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张辽射杀的太史慈,到底有多厉害?依据正史,跟吕布是同一档次

被张辽射杀的太史慈,到底有多厉害?依据正史,跟吕布是同一档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小虎 访问量:2009 更新时间:2024/1/20 4:32:27

一、张辽射杀太史慈

谈三国,却说东吴,似乎是个“冷门”,毕竟东吴跟曹魏和蜀汉一比,其热度不可同日而语。

蜀汉有打不死的三国“小强”刘备。有以关羽为首,特点分明有蜀汉五虎将。还有“智多近乎于妖”的诸葛亮,胆大如斗的姜维,“谁敢杀我”的魏延,更有人人想摔一把的刘阿斗……

曹魏有让人又爱又恨的曹操,有出类拔萃的五大谋士和五子良将,哪怕到了晚期,都分外热闹,因为又出了一位老成精的司马懿……

再看东吴,几乎都成了笑话。孙权号称孙大帝,被张辽硬生生打成了“孙十万”。本来“羽扇纶巾”、“雅量非常”的周瑜,又被诸葛亮恶搞成了“受气包”,而眼光远大的鲁肃,妙变庸才老好人。

至于武将群就更别提了,张辽一出现,什么东吴12虎臣就都成了“弟弟”!不仅仅是因张辽有八百破十万,追砍孙权这事,还因张辽射杀了东吴第一悍将太史慈,咱看下原文。

(张辽)令人于城门内放起一把火,众皆叫反,大开城门,放下吊桥。太史慈见城门大开,只道内变,挺枪纵马先入。城上一声炮响,乱箭射下,太史慈急退,身中数箭……太史慈病重;权使张昭等问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面对东吴,张辽一人就完成了“夺帅、夺志”。所以在《三国演义》中,你让东吴的这些武将们,如何笑傲三国江湖?好容易斩杀了关羽,却至今被指责为“不讲武德”。

不过问题是,东吴的武将们,真这么不值一提吗?

非也非也,咱就不说正史中惊艳了历史的,两大统帅周瑜(赤壁之战)和陆逊(夷陵之战)了,就说所谓的第一悍将太史慈,在正史中都是大神级别的三国猛人……

二、三国猛人太史慈

太史慈第一件出名的事,就是报恩北海救孔融,并由此认识了刘备。故而搞得许多人都表示:刘备错过了太史慈,实在让人惋惜。太史慈为啥不追随刘备?

其一,太史慈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这点从他遗言中就看出来了。也就是说,在三国乱世,他期待着建功立业,怎么可能跟随仅是“平原相”的刘备?

其二,刘备的“庙太小”。孔融当时比刘备还名气大,地位高吧?他曾想留下太史慈,可惜人家就是单纯报恩,以家有老母需要赡养为由,报恩以毕后,就回去了。

但仅过了两年后,太史慈就投奔了比刘备要正宗的“汉室宗亲”的扬州刺史刘繇。理由是两人是老乡!

不过笔者却认为,老乡不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是太史慈的自我定位。也就说只有一方诸侯这个地位,才能引来他这只金凤凰。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干。

对于刘繇来言,我手下有能征惯战的大将,你太史慈想熬出来,就乖乖到后面论资排辈去吧。哪怕有人提醒:如今孙策太张狂,而你手下那些所谓的大将,都不够孙策虐的。可这太史慈正是孙策对手,应让他担当大将。

刘繇却一晃脑袋表示:我若用太史慈,那许劭就该笑话我了。【《三国志》:我若用子义(太史慈),许子将(许劭)不当笑我邪?】

原来,当年月旦评的主评,那位点评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许劭,跑到刘繇手下当谋士(幕僚)来了——难怪刘备后来得了西川后,说啥也不用“月旦评”的另一位大佬许靖呢,原来这里有先例!都是嘴炮先生,却无真才实学!

就这样满怀激情的太史慈,被现实的一瓢冷水浇醒了,当了“斥候”,也就是“侦察员”。一次执行侦查任务时,遭遇了小霸王孙策。太史慈是猛虎,岂能错过这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于是二话不说就跟孙策打了起来,这就是两人那次震撼历史的单挑!太史慈夺了孙策头盔,孙策抢了太史慈手戟,打成了平局。

再看被《三国演义》塑造出来的第一名将吕布,他在正史中也有一次单挑,把郭汜给干下战马。但郭汜如何能跟孙策比?所以最保守来分析,若论单挑,太史慈跟吕布也是同一级别的。

后来孙策生擒了太史慈,劈头来了一句:从今以后,咱哥俩就一起干了,咋样?太史慈由此便转投孙策。并在刘繇死后,单骑回归一举收服了刘繇手下的万余兵士。

也就是说此刻的太史慈,已经取代了刘繇,成为了一方诸侯!对于太史慈的崛起,曹操是看在眼里,爱在心头。

一次,太史慈跟着孙策剿灭麻保贼时,一位贼人在城头上手扶着柱子大骂孙策。可把孙策气疯了,却没毫无办法。

太史慈二话不说,一箭竟然把那贼人给“钉”在了柱子上——完全可比肩吕布的辕门射戟,甚至霸气还在其之上!

曹操听闻此事后大赞,这等猛人应该属于我曹操。于是连忙派人给太史慈送去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副药材:当归!

意思就是说,太史慈啊,到我老曹碗里来吧,别跟着没前途的孙策混了。

但太史慈却认为:孙策对自己如此仗义和信任,做人不能忘本!因此没搭理曹操。

三、跟吕布是同一档次

可惜太史慈在正史中的事迹,也就到此为止了。随着孙策被刺杀,太史慈归于沉默了,周瑜则越来越举足轻重,为何?

一则,孙策跟周瑜是没有结拜的“结义兄弟”。听闻孙策死后,远在外地练兵的周瑜,就敢带兵奔丧,而孙权却认为,这是必须且应该的。

因为他知道,周瑜带兵前来是力挺和保护自己的!倘若换成太史慈你试试?恐怕会吓疯了孙权,这就引出了第二个理由。

二则:太史慈地位太高。前面说了,太史慈是接收了刘繇势力,事实上已经拥有了诸侯身份。这点可不是小编乱说,而是依据正史得来。

在《三国志》的《吴书》中,太史慈跟刘繇、士燮(交州太守)同传!排在孙坚(孙破虏讨逆传)、孙权(吴主传)、孙亮孙休孙皓(三嗣主传)之后,其地位远周瑜、陆逊之上。

论单挑,论箭术,论地位,太史慈显然跟吕布,是不相上下的。因此笔者才说,太史慈跟吕布是同一档次。

明白了这点,再看《三国演义》中张辽射杀太史慈,是不是能明白了些啥?须知张辽曾经是吕布的手下……所以只能说,罗贯中啊,有点不厚道了!

标签: 太史慈

更多文章

  • 若太史慈单挑许褚,结果会如何?不出太大意外,太史慈能取胜

    历史人物编辑:矛舍品史标签:太史慈

    猛将之间的对决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大特点,关羽大战黄忠,马超恶斗许褚,三英死磕吕布,典韦血拼许褚,这些战例都非常精彩,同时也展示出了猛将的过人武力值。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武将之间没有机会交手,这也成了其中的一大遗憾,但也间接给了大家一些猜想空间,咱们可以通过合理分析来推测猛将之间的强弱。典

  • 黄忠年轻时曾大战太史慈,投降曹操后为何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太史慈

    黄忠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将,一出场就过了花甲之年。按照正常发展,黄忠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关羽瞧不起他,说“不愿与老兵为伍”,可刘备却对黄忠十分重视,不仅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舞台,更是在称汉中王后力排众议,封他为四方将军中的后将军,和关羽的前将军并列。大多数人对黄忠的了解,不外乎跟随刘备征战益州和汉中

  • 折冲将军甘宁:千人守河关羽退,百骑劫营曹操惧,为何没被孙权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甘宁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说起三国时期的勇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吕布。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甘宁丝毫不比他差,曾率一千军士驻守河边镇住关羽,使得蜀军不敢渡河;还曾率百骑劫数十万魏军的大营,吓得曹操后退。既然甘宁如此勇猛,为何孙权不给他封侯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 蜀汉的五虎将对战吕布、典韦、许褚、甘宁和孙策,谁能获得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甘宁

    这样的组合不管是擂台赛,还是生死斗蜀汉的五虎将都能赢。先说擂台赛吧,那就是一对一较量,五虎将可能以三胜两负的结果取胜,第二组:吕布,典韦,许褚,甘宁,孙策。第二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吕布上擂台,关二爷排五虎将第一名肯定当仁不让对阵吕布,一百五十合以后可能会输,因为关羽,张飞曾经联手战不倒吕

  • 正史中太史慈与甘宁谁才是江东第一武将?两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甘宁

    都说太史慈是江东第一武将,甘宁屈居第二。但这只是演义中的排名,毕竟罗贯中塑造的太史慈勇猛无比,什么战孙策,战张辽,都不在话下。而甘宁自始至终都没与一个名将好好交过手,遇到的曹洪,曹仁等也都是“诈败”而走,根本没有参考意义。今天在咱们就从正史角度分析一下:太史慈与甘宁谁才是江东第一武将?肯能会让你大吃

  • 谁是吴国最强猛将?不是孙策,也不是甘宁,而是被小卒射死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甘宁

    虽然孙权和刘备、曹操一起三分了天下,但是吴国却明显沦为了配角,尤其他们的真正猛将却少得可怜。如果就演义中的武力值来看,吴国能够称得上一流猛将的人屈指可数,其中如孙坚、孙策、甘宁、周泰等似乎最有代表性。虽然这些人比起五虎将还有相当的距离,但他们在吴国却算得上顶配大佬了。孙坚具有“江东猛虎”的标签,曾得

  • 三国中五位真正的万人敌,甘宁、张飞上榜,第一位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半个史观标签:甘宁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雄聚会的时期,在这个民不聊生,军阀割据的乱世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物,比如勇猛无敌武将,在这个群英崛起时代,武将可以说数不胜数,比如吕布、关羽、赵云、典韦、许褚等等都是耳熟能详,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的猛将。他们在三国里的表现,虽然都很勇猛,但行军打仗者,靠的不单单是个人

  • 甘宁为何敢于对抗关羽,并不是他能够匹敌关羽,而是他发现了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甘宁

    关羽凭借着他过人的武艺和军事才能,为人十分高傲。他对于东吴的将领尤其十分不屑,开口闭口就是江东鼠辈。但是在史书上却有一段记载,写明了关羽面对对东吴的将领甘宁,却不敢交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勇抗关羽的甘宁。甘宁出身草莽,在大江上靠抢掠为业,江湖号称“锦帆贼”。后来甘宁辗转投入东吴,由于骁勇善战,

  • 水上甘宁,陆地魏延:前面一句没人不服?后面一句不无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甘宁

    导语:熟悉三国的读者个个都是顺口溜达人,相信大家随口就能说一句,并且可以倒背如流。那么这些顺口溜使得读者一目了然的记住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等一些内容,比如吕布典韦什么的,张飞这些人的排名都被以十分方便记忆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马中赤兔之类的句子,银马超之类的典故,每一句都家喻户晓,全部背诵出来不成问题

  • 甘宁身为孙吴柱石的名将有多厉害?智可比肩孔明,武可百步穿杨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甘宁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令东汉王朝濒临崩溃的边缘。经过数十年的动乱,天下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在江东一带,孙吴集团原本属于最为势弱的政权,最终在三国当中却是存续时间最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孙吴的将领能力高强。孙权曾经说过:“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可以敌也”张辽此人曾经率领八百儿郎,击溃10万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