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里边,有位悲情英雄叫陈宫

三国里边,有位悲情英雄叫陈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羽文史录 访问量:4663 更新时间:2024/3/14 20:29:57

1.

却说董卓晓得曹操假托献刀而实欲行刺之时,大怒,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大索天下,以捉拿曹操。而与擒献者甚厚,有胆敢窝藏者罪同。

操匹马逃难,路经中牟县时,为守关士兵所获,擒与县令陈宫。彼时曹操尚自辩解,不料陈宫却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于是缄口默认。

是夜,陈宫却又私见曹操。操自比鸿鹄,大义凛然,一副慷慨赴义之状,却未料到陈宫也并非燕雀,只是未遇其主。

操遂又将其宏伟之计说与陈宫。于是陈宫弃官而从,双马夜逃。

本以为日后魏武扬鞭之际,帐下会有陈宫赫然在列,不想却在逃难之际途经吕伯奢之家,因操误解连杀吕老一家八口,继明知错杀又将吕伯奢灭口。

陈宫为之震怒,“孟德心多,错杀好人”、“知而故杀,大不义”…至此,陈宫显然已有悔意;继曹操说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之后,便生了去意…

从此,二人分道扬镳…

其实以陈宫之智,不会不晓得革命便要流血,但他接受得了普天之下黎民涂炭的现状,并立志改之,却接受不了一隅之内的灭门惨案,心实难忍…

这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也是陈宫个人的不幸。

2.

金一南在其著作《苦难辉煌》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所谓抉择,往往是面对十字路口的选择,往往有些原以为影响会是极其深远,意义应该极其重大,却似划过水面之轻石,经几片涟漪便无影无踪;而有些仓促中不经意或应急中做出的决定,以为临时姑且如此,暂时勉强这样,却从此踏上一条历史的不归之路”。

如果说陈宫断然放下所有、亲冒矢石之难、全心随操是其经过深思熟虑而作出的抉择的话,那么其日后辅佐吕布,决心抗曹便是不经意之举了,至少起初是这样…

3.

在继曹操灭吕伯奢一门九口后,经天理循环,其父曹嵩阖户遭人杀。曹操闻之,移怒陶谦,悉起大军,报仇雪恨,加兵徐州;所过之处,但得城池,尽皆屠戮。

曹操此举令天下震惊,徐州震怒,陶谦震恐…

于是四处告急,以解徐州之难。北海孔融、尚未得志之刘备,纷纷出兵解救。时另有一人,因与陶谦交厚,且不忍徐州百姓受难,在未受他人委托之下,亲赴曹营,力劝曹操……

而这人便是陈宫。

却说陈宫与曹操一别之后,任东郡从事。当天在劝说曹操放弃攻打徐州无果之后,遂驰马投入陈留太守张邈帐下。恰吕布也来此不久,于是陈宫说张邈攻击曹操后方(兖州),张邈喜,遂令其与吕布攻打兖州。

就这样,陈宫在不经意间上演了一出三国版的“围魏救赵”,而实实在在的解了徐州之围,同时让刘备得了好处。

4.

自此之后,陈宫的余生便主要同曹操作战。

荀攸说吕布有勇无谋,陈宫有智而迟。此话前一句自不必说,但后一句却不免偏颇。智迟陈宫在历次与曹操的作战当中,占上风次数也不在少数,濮阳之战中,曹操险些丧命;徐州之战时,夏侯惇痛失左目;下邳鏖战之际,倘吕布能听陈宫之劝,曹操也只得班师…

不幸的是,陈宫辅佐的是一无谋吕布,后更有陈登父子从中作乱,但即便如此,也依然令曹操极其麾下文臣武将难以应付。

其实起叔经常想,陈宫虽然难容曹操,但却能在其逃难之际决然相随,可谓识操,但为何却未能识得即将崛起的刘备,并且也与其为敌:偷袭徐州、极力促成吕布与袁术结亲以灭刘备。

抑或只因刘备未废半箭之力而坐拥徐州?

三国三雄,与其中二雄相抗…

于是白门楼上,径自下楼,闭口不言,引颈就刑…

5.

陈宫的一生,可谓矛盾的一生。欲成大事,欲救苍生,却不能识时务、择雄主,而守着一无谋吕布,与命运抗争,算是不违己心,盖如其对曹操所说,“布虽无谋,不似你诡诈奸险”…也许,这就是陈宫所求?

痛哉!惜哉!

其心本正,智足超群,辅主堪敬,可哀白门身死,一生郁郁…

欢迎关注起叔的百家号

标签: 陈宫

更多文章

  • 陈宫与曹操不是老交情吗?为何白门楼曹操一心留陈宫却仍然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洪志强标签:陈宫

    千万不要被曹操的假象迷住了,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在正史中,曹操抓住陈宫后,都是想杀了他,绝无留下陈宫之心。说到陈宫与曹操的交情,其实两人并没有什么深厚交情,不过是落水相逢,陈宫在没有完全了解曹操之前,就投靠曹操一起从事反对董卓的大业。陈宫原本是中牟县县令,而曹操当时是刺杀董卓未遂的刺客,被董卓下令全

  • 曹操与陈宫属于“塑料兄弟情”吗,为何陈宫会弃曹操而去?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陈宫

    陈宫之所以要弃曹操而去,主要是陈宫跟曹操两个人的世界观跟价值观不同导致的,当陈宫以为自己得遇明主想要跟随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跟随的人居然是一个只为自己的“小人”,自然会感到非常失望,这个时候选择离开也在情理之中。东汉末年,由于宦官跟外戚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热化,为了解决宦官的问题,何进引外军进京,最终何

  • 如果吕布听陈宫的,能不能战胜曹操,答案是依然不可能

    历史人物编辑:浮玉织史标签:陈宫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描绘成一个猛男大帅哥的形像,手拿一个方天画戟,战场上来去如风,杀敌如同砍瓜切菜,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破关东联盟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到现在还有人为吕布可惜,为什么他当时不听陈宫的,一步一个脚印,完全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吕布听陈宫的,我的答案是:依然战胜不了

  •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要供养陈宫一家老小,留下这种后患呢?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陈宫

    曹操这种老狐狸,怎么可能留下这种后患。此事看似简单,实则疑点重重,就让我一步步给你推理出真相吧。 陈宫和曹操的恩恩怨怨 历史上真实的陈宫,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他出身于兖州当地的世家大族,懂谋略,且人脉广泛。他的成名作,便是帮助曹操得到了兖州。在此之前,曹操虽然担任东郡

  • 三国“宁死不降”的谋士:除了陈宫,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陈宫

    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诞生了众多勇猛的武将。而对于这些武将来说,如果还具有宁死不降的气节,自然是更加吸引人们关注和讨论。比如高顺、张任、庞德等人,都是非常具有气节的武将。当然,除了武将之外,三国也有一些“宁死不降”的谋士。一、陈宫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

  • 陈宫是吕布的谋士?恐怕没那么简单。用史书重新解析两人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柳州阿妹侃历史标签:陈宫

    说起陈宫,算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了,因为他和曹操组成的CP实在是太经典了,这一切,应该是源自《三国演义》中的陈宫形象。在罗贯中笔下,陈宫和曹操还有过结伴逃亡的故事,途中路过成皋县时,在故交吕伯奢家中投宿,因为曹操生性多疑,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导致陈宫与曹操分道扬镳。多年后陈宫与曹操再次在兖州

  • 曹操杀了陈宫,为何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不怕陈宫的儿子报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悖论LG标签:陈宫

    历史悖论讲坛,欢迎来找茬。为活跃气氛,考验读者历史知识水平,提高整体国民素养,文章中故意漏出一些常识性错误,看你能找出几处?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化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治理能力备受推崇。陈宫是曹操的一位重要谋士,朋友,近臣,曾给曹操出谋划策,帮助他解决燃眉之急。但因一些原因,曹操最终

  • 陈宫为什么看不上刘备,明知吕布无能,也不投靠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陈宫

    陈宫觉得,刘备和曹操是一丘之貉,而吕布却是可塑之才。背弃曹操三国时期的谋士主要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了生存,为了家族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不在乎名声的谋士。其中代表人物便是贾诩、陈登。第二类:想要辅佐明主,打造理想国度的谋士。郭嘉、诸葛亮、贾诩、法正、庞统位列其中。第三类:真心想要兴复汉室的谋士。例如荀

  • 白门楼上曹操百般招降陈宫,为何陈宫却毫不理睬,一心慷慨赴死?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陈宫

    在白门楼上,曹操对陈宫百般劝降,但是陈宫就是不听。最后曹操拿出杀手锏,用陈宫的老母妻子来威胁他。陈宫不冷不热地用孝道、仁政的标准回答曹操,使得曹操不但不能加害陈宫的家属,还赡养了他们。最终陈宫死在白门楼下,可是吕布已经败亡,陈宫却宁死也不投降曹操呢?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在《三国演义》

  • 三国雄主怎么都不待见玄学大师?只怕他们成为下一个张角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挺好玩标签:张角

    孙策斩杀于吉,刘备诛杀张裕,曹操这边不光追杀左慈,沾点玄学边的华佗都没逃过厄运......三国三雄主不谋而合,怎么都不待见玄学大师?贫民百姓眼里的仙人神通,竟是三国雄主眼中的奇技淫巧? 东汉末年,张角兄弟以玄学做包装,结合奇书《太平要术》和自身行医经验,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