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唐·杜牧《赤壁》
正如同杜牧所言,如果当初东风没有及时来临的话,那么赤壁之战的结果便极有可能发生变化,孙刘联军便会在百万曹操雄师的对峙之下而付之一炬。国破家亡之后,就连孙策的大乔和周瑜的小乔也会被曹操掳掠到他的铜雀台去。我借用此诗起文,主要就是为了引出“大小乔”,孙策英年早逝后,作为江东新主的孙权又是怎样对待他这嫂子大乔呢?要知道,孙策一直以来对孙权都是尤为看重了。
大乔守寡背景:孙策遇刺身亡
东汉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孙策于打猎时不幸遭遇刺客袭击而身受重伤,遇刺当时的孙策虽尽疼痛,但仍然运用余力而将刺客反杀。此后的孙策终日瘫倒在病榻之上,妻子大乔日夜和衣陪伴,终日不眠不休、不食不饮。但天命不公,孙策最终因药石罔效而英年逝世。
面对丈夫的死讯,大乔当即昏死了过去,待数日逐渐清醒之后,却仍然接受不了孙策的死,于是乎,大乔一度悲痛欲绝,并且屡屡想要投江追随孙策一同而去。但每每逢及此时此刻,大乔便会想起丈夫孙策临终之前一再托付给她的事情,那便是要尽心尽力辅佐幼弟孙权登基江东大统。
以身殉夫/以志继夫
大乔不愧为一代江东才女,我则更偏向用江东能女来形容大乔。如果大乔当初一心向死,那谁也阻拦不住。但大乔身为孙策的妻子,最终存活下来的原因也是因为孙策对自己的遗志,更像是一种希冀。江东天下好不容易被孙家所得,而如今孙策已逝、孙权尚幼,所以孙策必须寻找到能够信得过的人来辅佐孙权,保江东天下一帆风顺。而孙策最为信任和倚重之人,便是妻子大乔。大乔面对“以身殉夫/以志继夫”的时候,最终选择了完成丈夫遗愿而同其他江东大臣尽心辅佐年幼的孙权。
孙策英年早逝之死,其弟孙权已经年过十八,在古代来说,十八岁已经是男子“加冠”的年龄了。即便孙权自小天赋异禀突出、能力出众,而且现在也已经成年,但这并不能代表初登大宝的孙权对于江东的家国大事都能很好地治国理政。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如同“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没经历过生死战场的考验,对于兵法能说得像花一般,但亲身经历“长平之战”后,四十五万赵军全军覆没。所以孙策临死之前对于大乔的嘱咐确实是很有实质性意义的,而大乔确实也能够对孙策的遗愿贯彻的很好。
长嫂如母,尊仰以待
大乔很好地对孙权展开了辅佐,连同其他江东大臣,他们一并将孙权从不谙世事培养成为了江东天下的一代英主。不论是治国理政,还是三国纵横,孙权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资历都不输于兄长孙策和父亲孙坚。
因为孙权年幼便长受兄长和父亲的影响,所以说孙权相比之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孙权聪明懂事,他心底深谙嫂子大乔忍受丧夫之痛而竭心尽力培养自己。所以说孙权真正能够掌握国家大事的时候,对待嫂子便如同亲生母亲一般尊重景仰。
青灯古佛,沉静去世
公元229年,大乔深知孙权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于是大乔便欣然离开,开始过起了青灯古佛长伴余生的孤独生活。孙权连同其他江东臣子也都一度挽留大乔留下,但丧夫的大乔已经对求生的欲望淡然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对于她一代女子而言,从始至终都没有有所重视。她与孙策结为夫妻仅仅不过一年的时间,天公为何如此这般残忍来对待他们!
笔者结语:
自古以来流传着“才子配佳人”的说法,而对于孙策和大乔而言,我想“英雄配佳人”则更为合适,放眼于当时天下,恐怕也只有大乔才配做孙策这“短命英雄”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