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能做到荣辱不惊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在面对成功的时候,往往会显露出自己的本性,表现得无比张狂。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已经注定了未来将面临的失败结局,只是当事人一般都不自知。
诸葛亮这个人除了才情过人,对上司也是非常忠诚。无论刘备犯什么错,总是会同他一起承担,就算刘备在很多时候,因为做了错误的决策而产生了巨大的损失。诸葛亮从来都没有弃暗投明,去找新的领导人的想法。所以,为了让蜀汉一统天下,一直坚持北伐,最后死在了北伐途中,蜀汉北伐的脚步也随着他的离去,没有维持多久就停止了。
与诸葛亮相比,刘伯温似乎更成功一些。因为刘伯温同样作为一名谋士,他辅佐的朱元璋最终实现了称帝。所以,刘伯温虽然表面上对诸葛亮佩服有加,但是内心里还是有点不服。他觉得自己和诸葛亮一样都是谋士,同样辅佐能人打天下。他诸葛亮只能帮刘备三分天下,而自己却能为朱元璋赢得一统天下。所以,刘伯温在内心里一直认为,自己的智谋是超过了诸葛亮的。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有一次喝醉了的刘伯温正好路过诸葛亮的祠堂,借着酒劲他吐露了真言,在墙上写下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句子。明显地是在炫耀自己的功绩超过诸葛亮,在写完这些字以后,他还是不解气,让下属把诸葛亮祠堂里的牌匾摘下来,当他看到牌匾后面写的字以后。张狂的表情瞬间变成了羞愧,原来诸葛亮在牌匾后面写着:我知后世有你,你知后世何人?
可见诸葛亮深谋远虑,知道后世会有不少人与之相比,所以早就写下回应他们的言辞,让那些有点功绩就飘飘然的后人,有机会看清自己。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