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在蜀汉所拥有的权力之大,在三国演义里是很少的。
董卓是在废立皇帝之后,曹操差不多是在消灭袁绍之后才有,司马懿是在高平陵之变之后。
但是,董卓废立皇帝是为了篡位,曹操也在准备篡位,司马懿也在准备篡位。
最明显的迹象,曹操开始称王,并且立储,准备把位置交给他儿子。
虽然曹操本人没有完成最后一步,但是他已经说了,若天命在我,我愿为周文王,周武王的事儿留给儿子做了。
司马懿就更明显了,是通过发动军事政变,掌握的权力。
掌握权力之后,司马懿不断培养自己的弟弟司马孚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在为篡位做准备。
诸葛亮呢?诸葛亮掌权的时候,提拔的人都是国家需要的人。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他亲生的儿子诸葛瞻才八岁,过继的诸葛乔年长,但也没有培养,默默无闻,他弟弟诸葛均也一样默默无闻。
董卓、曹操和司马懿用人,首先都是看对他们是否忠诚,对国家是否有用尚在其次。
有些时候,即便是对国家有大用,忠诚于国家,只要是对他们个人掌权不利,都会消灭。
因为这些人不仅是他们的政敌,而且是他们掌权的阻碍,也是他们篡权的阻碍。
所以,面对这种对他们个人不忠诚的人,他们从来都是毫不手软的。
曹操逼死了荀彧,司马懿逼反了王凌,司马师逼反了毌丘俭,司马昭逼反了诸葛诞。
诸葛亮呢?他没有私敌,只有对国家是否有利。
只要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培养和提拔起来,不遗余力。
他提拔和重用的人,不论是否忠诚于他,首先要忠诚于国家。
俗话说,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董卓、曹操、司马懿都被权力腐蚀了,诸葛亮没有。
所以说,诸葛亮在那个时代就是个异类。
别人没有机会篡权、篡位,创造机会也要上。
诸葛亮一直有权有机会,却没有谋私,仍然坚持一心为国,鞠躬尽瘁。
哪个老板不喜欢这种的臣子呢?
也是因此,诸葛亮才能被万世敬仰,名垂宇宙。
论才能,他在那个时代当然是顶尖人才之一,但并不是最强的,但只有他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
所以,从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曹睿等人就开始吹捧他,两晋一直有人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