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成太尉孙权大笑,曹操儿子误国,40多年后一语成谶

贾诩成太尉孙权大笑,曹操儿子误国,40多年后一语成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荣耀历史 访问量:4445 更新时间:2023/12/9 20:30:38

贾诩何人?

知晓三国的都知道,这人就是三国第一坑,第一毒士,有他在准没好事。

那么他哪来坑,容我娓娓道来。

话说这贾诩也是寒门出生,凉州武威人,在三国属边缘地带士子,从小家境不咋地。

但往往是这样家庭孩子有出息,这不贾诩就很有出息,在三国乱世哪个注重门第出生的时节,硬是熬出了头。这熬出头的背后,就是无所不算计的做派,而这做派贯穿贾诩一生,也成了毒士的标签。

(毒士贾诩)

贾诩一生皆如此,年轻时有次在家乡附近被一群氐族绑架,眼看要撕票。

这少数民族各个都杀人不眨眼,求财又要命。

面对这群不讲理的人,贾诩虽怕,却没有失去智力,谎称自己是东汉太尉段熲外孙,放我回去定有厚报。这群氐人都没啥见识,一看这贾诩有模有样读书人一个,再加上段熲凶名在外,杀的隔壁羌人尸骨累累,就给了贾诩活路。

贾诩这一通忽悠活了自己,只不过和贾诩同行的朋友一个也没跑,全部死翘翘。

乱世时为求自保,甩锅别人求活,虽有自私自利嫌疑,可也算情有可原。

但贾诩智计高超,如果他要救同乡,其实还是有办法的。回头在看这事,贾诩的人品,左看右看都不咋地。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死者已逝,生者继续,贾诩的光辉岁月还在后面。

才智卓绝的贾诩并没有因出生问题而停止追求进步,反而在凉州谋了份差事,成了董卓手下。可惜董卓比较作,在王允和吕布配合下,成了奉先刀下亡魂,头头一死,西凉军顿时乱作一团,一个个成了没头苍蝇。

如果当时的王允有一点政治头脑,汉朝时局就会稳下来,回光返照也说不定。

可这王允却是睚眦必报之人,杀了士人代表蔡邕不说,还屠刀霍霍向西凉,誓要杀光西凉人。

话说你王允手下有兵吗?仅靠吕布镇的住西凉叛乱吗?

董卓部将李傕郭汜都不是有胆识的人,一看王允做派一个个都慌了,只想着逃离,而没有相过反叛。这时,在京城办事的贾诩,恰逢其会的出现。

(王允智慧不够)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仕途更进一步,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持久的伤害。

只见他慢条斯理的对李傕、郭汜说道: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一翻精辟入理的话语,让李傕、郭汜幡然醒悟。

是啊,我们孤身逃走,一个亭长都可以收拾我们,不如干一票大的,赢了为董卓报仇,进而成就大业,如果败了,在逃不迟啊?怕个球拼了!

就这样,贾诩用自己舌头,换取乱世中晋升之道,也让汉朝陷入深渊。

在贾诩鼓动下,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乱军击败吕布顺势杀了王允,可怜汉献帝,又一次成了棋子,顺带也让长安血流成河。

(吕布没打赢)

习惯了杀戮的西凉兵,无恶不作,杀的关中变色。兵强马壮的李傕、郭汜,用暴力换回胜利,也让深知进退的贾诩感叹,这群人成不了大事。

为避嫌,贾诩虽在李傕、郭汜帐下任职,却开始疏远他们,进而和汉献帝勾搭起来,随后再贾诩谋划下,短视的李傕、郭汜放弃了汉献帝控制权。

这个奇货,终于成了天下诸侯可争夺的存在,就看谁眼光最高了。

而那一刻的贾诩个人深以为,他放出汉献帝,就是为了选主子,谁看中汉献帝,就证明谁有天下眼光,那个人才是自己明主。

对贾诩而言,明主是谁还未落下帷幕,先找个安身之所才是正事。

聪明如贾诩那会没有下家,这次他选择了投靠自己的同乡张绣

投靠张秀之后的贾诩并不消停,而是坐看天下大事。

他看到了自己抛出的棋子汉献帝,被曹操拿走,他看到了天下的大势将渐渐归属曹操。哪个时候的他又在想心思,如何让自己成天命之主手下心腹。

主动投靠分量不够,不行还是要迂回前进。

于是在他的怂恿下,公元197年,张绣投靠刘表驻扎宛城,成了刘表防备北方的门户,这次贾诩的棋子从汉献帝变成了张绣。

(不聪明的张绣)

做棋子的觉悟是什么?言听计从!

张绣就是个对贾诩言听计从人物,投靠刘表后仅一年,曹操来袭。

张绣在贾诩协助下,先假意投降,随后又因曹操爱人妻恶好,愤而反抗,一番战争之后,曹操大败而归,还失去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爱将典韦

如此三重打击,让曹操开始正视贾诩智慧,顺带正视起张绣。当时对曹操而言,最大的敌人,从不是张绣而是远在河北的袁绍。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曹决战在即,袁绍为了在曹操身后埋钉,修书招降张绣。

深知实力不济的张绣一时犹豫不决,有了投降袁绍的意思。这时贾诩又一次站了出来,劝告张绣投靠曹操。

(霸气的曹老板)

那个时候,这个聪慧的智者,真为了张绣考虑吗?

虽然曹操明面上为了大业,放下杀子之仇,可张绣依然被曹操还有曹丕深深记恨。

因为一次宴会曹丕的指责,活的战战兢兢的张绣自杀,最后反而是事情始作俑者,贾诩成了曹操座上宾。这出借刀杀人贾诩全胜,不仅全胜还收获了曹操的信任。随后的岁月,就是贾诩纵横与雄主曹操和曹丕两代人的时代。

身在曹营,贾诩做派也很有高人风范,和后来的司马懿很像。

低调低调在低调,但也不是毫无作为。

贾诩从不主动出谋划策,也不到处游走拉帮结派,而是低调的完成份内事,只要曹操有需要,贾诩就献出自己毒计。深知明哲保身道理的贾诩知道,自己非曹操嫡系,反而和曹操有仇,拉帮结派会死人的,低调有所为才是正道。

只要曹操大业未成,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就有用武之地。

如果曹操真成就了统一了的大业,那么自己的小命可就真危险了。

由此才有了赤壁之战时,曹操和贾诩的一段小故事。

曹军下江南,荆州传玺而定,志得意满的曹操问贾诩:兄弟哦,这仗接着该怎么打?

贾诩却唱起了反调:如今方灭袁绍,又并刘表,应该休养生息,不能打了。

贾诩居然在曹操最志得意满的时候,让曹操退兵。

虽然看赤壁之战结局,这话不无道理,可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贾诩真心。

曹老板啊,你要是统一了天下,随后就拿我开刀,我咋办咧?

由此才有赤壁之战后,曹操的感叹:“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那一刻的贾诩,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主,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君利益算得了什么?

(兵败赤壁)

回想之前所作所为。

他可以为了自己活命放弃同伴性命,为了自己仕途引动国家动乱,如此看下去,贾诩如此选择也是顺理成章。

即便如此做派,可曹家依然缺不得贾诩。

就连曹操的继承人曹丕都深为看中贾诩,不断巴结贾诩,最后贾诩也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了曹丕的拉拢。曹操在贾诩哪,打消了对曹丕继承位置的顾虑。

自己选择的是政治接班人,而不是什么正人君子。

由此,才有曹丕的上位和称帝。

上位称帝之后的曹丕也给予了贾诩回报,那就是三公之一的太尉官职。

主管军事的太尉,是一个人品如此不堪的人物,曹丕心思如何想的?

也许在他看来,投桃报李是其一,贾诩低调不拉帮结派是其二,这个人能力非常有智慧是其三。

(人生大赢家)

可是这一二三,皆看的是能力关系,却从未看品行。

失去了德行的人窃取高位,将向国家释放一种信息,那就是投机取巧甚至心怀鬼胎才是成功的关键,曹魏的吏治,在贾诩上位那一刻,兴许就出现了变化。

这趋势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曹魏的吏治方向,也让后续的跟随者有样学样。

司马懿不就是和贾诩同样做派吗?

唯一不同的是,司马懿有野心,而贾诩没有。

(孙权见微知著)

难怪孙十万远在东吴,听闻曹丕任命贾诩为三公之一的太尉时,开怀大笑兴奋的说:

曹丕之才不及曹操十一,曹魏必亡。

所谓见微知著,聪明人可从小事看到大事影子,这应该就是孙权的智慧。

好政治家即便无关德行,但唯才是举也是有限度的,处于最高的那个位置,无论如何轮不到德行差劲的人做,这是立国根本。

更何况这个人还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样的人上位不是提倡自私自利吗?

果不其然,曹丕建立的大魏天下,仅仅存在45年,就被一个如贾诩一样的人覆灭。

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至于孙权建立的东吴,反而成了三国中最长寿的存在。

历史,真是玩笑的存在啊。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真正的“毒士”不是贾诩,有一人比他还毒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贾诩

    提起《三国演义》,里面人才辈出,尤其是那些谋士们,谈笑间便能左右天下大势,而在这群谋士中,贾诩因用计毒辣被人称作“毒士”,但其实在整个演义中,有一人比他还毒。他就是董卓帐下第一谋士李儒。李儒在演义中的形象与正史记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都是帮助董卓为虐,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演义中的李儒。当初十常侍作乱,何

  • 曹魏太庙供奉着26位功臣,为何没有荀彧、贾诩、许褚等人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贾诩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供奉当朝的皇帝和及其先祖是每个帝王都要做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臣和宗室对当朝有极大功者,也逐渐可以将他们的神位供奉于太庙,而这一过程也叫做“配享太庙”。这是对功臣进行表彰的一种莫大殊荣。而在曹魏配享太庙中,一共供奉了26位功臣。可在这些功臣里面,为何没有荀彧、贾诩、许褚,以及于

  • 三国志战略版:太尉盾再也不用司马懿了,配上伪书相间,贾诩起飞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有看点标签:贾诩

    哈喽,大家好,我是刀笔吏,一个在三战摸爬滚打的小兵想到太尉盾,就会想到司马懿!这两者几乎是绑定的关系,之前刀子在文章中说过,太尉盾可以没满宠,可以没曹操,但不能没有司马懿。今天刀子发现了一份战报,原来太尉盾未必要用司马懿。在魏国还有一个太尉——贾诩!算无遗策,善始善终权臣,能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在三

  • 《五虎定三国》显神威马超败许褚 除汉贼刘封斩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李伟侃车标签:贾诩

    汉军前部先锋马超大战徐晃、文聘、曹仁三将,奇兵破敌,生擒曹仁,首战告捷。且说汉、魏二军约定一决雌雄,双方排兵布阵,一时南阳城下,两国大军对時。曹丕出马,左有徐晃、文聘、曹洪、曹纯、朱灵,右有许褚、张郃、臧霸、夏侯尚、夏侯儒。对方阵前,门旗开处刘备一马当先,左右张飞,赵云、刘封、张翼、右有马超、黄忠、

  • 草船借箭:贾诩早就看透了诸葛亮计谋,大喊4字,可惜曹操没听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贾诩

    草船借箭:贾诩早就看透了诸葛亮计谋,大喊4字,可惜曹操没听导语:诸葛亮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历史人物,作为智商之神的他,年纪轻轻就名声在外,天下间流传着谁能得到他的辅佐就能统一天下的说法,刘备为此多次前往他的茅庐探望。后来经过刘备的不懈努力,诸葛亮感受到了他的诚意,即刻出山辅佐。第一把火把曹操的百万大军阻

  • 假如曹冲没有死,曹丕还能即位吗?贾诩九个字给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从曹操这一代魏王开始,就已经开始为天下一统努力。曹魏早期有不少的人才,包括郭嘉、荀彧、司马懿等等,这些人都是当时非常历皇的谋士。不过曹操最喜爱的人肯定是曹冲了。说到曹冲应该不陌生,要知道现如今的课本上,都有曹冲称象的故事。书本上的曹冲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因病去

  • 他是三国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个主公,连贾诩都望尘莫及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贾诩

    他是三国跳槽最频繁的人,一生换了八个主公,连贾诩都望尘莫及导语:三国作为群星璀璨的一段历史,谋臣武将流动性极高,吕布因为更换过三个主公就被张飞喊做三姓家奴,吕布每次听到这个称呼都非常愤怒;毒士贾诩也换了好几个主公,首先是董卓,董卓死后投靠李傕,之后又到宛城张绣那里当军师,最后依附曹操,曹丕建立魏国后

  • 一言定江山,极品毒士贾诩,为何一言就让曹操结束立储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书中文史屋标签:贾诩

    一言定江山,极品毒士贾诩,为何一言就让曹操结束立储之争?曹操晚年已经无力进一步统一天下,他就把注意力都放在巩固自己政权上,雄才大略的曹操通过大半生征战,让曹氏取代汉室成为定局,为子孙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可曹操却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他迟迟没有下定决心,曹魏的朝堂上,也爆发了争储战争。这件事的责任肯

  • 善于谋身的“毒士”贾诩,在乱世中具有生存智慧的绝顶聪明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忠娱评人标签:贾诩

    提到三国时期的特别受欢迎的人物,诸葛亮应该是热度比较高的。真正的诸葛亮粉丝大概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的道德,而非诸葛亮的才能。而有一个人与诸葛亮相反,为了自身的生存搅乱天下的局势,就是所谓"毒士"的贾诩。贾诩的道德水平其实并不是特别阴毒,之所以被评价为"毒士"就是来源于"一计乱天下"的行为。纵观贾诩的人

  • 曹丕能够称帝,第一个感谢的不是司马懿,应该是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贾诩

    曹魏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魏蜀吴三国争霸中,曹魏的实力一直是最强大的。曹操从一个小诸侯,到后来建立曹魏,成就大业,这一路走来是非常不易的。曹操能够成就大业,与郭嘉有很大的关系。实力强大之后,曹操没有选择称帝。到了曹丕时期,曹丕逼迫了汉献帝禅位。这时候的曹丕建立了历史上的魏朝,曹魏的实力不断的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