贵的利益诉求,保证曹魏政权的向心力。然而曹叡英年早逝,其子年幼,不能亲自当政,曹叡于是将司马懿和曹爽任命为顾命大臣,希望他

  • 三国最悲惨的皇帝曹叡,三个儿子全部夭折,妃嫔都被曹爽据为己有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曹爽

    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各方势力都有称霸之心,但是因为实力相当,相互之间割据了很长的时间。最终还是西晋的司马炎成为了拥有统一天下能力的的那个人。而司马炎的爷爷就是司马懿,曾经是北魏的托孤忠臣,对魏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司马懿在魏国的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曹丕是魏国的开山皇帝,但是曹丕英年早逝,所以为

  • 司马懿杀曹爽夺权,曹氏宗亲为何不反抗?反抗后又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小丽搞笑说标签:曹爽

    再到曹丕时代,他未上位的时候,司马懿就是曹丕的老师,在争储的时候,司马懿给曹丕很多建议,帮助他度过了很多危难,所以曹丕上位后,随对司马懿有所提防,但是却也对其委以重任,让其称大将军,大都督,率军出征,这段时期是司马懿的上升期,在军中建立了强大的威信,使得军中很多人信服他。到了曹睿时期,司马懿基本上是

  • 此人不被曹操赏识,被俘后归降刘备,后来一战击败曹爽十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曹爽

    《说唱脸谱》这首歌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其歌词中唱到的白脸的曹操,但我们知道在戏曲中白脸泛指那些阴险狡诈,善于计谋的人。当然在历史的评价中,曹操也确是个有能力的人,但再厉害的人也可能会有疏忽。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由于曹操疏忽了谁?又因此次疏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建安二十年,来自巴西宕渠的王平在机缘巧合

  • 曹魏为何会被篡权-曹爽的无能还是隐患的爆发?

    历史人物编辑:青瑶书上标签:曹爽

    就好像是一个轮回,曹操打着汉臣的名义,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把汉天子掌握在手中,天下也平定了大部分,兵强马壮留给了儿子很大的基业,虽然他最后没有撕下那快遮羞布,不过也已经差距不大了,经历两代人的努力,曹丕终于称帝建立曹魏,后来又经历了曹叡的复兴,然后就是曹芳被篡权,司马家重走了曹操的路子,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司马懿被压制时,为何曹爽没有一口气干掉他?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曹爽

    读:司马懿被压制时,为何曹爽没有一口气干掉他?文/以史论今电视剧里描述的司马懿危如累卵,和现实中差别很大,尽管权力上被架空了,但依旧掌握着不可忽视的实力。司马懿和曹爽同受托孤而且同时录尚书事。司马懿本来是骠骑将军,曹爽想把录尚书事去掉就是为了不让司马懿参政,封司马懿为大司马,但大司马这个职位不祥,之

  • 如果曹爽不交出兵权,他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曹爽

    司马懿是一只老狐狸不假,但他的对手曹爽实在是不像话,蠢得像一头猪,所以在面对司马懿的时候,最后只能是身首异处,下场凄惨。司马懿伺候了曹家四代君主,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非常长寿,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曹操往下,接连几代皇帝都非常的短命,这实在冥冥之中的天意。但凡有一个活的长点,司马懿这种蚂蚱,就永远没有蹦跶起

  • 虎啸龙吟曹爽为了妻儿交出兵权,司马懿狠心灭掉曹氏三族!

    历史人物编辑:生活学会换位标签:曹爽

    《虎啸龙吟》最新剧情中,司马懿终于熬到了曹叡死去,而曹叡死前老臣们的一再建议,将曹爽与司马懿定为最终的辅臣,来辅佐太子曹芳。辅臣之一的曹爽确实太年轻太嫩,心思都不如司马师及司马昭来得深,不过他好歹是个大将军拥有兵权,然而司马懿确实成了有名无权的重臣。这时的司马懿其实已经暗自养起了死士,就是为了不到万

  • 曹魏灭亡不能全怪司马懿,曹叡奢侈荒淫、曹爽乱政也是重要因素

    历史人物编辑:闲人一支烟标签:曹爽

    公元239年,曹操孙子魏明帝曹叡病逝,年仅36岁,托孤于曹爽、司马懿;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废掉曹爽,自此曹魏政权彻底落入司马氏掌控;251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西晋建立,曹魏灭亡。历来提起曹魏之灭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司马懿,想起曹操对司马懿的

  • 三千死士助司马懿灭掉曹爽,此人功不可没!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曹爽

    司马懿可以一生中除了晚年招到了曹爽的排挤,架空了权力之位,都得到了曹氏集团的重用。他早年在曹操手下做谋士,虽然曹操为人多疑,但大事在即,求贤若渴,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军司马,而司马懿也没辜负曹操,多次献计,曹操如虎添翼。而曹操的儿子曹丕更加喜欢司马懿,登基后,也少不了司马懿的好处,先后任尚书、督军、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