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蜀后主刘禅是一位平庸昏聩,有些低能的人。甚至认为即使有贤臣良将辅佐,他也不可能振兴蜀国,最终却是主动将他老爸打下的江山送给了魏国。然而,即使人们无论怎么评价,但他却似也对历史有所贡献的,至少他的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众用“扶不起的阿斗”形容软弱无能,用“阿斗当官”形容有名无实,用“阿斗的江山”形容自送,用“阿斗”形容一个没能耐,当然最有名气的还是“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了。
这刘禅到底有才无才?是否真如人们所说的哪样扶不起来吗?我们听听诸葛亮是怎么评价的。史书记载刘备曾对刘禅讲:“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诸葛亮也曾经表示过“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土。”诸葛亮是何等人,能得到他的称赞,自然也不是一般人了。
由此可见,刘禅在即位初期并非昏庸无能,可纵观蜀国的历史,他确实也无多大作为。他的名声及后来的荒淫,其实还是要咎于诸葛亮,说穿了也就是诸葛亮把他给惯坏了。刘禅是个好孩子,刘备临终叮嘱他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后来就一直称呼诸葛亮为“相父”。刘备当面把他托付给了诸葛亮,要诸葛亮辅政,他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只管当他的皇帝,还有什么要操的心?吃喝玩乐多好,他才乐得逍遥。
刘禅不是个好皇帝,但他绝对不是个坏皇帝。说他不勤政这不假,可有诸葛亮在,他无政可勤啊。他虽不管政事可他爱民,他也珍惜他爸爸打下的江山。他在位时,即使在后来黄皓专权而变得荒淫,也未曾诛杀过任何一位大臣。他不喜欢诸葛亮的穷兵黩武,他也想亲政揽权,可他没有办法,因为诸葛亮的影响力太大,根基太深,他搬不动,只好还是“相父”说了算。
刘备在世之时,时常害怕诸葛亮功高盖主,一家独大,所以是既用也防。刘禅后来也慢慢地不怎么喜欢诸葛亮了,他是觉得自己被架空了,像个傀儡。这从诸葛亮死后,他所做的一件事情就可看出,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恨过诸葛亮。
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便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大司马、大将军、尚书令等职,使原来的丞相权力分散,这样就便于他“自摄国事”了。当然,他的这个决定最终的后果,是他自己无人约束,才有了后来的荒淫无度,为蜀汉政权的覆灭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