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话。但是在诸葛亮出山之初,与张飞,关羽的关系并不融洽,关羽是暗里较劲,张飞是公开挑衅。可是,回首之前徐庶在刘备手下的时候,形成了鲜明对比无人不服,同样都是刘备的谋士,为什么关羽对待二人的态度会是如此不同呢?
说起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也是一段佳话,他们三人一见如故,立即结拜为兄弟,誓曰同生共生,一起匡扶汉室,实现心中的抱负。三人中,刘备居长,关张二人事事以他为尊。但是在刘备面前从无怨言的他们,骨子里面却存有一股傲气,不肯轻易为他人折服。而开始最诸葛亮有怨言也是正常,刘备三顾茅庐,两个兄弟大雪天在门外面忍着孔明摆谱,心中自然是老大不痛快。所以诸葛亮后来虽然通过几场战役让关张二人了解了自己的才能,但始终不能让二人心服口服。
还有就是刘备对待徐庶与诸葛亮态度不同,关羽和张飞从刘备起兵之时,便追随在刘备左右,几乎与刘备形影不离。在他们心目中,刘备是最尊贵的。徐庶加入阵营之后,也没有改变这一点,关张二人自然对他没有什么排斥感,再加上徐庶刚一到来,就为刘备训练兵马,并两度智退曹兵。
这些关张两人都看在眼里,诸葛亮则不同,他加入刘备阵营之后,关张二人在三顾茅庐时攒下的怨气还没有消除,却又见刘备以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他,而且他还没有任何作为,关羽和张飞又如何会服气呢?但是这一点徐庶就完全不一样。
首先徐庶原本是一个剑客,专做打抱不平之事,之后意识到了一人之勇不足以成大事,于是弃武从文。不过即便是他已弃武从文,其本身的性格,却不会发生大的改变,依旧豪爽,充满侠气。关羽在投奔刘备之前,与徐庶的经历非常相似,即便徐庶隐瞒了过往,两人的性格,也应比较合拍。张飞之前虽是一个屠夫,却也“专好结交豪杰”,所以跟容易交往。
但是这一点诸葛亮就完全不用,诸葛亮原本就是书生,他在关羽和张飞面前,甚至在刘备面前,都一直端着架子。在刚加入的时候,徐庶几乎没有直接与关张打交道,他知道自己短时间内无法轻易指挥动这几人,所以很多事情都会事先与刘备商量,之后再由刘备下达命令。但是诸葛亮做法却与之相反,向刘备讨要了剑印,用军令压制关张二人听令,关羽和张飞,也是性格骄傲之人,当然受不了。
诸葛亮与徐庶完全不同的行事作风,导致关羽张飞对他们两人不同的态度,实则是身世的不同,早就不同的性格,加之刘关张结拜在先,但是刘备对诸葛亮实在是太好了,已经超过了对待臣子的礼节,不仅如此他们的年龄也有很大的差距,此时的诸葛亮不过是二十八岁,而刘备却已经47岁。可是,面对关羽张飞的不满,刘备却再三强调自己的态度“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让一贯受到刘备重视的关羽、张飞颇受冷落。
当然,虽然诸葛亮很嚣张,但是人家确实有本事,让关羽张飞二人逐渐改。张飞是一个敬君子不恤小人的人,看到诸葛亮这么厉害了就对其非常的尊敬也非常听从他的领导,关羽虽然慢慢的也认可了诸葛亮的才能,但是心里面其实还是有一层隔阂的,正因此才有后来荆州之败,代价却是极其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