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是征西将军,统辖节制驻汉中诸军。而夏侯氏与曹氏的关系,实质又如是曹魏宗室大将。所以这样看来,夏侯渊的地位还高过了左将军于禁。
那么黄忠斩了夏侯渊,为何却没能像关羽水淹七军一样,荣获威震华夏之称?原因有三。
(1)关羽的襄樊之战为独当一面的独立作战,不仅生擒于禁,还全歼了曹操的七路大军。由此,天下震动。
(2)黄忠却是在刘备亲自统率大军,在统帅筹划之下,按预定作战部署出击,完成了突袭任务而已。况且只是袭杀了夏侯渊,却没能全歼夏侯渊麾下的汉中大军。
由此,二者的战果,含金量完全不同,黄忠自然无法获得关羽所获之殊荣。
(3)那就是名望了。东汉是个犹其讲名望的十年代,
而关羽早已为天下名将,犹其“万众之刺斩颜良,斩其首还。”的盖世勇名,更是宇内皆闻,连曹操也对之常赞叹不已。
而黄忠虽勇,名望上与关羽比,差之千里。
名望的差异,同一件事就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效应!
就名望而言。关、黄二人之间,就是明星与普通人的差距。
假如你某日勇擒一持刀歹徒,再順路又救起一落水妇孺。但因为你是一普通人,所以如此神勇事迹做下来,最多也只能得到当地表彰,当地人会在一段时间内记住你。
如果这样的事,是某个著名明星做的。那就了不得,必将举世闻名,国内国处皆知,广为传诵了。
这就是名人与普通人的区别。
所以,当就早就名震天下的关公擒于禁时,必然威震华夏。
而本为普通将领的黄忠阵斩夏侯渊,却最多能得一句:“黄忠虽老,仍有勇力,不可轻视也!”的这样一句点评。
当然,以事论事。主要原因还是关羽与黄忠二人打的仗,难度系数完全不同。
襄樊之战。
关羽地位,相当于是荆州战略方向的方面军统帅,最高军政长官。
襄樊之战时,关羽以荆州一军之力,单挑曹操举国之兵。
关羽独立筹划,自主指挥,巧用了地理与气候变化,抓住时机,水淹了于禁统领的七路大军。并生擒于禁,斩杀了庞德。
客观的讲,这一仗完全称得上战争史上的经典之作。威震华夏,也是理所当然!
定军山之战。
刘备抓住了夏侯渊凡事喜欢身先士卒的特点,放火烧了曹军山下的鹿角等防御工事。然怎么,夏侯渊果然不照顾主帅之尊,亲自带着数百人下山,来修补工事了。
于是,黄忠伏兵杀出,曹军猝不及防而溃败,夏侯渊被阵斩。
而黄忠在定军山之战时,只是一军之将。
战略决心,战役筹划、展开,如何行军布阵等等兵家大事,与黄忠基本无关,也无须黄忠操心。
黄忠就只管奉命设伏,待命令一下来,就麾动本部人马奋勇冲杀就是。
实际如果是刘备派其他骁将领兵伏击,如魏延马岱等,或照样也能在此役中袭杀了夏侯渊。
所以,黄忠斩夏侯渊,与关羽擒于禁,是性质完全不同、二人所起作用也完全不同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