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大举伐吴后,由于战略失误,蜀国元气大伤,刘备也因此抑郁而死。刘备死于白帝城,诸葛亮接过蜀旗。当时刘禅17岁,已经到了称帝的年纪,而诸葛亮却长期占据蜀国政权,甚至带着数百名士兵上朝,一直把控着蜀国的权利,却没有把权利放给刘禅,所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行为产生了质疑?我觉得诸葛亮的做法与忠臣形象大相径庭!
那么诸葛亮是否真的如外界所说的那样,本文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蜀国危机四伏
首先,是三国同归于尽的局面,蜀国周边可谓危机四伏,随时都有被其他两国吞并的可能。但是,蜀国的刘禅和魏国的曹丕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刘备还在蜀国掌权的时候,刘禅一直只管学习,从不参与蜀国的任何政事,所以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非常幼稚。而魏国的曹丕能够在曹操死后立即接掌魏国大权,这与他常年参与行军征战有关。
如果让这样一个没有经验的刘禅上任,蜀国很可能会灭亡。
其次,刘备伐吴失败后,孙刘联盟的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痕。如果与吴国的联盟破裂,则意味着蜀国将受到吴国和魏国的攻击。所以,蜀吴结盟的关系必须要缓和,否则蜀国的处境就很危险了。那么靠一个新皇帝来恢复吴蜀联盟关系,显然不是一件靠谱的事情。
蜀国除了诸葛亮,其他人都很难做到。
说到底,蜀国的内部矛盾一直很大。刘备还在的时候,内部的矛盾还是可以压制的。刘备死后,蜀国内部矛盾彻底爆发,形成了三次叛乱。三叛,即黄渊之乱、高定之乱、孟获之乱。这三起叛乱,对于诸葛亮来说都是极其难以对付的,更何况是在蜀地没什么威望的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