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24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打末邓艾与姜维。
这个顺口溜虽然涵盖了三国的绝大多数猛将,排名也近乎完美,但三国人才辈出,还有很多猛将没有列入这首打油诗中。如曹操的次子曹彰,原著称其“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并且曹彰的志向“好为将”,志向做一位如卫青,霍去病式的将军。
下面咱们就从演义视角分析一下:曹彰武艺如何,能否跻身三国强一流?
汉中之战,夏侯渊被斩,曹操亲率大军来为兄弟报仇。不想此番对战诸葛亮,接连中计,不是被反杀,就是心神不定,张郃徐晃许褚三将接连败北,曹军锐气丧尽,奔走之时,正遇到次子曹彰率军支援。曹操见曹彰平定乌桓,威震塞北,心中大喜,认为“破刘备必矣”。于是率军返回斜谷界口安营扎寨,再战蜀军。
下面分析曹彰的主要战绩:
1,界口之战,刘封听闻曹操次子曹彰前来助战,刘封便在刘备面前请战,刘备命刘封,孟达二人率军战曹彰。不想曹彰“只三合”杀败刘封,孟达欲挺枪来战时,曹军一阵混乱。
2,界口之战,马超,吴兰等人率军与刘封孟达二将前后夹击曹军。混战之时,曹彰“战不数合”一戟刺吴兰于马下。
界口之战,曹军再次失利。因“鸡肋”祸乱军心之罪,杨修被曹操斩杀后,曹操再率大军来战。此时原著中再无曹彰出战迹象,表面此时的曹彰已经没了当日锐气,面对马超等人,曹彰并没有阻挡住兵败如山倒的战况。
吴兰原为蜀中将领,雒城之战时,曾与雷铜一起拖住黄忠,魏延等人。待张飞,刘备截杀时,见走投无路最后选择投降刘备军。从雷铜被张郃击杀,可以看出作为同伴的吴兰战力也就是二三流水平,只不过凭着混战的优势才拖住黄忠魏延。参考宕渠山之战时,张郃“战不数合”,回身刺雷铜于马下来看,吴兰在张郃等一流名将面前同样会在“数合”之间被杀。而曹彰的“数合”杀吴兰也就显得不那么精彩了。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长得“气宇轩昂”,勇猛过人。入川之战,更是为刘备的中军护卫,多立战功。如雒城之战,就曾与关平击败追杀刘备的张任。那曹彰“只三合”击败刘封,又能表现出多强的战斗力呢?
界口之战,刘封作为与曹彰对等的二代将领,可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人一定会使出全力作战,但刘封完全不是曹彰对手,可谓数合战败。而在不久后的襄阳之战,刘封虽然“战不三合”杀败孟达,但孟达此时已经投降了曹魏,身后有曹军撑腰。刘封来赶时,伏兵尽出,夏侯尚与徐晃杀出,刘封不敌大败而走。待走到房陵之时,徐晃赶到房陵城后杀出,刘封“料敌不过”败回成都。
虽然此战徐晃击败刘封表现与曹彰相似,但徐晃毕竟有埋伏的嫌疑,而且战力明显让刘封感到不敌,所以此战不能作为直接参考。
而在汉中之战时,刘封欲在刘备面前逞强,出战曹军。曹操命大将徐晃出击,刘封在“交战之时”刘备退入阵中,刘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就可看出,刘封是真打不过徐晃,也就是“数合”刘封便败下阵来。试想此时刘封正要在两军阵前显示自己的勇猛,如果不是感到难以胜任,又如何拨马败走呢?如果刘封是为了执行诸葛亮的疑兵之计,那为何又要说“敌晃不住”呢,作者可直接写:“战不数合,刘封退入阵中,与刘备等人拨马而逃。”
小结:从对战刘封来看,徐晃照样能在数合之中取胜,战力基本等同于“三合”败刘封的曹彰!而数合杀雷铜的张郃,同样具备“战不数合”斩吴兰的能力。所以说曹彰应属于三国的一流水平。
三国名将中,以张辽,张郃等人为标准一流水平,徐晃,庞德,夏侯惇等人勇猛过人,可居强一流!其中庞德力敌关羽“百余回合”不分胜负,而徐晃仅战平受伤的关羽,所以说庞德武艺要强于徐晃,也就更强于曹彰!而夏侯惇更是在土山之战,拦截住了徐晃,许褚二人联手都不敌的关羽,所以说,曹彰在三国之中可数强一流,但难以跻身顶尖一流水平!
渭水之战,马超“二十回合”击败张郃,这等战力,估计曹彰再猛也难以做到!毕竟最强的一流都不是,何谈超一流战力!
总结:曹彰虽然能威震塞北,在汉中之战有“三合”败刘封,“数合”杀吴兰的英勇表现,但在马超,黄忠,魏延等大将的胁迫下,再无精彩表现!所以说曹操心中的生力军也无法挽回汉中之战的败局!不要过于吹捧曹彰了,只不过是张郃,徐晃等人水平罢了!
曹军之中以许褚,典韦为最强战力,然后是夏侯惇,庞德,徐晃等人,所以说“黄须儿”曹彰在曹军诸将之中连前五都进不去,就更没有改变汉中之战的恐怖战力了!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