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在定军山被杀,这件事确实是一个意外。
当时刘备和夏侯渊在汉中对峙,双方互有攻防。当时曹操已经亲征,率军抵达了长安,夏侯渊只要坚持到曹操的主力军抵达后,刘备自然会选择撤军,而夏侯渊的操作就有点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派兵从走马谷去焚烧夏侯渊军设置的栅栏,鹿角之类的障碍物,夏侯渊让张郃守护东边,自己守护南边。
刘备与张郃交战后,张郃敌不过,消息传到夏侯渊这边,夏侯渊就有点急,带了自己一半的兵马去增援张郃,谁料到在半路上中了刘备的埋伏,当时刘备麾下猛将黄忠率军出击,一举将夏侯渊斩杀。
张郃得知噩耗,也只能撤退。夏侯渊的旧部,司马郭淮和杜袭拥护张郃临时担任主帅,坚持到曹操的主力军抵达。
至于刘备贬低夏侯渊的话是记录在魏人鱼眷所著《魏略》之中,原文是:
(夏侯)渊虽为都督,刘备惮(张)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这个段子是抬高了张郃,贬低了夏侯渊,真要说是刘备说过的,我看可信度都不是很高。
浅谈《魏略》的可信度
鱼眷的《魏略》中涉及了很多蜀汉的人物故事,其说辞甚至有与陈寿记载相悖的记载(例如阿斗流浪记的故事,诸葛亮投刘备的故事),所以可以这么说,《魏略》中涉及蜀汉人物故事,看看就行。
在古代又没有电话,电视,也没有报纸传媒,很多故事都是靠人口口相传,鱼眷写的故事,就是从别人口中传来的。
《魏略》中还记载了一份魏明帝曹叡的诏书,其中把刘禅称呼为“刘升之”,还以为刘禅还有其他兄弟,连曹魏政府都搞不清刘禅的家庭情况,可见当时的信息滞后是多么严重。
回到正题
刘备当时出兵汉中,也只是希望击败夏侯渊,拿下汉中而已,刘备能拿下夏侯渊,已经是意外中大奖一般的奇迹,这世上哪有中大奖后还嫌弃的道理?
夏侯渊作为曹操指定的汉中战区实际总指挥(征西将军),张郃只不过是接受夏侯渊调度的将军(荡寇将军),张郃能力再强于夏侯渊,刘备对张郃再欣赏,也不应到厚此薄彼的程度。
所以《魏略》中的故事,当段子看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