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曹操称为“破刘备必矣”的曹彰武艺如何?在曹军之中能排第几?

被曹操称为“破刘备必矣”的曹彰武艺如何?在曹军之中能排第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绮梦说历史 访问量:2349 更新时间:2024/5/4 13:37:58

三国有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打末邓艾与姜维。

这个顺口溜虽然涵盖了三国的绝大多数猛将,排名也近乎完美,但三国人才辈出,还有很多猛将没有列入这首打油诗中。如曹操的次子曹彰,原著称其“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并且曹彰的志向“好为将”,志向做一位如卫青霍去病式的将军。

下面咱们就从演义视角分析一下:曹彰武艺如何,能否跻身三国强一流?

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斩,曹操亲率大军来为兄弟报仇。不想此番对战诸葛亮,接连中计,不是被反杀,就是心神不定,张郃徐晃许褚三将接连败北,曹军锐气丧尽,奔走之时,正遇到次子曹彰率军支援。曹操见曹彰平定乌桓,威震塞北,心中大喜,认为“破刘备必矣”。于是率军返回斜谷界口安营扎寨,再战蜀军。

下面分析曹彰的主要战绩:

1,界口之战,刘封听闻曹操次子曹彰前来助战,刘封便在刘备面前请战,刘备命刘封,孟达二人率军战曹彰。不想曹彰“只三合”杀败刘封,孟达欲挺枪来战时,曹军一阵混乱。

2,界口之战,马超,吴兰等人率军与刘封孟达二将前后夹击曹军。混战之时,曹彰“战不数合”一戟刺吴兰于马下。

界口之战,曹军再次失利。因“鸡肋”祸乱军心之罪,杨修被曹操斩杀后,曹操再率大军来战。此时原著中再无曹彰出战迹象,表面此时的曹彰已经没了当日锐气,面对马超等人,曹彰并没有阻挡住兵败如山倒的战况。

吴兰原为蜀中将领,雒城之战时,曾与雷铜一起拖住黄忠,魏延等人。待张飞,刘备截杀时,见走投无路最后选择投降刘备军。从雷铜被张郃击杀,可以看出作为同伴的吴兰战力也就是二三流水平,只不过凭着混战的优势才拖住黄忠魏延。参考宕渠山之战时,张郃“战不数合”,回身刺雷铜于马下来看,吴兰在张郃等一流名将面前同样会在“数合”之间被杀。而曹彰的“数合”杀吴兰也就显得不那么精彩了。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长得“气宇轩昂”,勇猛过人。入川之战,更是为刘备的中军护卫,多立战功。如雒城之战,就曾与关平击败追杀刘备的张任。那曹彰“只三合”击败刘封,又能表现出多强的战斗力呢?

界口之战,刘封作为与曹彰对等的二代将领,可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人一定会使出全力作战,但刘封完全不是曹彰对手,可谓数合战败。而在不久后的襄阳之战,刘封虽然“战不三合”杀败孟达,但孟达此时已经投降了曹魏,身后有曹军撑腰。刘封来赶时,伏兵尽出,夏侯尚与徐晃杀出,刘封不敌大败而走。待走到房陵之时,徐晃赶到房陵城后杀出,刘封“料敌不过”败回成都。

虽然此战徐晃击败刘封表现与曹彰相似,但徐晃毕竟有埋伏的嫌疑,而且战力明显让刘封感到不敌,所以此战不能作为直接参考。

而在汉中之战时,刘封欲在刘备面前逞强,出战曹军。曹操命大将徐晃出击,刘封在“交战之时”刘备退入阵中,刘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就可看出,刘封是真打不过徐晃,也就是“数合”刘封便败下阵来。试想此时刘封正要在两军阵前显示自己的勇猛,如果不是感到难以胜任,又如何拨马败走呢?如果刘封是为了执行诸葛亮的疑兵之计,那为何又要说“敌晃不住”呢,作者可直接写:“战不数合,刘封退入阵中,与刘备等人拨马而逃。”

小结:从对战刘封来看,徐晃照样能在数合之中取胜,战力基本等同于“三合”败刘封的曹彰!而数合杀雷铜的张郃,同样具备“战不数合”斩吴兰的能力。所以说曹彰应属于三国的一流水平。

三国名将中,以张辽,张郃等人为标准一流水平,徐晃,庞德夏侯惇等人勇猛过人,可居强一流!其中庞德力敌关羽“百余回合”不分胜负,而徐晃仅战平受伤的关羽,所以说庞德武艺要强于徐晃,也就更强于曹彰!而夏侯惇更是在土山之战,拦截住了徐晃,许褚二人联手都不敌的关羽,所以说,曹彰在三国之中可数强一流,但难以跻身顶尖一流水平!

渭水之战,马超“二十回合”击败张郃,这等战力,估计曹彰再猛也难以做到!毕竟最强的一流都不是,何谈超一流战力!

总结:曹彰虽然能威震塞北,在汉中之战有“三合”败刘封,“数合”杀吴兰的英勇表现,但在马超,黄忠,魏延等大将的胁迫下,再无精彩表现!所以说曹操心中的生力军也无法挽回汉中之战的败局!不要过于吹捧曹彰了,只不过是张郃,徐晃等人水平罢了!

曹军之中以许褚,典韦为最强战力,然后是夏侯惇,庞德,徐晃等人,所以说“黄须儿”曹彰在曹军诸将之中连前五都进不去,就更没有改变汉中之战的恐怖战力了!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标签: 曹彰

更多文章

  • 同样是曹操的儿子,黄须儿曹彰为什么不争世子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曹彰

    国家有50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建立了许多王朝和割据政权。无论是奴隶社会时代还是封建社会时代,都有一种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独一无二的,那就是王位或者王位!而这个位置的继承人,也是唯一一个。只有太子或长子才是继承人,他也是前任在世时确立的权利的继承人。因为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个妃子,美人三千

  • 曹操到底想立谁做继承人,不是曹操最疼爱的曹植也不是曹彰

    历史人物编辑:骆春琴标签:曹彰

    曹操一生中纵横决荡整个东汉末期,尽管天下英雄豪杰一个接着一个涌现出来,但都无法阻挡曹操前进的脚步。曹操就算是前半生英雄豪气不得了,但到了英雄老去的年龄,也不得不面对立谁为嗣这个难题?虽然曹操表面上立的是嗣,但实际上还不是在选择接班人。大家也都知道曹操的爱好,喜欢抢别人的妻子。曹操虽然贪恋人妻,但儿子

  • 曹彰掌握军事,曹植掌握文坛,若两人联手能否斗得过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刘奥迪标签:曹彰

    我们在看三国时还是比较羡慕曹操的,虽然这个人人品极其卑劣,但是她生养的后代却是个个都非常出色,那可比刘备孙权的后人要好上不知多少倍。在他的三个儿子里面,大儿子曹丕是后来延续三国风云的大人物,另外两个儿子曹彰和曹植那也是两个领域的顶尖高手,一个掌握着军事领域的最高荣誉,一个掌握着文坛领袖的地位。可惜的

  • 曹丕继位,权力交接并非一帆风顺,曹彰野心勃勃,青州兵险生大乱

    历史人物编辑:韦贵祥标签:曹彰

    2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三个年号。其中正月的前半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后半到十月是延康元年,而从十月后半到年底则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后,建安这个年号也随他作古了,大汉迎来了最后一个年号延康。不过关于这个改元的具体时间,《三国志》和《后汉书》却产生了分歧。按《三国志》记载,改元

  • 曹冲vs曹植vs曹彰vs曹丕,到底谁是曹操最合适的继承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曹彰

    曹操一生有两大遗憾:一是未能扫平江东,二是未能及时称帝。细究其失败的原因,我认为跟两个人的逝世不无关系,一个是谋士郭嘉,另一个是猛将典韦,作为曹操帐下最重要的一文一武都没有了,从某种意义说已经暗示了曹操最后的失败。曹操的遗憾远不止这些,更遗憾的是在立嗣问题上,也是身不由己,曹丕并不是曹操最欣赏和重视

  • 身为武将的曹彰为何没有被曹操选为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曹彰

    有人说,很多开国皇帝都是在马背上夺天下,而有战场经验的君主对治国更有经验;进一步,又有人提问:曹操的儿子中,唯有曹彰有领兵作战的经历,为何他没有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呢?其实在笔者看来,所谓“武将治国都是大治”就是个谬论,而且曹彰也并非是个出色的武将。马背上治国是不可能滴第一,曹操不可能开上帝之眼,预知后

  • 曹操选继承人,为何最先排除了曹彰?因为曹彰曾说过一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曹彰

    公元208年,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他与刘备还有孙权之间,开始慢慢地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到了公元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在当时他基本可以说是已经和皇帝差不多了,只是没有皇帝的称号而已。曹操这么辛苦的打拼,那么他肯定不会把自己的权力送给别人,所以到了曹操晚年的时候,他便想着要在自己的儿子当中选一个

  • 拥兵威胁曹丕的曹彰结局如何?结局比曹植还惨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曹彰

    曹操膝下共有二十五位亲子,在夺嫡的过程中,曹植无疑是曹丕最大的威胁。幸好曹丕得司马懿、贾诩等人的指点,才让曹操认可了自己的才干,将自己选为继承人。曹操死后曹彰曾仗着麾下掌握的大军,去质疑曹丕的地位不正。随后又是司马懿对曹彰进行了一番游说,这才让曹彰同意拥立曹丕为魏国公。曹植曾仗着七步诗保住性命,而曹

  • 演义里曹彰拥兵十万,在曹操死后为什么不反了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墨汁儿标签:曹彰

    在古代,皇权争夺异常残酷激烈,兄弟间为此手足相残更是屡见不鲜。在东汉末年的乱世,前有袁绍三个儿子为争夺大权而互相内讧争斗,后有刘表废长立幼,导致荆州的基业不保等。那么曹操死后,王位继承人虽然定了曹丕,但难免不会有其他儿子会去抢夺。据相关史料记载,曹操一生共有25个儿子,其中有名气的当属曹丕、曹植、曹

  • 曹魏宗室-鄢陵曹彰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曹彰

    曹操的几个有竞争力的儿子中,曹丕有世家,文人集团的支持,势力雄厚也会收买人心,曹植和杨修,丁仪等文人交好,在士林中名声传播也是有自己的势力,那曹彰呢?作为同样有竞争力的曹性子弟,他的根基在军中,多年沙场征战,是曹操的儿子中军功最多的人(义子曹真除外),而且也有一定的军事天分,就好像曹操的这三个儿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