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江东的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孙权?

江东的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忘的历史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4/4/11 7:54:18

孙策字伯符,英武如其父孙坚,而且一表人才,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江东人称孙郎。吴郡太守许贡曾上书朝廷的时候,说“孙策骁勇,与项籍似”,所以人又称孙策为“小霸王”。孙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意气用事,喜欢杀人。一言不合拿刀上去就杀,为此其部下多劝诫孙策,这样树敌太多,早晚会死在刺客之手。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公元200年5月5日),江东小霸王殒命。其死因就是孙策前几日遭到仇人的刺杀,伤其面目,完全可以治好,但需要静养百日。然而孙策却照镜子,照完,便对身旁的人说:“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我的脸都成这样了,怎么建功立业。说完大吼一声,结果伤口破裂,流血不止,当夜身亡,时年二十六岁,这真是死要面子。所以,长得俊的人,漂亮也可能是累赘。

孙策一生纵横天下,却在霸业蒸蒸日上时身亡。

其死后,江东将传位给谁呢,为什么要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孙权呢?

一,长子孙绍太小。

孙策长子孙绍生卒不详,史记没有记载其出生年月,我们从孙策死的年龄可以推断,长子孙绍年龄并不大。如果年龄在十四五以上,就应该跟随父亲到前线打仗,可以并没有看孙绍跟随孙策的影子。而当时的江东并不平静,孙策刚刚统一江东没有多久就死了,这样的条件下,根本不允许传位给幼子。

局势不稳定,说不定长子孙绍还没有坐上位子就会被人所杀。果不然,孙策死后,没有多久,就有孙氏宗室爆发了孙静(孙坚之弟)之乱,幸得孙权用武力征服,可想而知如果传位给自己年幼的长子,其结局会是什么样。

二,孙策认为其江东基业需要守成。

孙策在临终之前,找来张昭等人,对他们说道:“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然后把孙权叫过来,把印绶给他戴上,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句话就说得很明白,冲锋打仗孙权不如我,但治理江东,我就不如孙权了。

在孙策的心里,以武力打江山,自己已经完成使命,接下来需要,怎么依靠现有政治资源和军事力量,来维护住江东现有的利益。所以孙策没有选择像自己的孙翊,而选择不像自己的孙权。为的就是守成江东。

三,孙权有政治、军事基础。

孙权一直跟随孙策身边建功业,所有孙策身边的文臣张昭、张紘对孙权比较熟悉,武将同周瑜、太史兹等也都服从孙权的调遣。孙权当时在江东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样的话,在孙策死后,孙氏不会让权力旁落。要知道天下形势,曹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准备南望,江东之地还有刘表、黄祖之仇敌虎视眈眈。此时江东政权如果不能交接给一个强有力的人手中,那么带给整个孙氏集团将覆没之灾。

壮志未酬、父仇未报,年轻的孙策留下无尽的遗憾而去,也留下江东末称基业付于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末休”,处在漩涡中心20岁少年孙权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事业,甚至连一代枭雄曹操都感叹道:“生子当孙仲谋”。

孙权在江东一改打打杀杀的局面,不分出身挖掘各种人才,许多过江避难人士如鲁肃诸葛瑾、步陟、薛综等都得到了重用,而江东吴郡四大家族顾、陆、朱、张也都支持孙权。开了江东稳步向前的局势,真如孙策所言“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不负此言,看来孙策传位给孙权是最正确的选择。

标签: 孙权

更多文章

  • 杀孙权,耍曹操,清剿高句丽的''公孙兵团''为何雄霸东北?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孙权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孙吴之间的兵戈角逐,一样也涉及到了辽东之地。曹魏统治政权的地盘与东北地区毗邻联贯,军事实力在三国诸侯之间颇为强大,因而辽东之地也一直纠结在曹魏管控的势力畛域之内。但是,尚在曹魏还没有正式统一东北地区之前,蜀汉、孙吴都试图谋划借用东北地区的一些少数蕃族部落或辽东之地的''东北王'

  • 东吴的“淮泗集团”:深受孙权信任,最终却走向没落!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离开袁术,开始平定江东,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成为吴王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淮泗集团一直都是东吴的中坚力量。不管是平定内乱,还是和曹魏、蜀汉相抗衡,淮泗集团都是孙权极为信任的群体。淮泗集团,指的是淮河、泗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地域主要包括现在黄河以南的河南、山东

  • 曹操为什么说,他有25个儿子,皆不如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孙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曹操与孙权的父亲同岁,而且有25个儿子,诗词歌赋有曹植、能征善战有曹彰、能文能武有曹丕。但是如果论在乱世之中忍辱负重,纵横捭阖的能力,确实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孙权。“富二代”孙权公元200年4月4日,孙策受重伤去世,去世之前他把家业都传给了自己的二弟孙权,并且说

  • 孙权最器重的太子,33岁去世后,东吴自此大乱!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在三国历史上,曹魏和东吴都出现了立嗣之争。一方面,就曹魏来说,因为长子曹昂很早就阵亡了,所以,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之间举棋不定,这导致二者长期互相争斗。另一方面,孙权在位后期,也发生了二宫之争。在这场立嗣之争中,陆逊等众多大臣都牵连其中。不过,孙权其实有一个非常合适的继承人,这就是长子孙登。当然,非常可

  • 三国中孙权为什么偏安一方,没有统一三国心思?

    历史人物编辑:八卦的时光标签:孙权

    江夏郡隶属荆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接长江和汉江,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孙氏一门父子三人都曾亲征过此地!说起江夏郡,真可谓是东吴孙氏的隐痛,在孙权亲征江夏之前,其父孙坚与其兄孙策都曾攻打过此处,孙坚是直接战死在了江夏,而孙策尽管当年攻打江夏大胜,然天妒英才,不久遇刺身亡,以致功败垂成,江夏又重回

  • 三国时期,孙权创立了两个官职,担任者屈指可数!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孙权

    在三国时期,诞生了众多的武将和谋士,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魏蜀吴三国都在创立一些新的官职。比如曹操创立“军师祭酒”一职,从而授予给郭嘉等谋士。再比如刘备创立军师中郎将一职,以此授予给诸葛亮等人。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孙权,也创立了两个官职,担任者屈指可数!上大将军一、陆逊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为江东士族。早在

  • 为什么孙策临终之前,传位给弟弟孙权,而不是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孙权

    孙策临死之前,之所以会传位给弟弟,主要就是为了保护东吴以及孙氏家族。因为当时孙策自己的儿子孙绍,年龄太小,根本就坐不稳位置。如果换做一个太平年代,孙策或许还能找几位托孤老臣,辅佐一下自己的儿子。但孙策死的时候,却恰好是乱得不能再乱的世道了。而且东吴集团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年龄较小

  • 打了胜仗却要求和,孙权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孙权

    孙权和刘备也曾联合过,赤壁之战就是典范之一。但后来闹掰了,孙权趁着关羽北伐,夺取了荆州,还打死了关羽。荆州和关羽对刘备来讲,都很重要。要不刘备生气呢,这种背后下刀子的行为让蜀汉不能接受,于是刘备不顾诸葛亮的立谏,坚持发动了夷陵之战。战争爆发前孙权就希望能够双方坐下来谈谈,遭到拒绝。可是,让谁都没有想

  • 诸葛亮刚死,孙权就想灭蜀,刘禅质问,孙权答:这事都怪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陈现鑫标签:孙权

    一、星落五丈原之后公元234年,随着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时代”结束了。除了蜀汉外,无论魏国还是吴国,几乎都是一面君臣弹冠相庆,一面又纷纷向诸葛亮致敬!曹魏的皇上大哥是曹叡,从此再也不见有任何作为了。诸葛亮一死,他就开始玩命享受人生。想想也对,那年曹丕刚死,曹叡的屁股还没坐热龙椅呢,诸

  • 这两人帮孙权找到台湾,孙权却因为另一个任务没完成,将他们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游史微鉴标签:孙权

    三国时期,曹丕和刘备分别在公元220年和公元221年称帝。曹丕用的是最合理、最平缓的权力交接的方式——禅让。甭管这个禅让有多假,起码在三国中是最“正统”的。刘备身上带着稀释得不能再稀释的皇室血脉,所以也能和曹丕争一争正统地位。孙权就比较尴尬了,他也想称帝,但是没有那么理直气壮,而且害怕两面受敌,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