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甘宁确实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但没救过孙权的命,没有得到重用是指在荆州刘表与黄祖手下,甘宁在东吴是受到厚待的。孙权曾称赞他“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陈寿也是做东吴猛将作传时,也把甘宁与程普、黄盖、蒋钦、陈武猛将等放在一起作传,后世称之为“江表十二虎臣”之一。
甘宁本是强盗出身,后改邪归正辗转荆州后投奔江东
《三国志甘宁传》里说的比较委婉,甘宁是益州巴郡人,年轻时与一群不学无术的人一起在乡里干着抢掠的勾当,名声确实不怎么好,在当地有着锦帆贼的称号。后来幡然悔悟,准备改邪归正。
想在乱世中建功立业,于是前往荆州投靠刘表。在刘表处,甘宁发现刘表不习军事,每天只知道宴请宾客,在当时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当时听说孙权招贤纳士,想着去江东建功立业,但到了江夏发现过不了江,只能暂时依靠了当时的江夏太守黄祖。
黄祖曾经设计射杀孙坚,与江东是世仇。在黄祖与东吴交战的过程中,甘宁射杀了东吴将领凌操救了黄祖,本应有大功的甘宁不仅没受到封赏和重用,黄祖只是把他晾在一旁当作普通人一样。
后来甘宁在好友的朋友带着部下投奔了孙权,经过周瑜和吕蒙的大力推荐,孙权像对待老将一样对待甘宁。甘宁因射杀凌操,与凌统有不共戴天之仇,孙权不许凌统复仇。两人在面对敌人时,还是能抛弃恩怨,同仇敌忾。
甘宁在东吴屡立战功
甘宁不仅是个勇猛异常的猛将,也还颇有远见和谋略,要想在乱世中壮大势力,要先取荆州,再图巴蜀的计策。要图刘表,先破黄祖,并分析了黄祖的缺点,可以一举击败黄祖夺取江夏。孙权由此更坚定了出兵攻打黄祖的信心。
甘宁具体有过哪些值得称道的战功呢?
1.在南郡之中,周瑜久攻不下南郡,甘宁提议先取夷陵以吸引曹仁的兵力。甘宁就率了不足一千人的兵力坚守待援,成功吸引了曹仁的五六千的兵力。后来周瑜和吕蒙回援甘宁,击败了曹仁,加上曹操在淮南一线的战事吃紧,曹仁从南郡撤离,东吴成功拿下了南郡。
2.曹操与孙权在濡须口对峙,甘宁以百人奇袭营,拔掉鹿角、斩杀数十而回,这份胆气让孙权倍加赞赏,觉得甘宁可与张辽相提并论。
3.与吕蒙强攻皖城,活捉了驻扎在皖城的庐江太守朱光。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吕蒙力主强攻,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土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获朱光。在论功行赏时,吕蒙第一,甘宁第二。
4甘宁率军敢于正面迎敌关羽,让关羽不敢轻易出兵。当时孙权派鲁肃驻守益州与关羽相对,想要以武力讨回荆州三郡,关羽想要从浅水摊上夜袭鲁肃,甘宁敢于率军于浅水滩上游阻击关羽,后来关羽听说了此事,就停止了渡河行动。
甘宁的强盗身份和不成熟的性格
甘宁的身份先是在益州的强盗,再到依附刘表与黄祖时,曾射杀过同为虎臣之一的凌统父亲凌操,身份的尴尬,做一个身先士卒的勇将可以,但做一个统帅的话估计就算孙权同意,下面的各方将领也不会服从。
再就是甘宁的冲动性格,曾经因为一个犯人与吕蒙差点兵戎相见,后来经过吕母的劝说,两人互相认错才作罢。但甘宁性格粗暴好杀既常常令吕蒙不满意,又不时违背孙权的命令,孙权很恼火,吕蒙多次替甘宁求情说:“天下尚未平定,猛将像甘宁那样很难得,应当对他宽容忍耐些。”孙权于是厚待甘宁,史书上说尽得其用,我看未必。
总结:甘宁最高的官职是西陵(孙权改夷陵为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病逝后,孙权大为痛惜。甘宁立功虽多,但由于性格原因并未受到重用。所以孙权是有功就赏,对甘宁赏赐很多,却最终未对甘宁封侯,加上甘宁适合做一个勇猛的斗将,而不适合做一方统帅,这或许就是是孙权不重用他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