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宅男不喜欢运动,以为那是在浪费时间,很多名人都不这么想。有人曾总结“竹林七贤”这七位牛人是“沉迷老道的古式宅男”,比如上一篇提到的阮籍就喜欢“快走”这项运动,而我们今天还要讲到嵇康喜欢的另外一项特殊运动,那便是打铁。
古往今来多少神仙志怪都喜欢用组合命名,各家才子大显神通,但“竹林七贤”的名号却非神非怪,不过从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却是疯疯颠颠各个人都活得奇奇怪怪,他们的生活交际圈子很窄,人送外号“沉迷老道的古式宅男”。
其中,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阮籍、嵇康,但如果非得分个伯仲先后的话,我会把自己这一票投给嵇康嵇叔夜,理由如下。
一、始于颜值
在《晋书》里这样描述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从史官说的这些话里,可以看出就颜值来说,嵇康要比阮籍高出一截,而且不只是阮籍,说起嵇康的样貌,魏晋时代鲜少有可与之竞争的人。
历史的长河里,能把美貌留在史书和传闻中的不多,而且他还是双份的。
记载当时人清淡的名著《世说新语》专门辟有《容止》一章,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按,指的是是嵇康的儿子嵇绍)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在嵇康优良基因下成长的儿子嵇绍,获得了“鹤立鸡群”的美誉,不过在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来看,这个颜值比起他的老爹远远不够看:“君未见其父耳!”连同性都如此盛赞,嵇康的颜值水平可见一斑。
二、盛于才华
魏晋风气较之后来明清时显然要宽松得多,嵇康的颜值也给他带来不少桃花运,可他日常“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衣”,直到24岁(在当时已经算是“老剩男”范畴)才正式娶妻长乐亭公主。
不过在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史上,让嵇康真正留名的不是颜值,而是他的才华。
他擅长写四言诗,深得诗经四言诗传统精髓而又有了发展: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飘然出尘,写得颇有道家风骨。
这种风骨更鲜明的体现是在他去世弹的那一曲广陵散。
阮籍、嵇康都喜欢弹古琴。
阮籍最有名的一次弹琴后留下了一首诗。他是因为睡不着,所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结果看到了“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嵇康最有名一次弹琴后留下了他的命:
嵇中散(就是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后世泰戈尔的一句诗恰好可以为嵇康之才下一个注脚:“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三、成于打铁
嵇康追求长生,这可能也是魏晋乱世很多人的追求。
他写下了《养生论》,强调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虚静无为”,引领了一波养生风尚。
不过他的养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落脚点,就是运动。上面的弹琴也算是一种运动,不过那嵇康还会亲自上山采药,还会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在他锻炼身体的这些运动里,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运动形式,那就是打铁,人送外号“打铁王子”。
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好朋友向秀(竹林七贤之一)在柳树下打铁,遇到钟会等人前来拜访。嵇康继续打铁。一直打铁。客人只能选择回去。即将离开之前,嵇康放下手中大锤突然发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这个故事极有名,不过我们今天要看的是这个故事里的打铁。一静一动,才是养生。一心一意地打铁,一心一意地问,拿得起放得下,这种气质才是我们心中的那个嵇叔夜。
参考文献:《晋书》、《世说新语》。
扩展阅读:做自己很难吗?身为竹林七贤之首,阮籍说:虚礼于我何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