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忠年轻时曾大战太史慈,投降曹操后为何不受重用?

黄忠年轻时曾大战太史慈,投降曹操后为何不受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梁志宇 访问量:812 更新时间:2024/1/16 4:32:46

黄忠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老将,一出场就过了花甲之年。按照正常发展,黄忠基本上不会有什么作为了。关羽瞧不起他,说“不愿与老兵为伍”,可刘备却对黄忠十分重视,不仅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舞台,更是在称汉中王后力排众议,封他为四方将军中的后将军,和关羽的前将军并列。

大多数人对黄忠的了解,不外乎跟随刘备征战益州和汉中、定军山斩夏侯等,但这些都是晚年时期的黄忠所为,黄忠年轻的事迹,却知之甚少。黄忠年轻时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又干了哪些事呢?

黄忠曾投降过曹操

《三国志》黄忠的传记中第一句话,简单交代了黄忠的早年经历: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

这里说,黄忠是南阳人士,在跟随刘备之前,曾历从两任主公,一位是刘表,一位是曹操。

黄忠在刘表帐下的官职是中郎将,这个中郎将是一个杂牌的中郎将,和四方中郎将,以及曹丕的五官中郎将这些完全没有可比性。东汉时期的官职非常混乱,特别是中郎将这一官职。

将下来笔者简单介绍一下中郎将这一官职的变化和职权。

中郎将的称号源于秦朝,最早是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相当于皇帝亲卫军的小队长。

东汉时期,特别是黄巾起义之后,朝廷对地方势力的控制力减弱,中郎将这一官职已不再局限于朝廷,许多诸侯也会将自己的武将封为中郎将,此时中郎将是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一个过渡官职,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一般认为大于杂号将军。最典型的有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周瑜的建威中郎将、刘封的副军中郎将等。

也就是说,黄忠在刘表帐下的地位,是要高于一般的杂号将军的。

刘表死后,刘崇投降了曹操,黄忠等人顺理成章成为了曹操的部下,然而黄忠不仅没被曹操发掘,而且职位发生了下降,从中郎将掉到了裨将军。

裨将军是杂号将军的一种,在三国时期属于最低级别的将军,一般由校尉升迁,基本没有任何话语权。

都说曹操爱才惜才,为何却看不到黄忠呢?

黄忠曾大战太史慈

《黄忠传》中说,黄忠在跟随刘表期间,被任命和刘磐共守长沙攸县。可以说,刘磐是黄忠早年人生经历中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黄忠传》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刘磐的身份背景,是刘表的侄子,其他一概不知。然而在《太史慈传》中,再次出现了刘磐的名字:

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刘磐骁勇善战,是一员猛将,曾给孙策造成了很大困扰,孙策派了很多人去对抗都打不过,于是派了太史慈。一场大战之后,刘磐输了,不再骚扰孙策。

刘磐的副手是黄忠,也就是说,黄忠大概率是和太史慈交过手,而且没打过太史慈,当然,这不是像《三国演义》里的单挑,或许是黄忠这边人手不够,最终失败。总之,刘磐和黄忠输了,太史慈赢了。

刘磐,或许在和太史慈争斗的过程中战死,因为历史上之后再没有他的痕迹。黄忠呢,则是在长沙默默等待在伯乐(刘备)的到来,等到须发皆白。

总结

历史上对黄忠的描写实在太少,《黄忠传》一共才200多个字,但里面出现了刘磐成为重要的线索。根据对刘磐的追查,我们基本可以推测出黄忠早年的行动轨迹:

黄忠曾和刘磐一起大战太史慈,虽然最后失败,但他却也因此积累了一些名望。刘磐战死后,黄忠一直兢兢业业的守卫长沙,后来跟随领导班子集体跳槽到了曹老板那里,但曹老板家大业大,根本看不上黄忠这样的人,黄忠抑郁不得志。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乘机拿下荆南四郡,黄忠投降,得到刘备重用。

接下来的事情,都记在史书里了。

酒剑仙:历史学博士在读,专注历史名人故事和古典名著解读,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趣闻和知识,喜欢的别忘了点赞!

标签: 太史慈

更多文章

  • 折冲将军甘宁:千人守河关羽退,百骑劫营曹操惧,为何没被孙权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甘宁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说起三国时期的勇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吕布。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甘宁丝毫不比他差,曾率一千军士驻守河边镇住关羽,使得蜀军不敢渡河;还曾率百骑劫数十万魏军的大营,吓得曹操后退。既然甘宁如此勇猛,为何孙权不给他封侯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 蜀汉的五虎将对战吕布、典韦、许褚、甘宁和孙策,谁能获得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甘宁

    这样的组合不管是擂台赛,还是生死斗蜀汉的五虎将都能赢。先说擂台赛吧,那就是一对一较量,五虎将可能以三胜两负的结果取胜,第二组:吕布,典韦,许褚,甘宁,孙策。第二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吕布上擂台,关二爷排五虎将第一名肯定当仁不让对阵吕布,一百五十合以后可能会输,因为关羽,张飞曾经联手战不倒吕

  • 正史中太史慈与甘宁谁才是江东第一武将?两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历史人物编辑:鸿讲古今史标签:甘宁

    都说太史慈是江东第一武将,甘宁屈居第二。但这只是演义中的排名,毕竟罗贯中塑造的太史慈勇猛无比,什么战孙策,战张辽,都不在话下。而甘宁自始至终都没与一个名将好好交过手,遇到的曹洪,曹仁等也都是“诈败”而走,根本没有参考意义。今天在咱们就从正史角度分析一下:太史慈与甘宁谁才是江东第一武将?肯能会让你大吃

  • 谁是吴国最强猛将?不是孙策,也不是甘宁,而是被小卒射死的他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甘宁

    虽然孙权和刘备、曹操一起三分了天下,但是吴国却明显沦为了配角,尤其他们的真正猛将却少得可怜。如果就演义中的武力值来看,吴国能够称得上一流猛将的人屈指可数,其中如孙坚、孙策、甘宁、周泰等似乎最有代表性。虽然这些人比起五虎将还有相当的距离,但他们在吴国却算得上顶配大佬了。孙坚具有“江东猛虎”的标签,曾得

  • 三国中五位真正的万人敌,甘宁、张飞上榜,第一位当之无愧

    历史人物编辑:半个史观标签:甘宁

    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英雄聚会的时期,在这个民不聊生,军阀割据的乱世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物,比如勇猛无敌武将,在这个群英崛起时代,武将可以说数不胜数,比如吕布、关羽、赵云、典韦、许褚等等都是耳熟能详,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的猛将。他们在三国里的表现,虽然都很勇猛,但行军打仗者,靠的不单单是个人

  • 甘宁为何敢于对抗关羽,并不是他能够匹敌关羽,而是他发现了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甘宁

    关羽凭借着他过人的武艺和军事才能,为人十分高傲。他对于东吴的将领尤其十分不屑,开口闭口就是江东鼠辈。但是在史书上却有一段记载,写明了关羽面对对东吴的将领甘宁,却不敢交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勇抗关羽的甘宁。甘宁出身草莽,在大江上靠抢掠为业,江湖号称“锦帆贼”。后来甘宁辗转投入东吴,由于骁勇善战,

  • 水上甘宁,陆地魏延:前面一句没人不服?后面一句不无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甘宁

    导语:熟悉三国的读者个个都是顺口溜达人,相信大家随口就能说一句,并且可以倒背如流。那么这些顺口溜使得读者一目了然的记住了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等一些内容,比如吕布典韦什么的,张飞这些人的排名都被以十分方便记忆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马中赤兔之类的句子,银马超之类的典故,每一句都家喻户晓,全部背诵出来不成问题

  • 甘宁身为孙吴柱石的名将有多厉害?智可比肩孔明,武可百步穿杨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甘宁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令东汉王朝濒临崩溃的边缘。经过数十年的动乱,天下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在江东一带,孙吴集团原本属于最为势弱的政权,最终在三国当中却是存续时间最长,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孙吴的将领能力高强。孙权曾经说过:“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可以敌也”张辽此人曾经率领八百儿郎,击溃10万孙吴

  • 甘宁作为江东十二虎臣之一,有勇有谋为何终生难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方家说史标签:甘宁

    正史上甘宁确实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但没救过孙权的命,没有得到重用是指在荆州刘表与黄祖手下,甘宁在东吴是受到厚待的。孙权曾称赞他“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陈寿也是做东吴猛将作传时,也把甘宁与程普、黄盖、蒋钦、陈武猛将等放在一起作传,后世称之为“江表十二虎臣”之一。甘宁本是强盗出身,后改邪归正

  • 一个江洋大盗,最后成了万人敬仰的英雄,这真的是甘宁?

    历史人物编辑:孟玲标签:甘宁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煮酒论英雄,三国时期的武将注定是浩瀚历史中知名度最高的,英雄豪迈之气难以言表。本是江洋大盗,嗜好抢劫,以掠夺为乐的甘宁,为何放弃荣华富贵,一度痛改前非,四处流浪,最终以正义和参军来闯出一片天地? 甘宁,字兴霸,生于巴郡临江,自年少时就有过人的天赋和一手好武艺,如乱世中的游侠般,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