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家争雄:赵云单枪救阿斗,长坂桥头张飞吼

三家争雄:赵云单枪救阿斗,长坂桥头张飞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萧家老大 访问量:1382 更新时间:2024/4/23 14:42:53

三家争雄:赵云单枪救阿斗,长坂桥头张飞吼

曹操平定河北后,即思南取荆州,因恐朝右大臣从中牵掣,索性奏罢三公,自为丞相;用崔琰为西曹掾,毛玠为东曹掾,司马朗为主簿,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即司马朗之弟,系河内温县人,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懿字仲达,崔琰尝谓司马朗不及司马懿,故曹操特此引用;司马懿佯称风痹,不肯就职,经曹操察知司马懿使诈,欲加以收禁,司马懿始出就职。司马懿甫一出现,即怀诈意,曹操何必定要使用使诈之人?话说曹操安排已定,便拟整军南下,适大中大夫孔融奏称王畿以内,不宜封建诸侯,又谓天下粗定,疮痍未复,不宜兴师。明明与曹操反对,曹操当然怀恨,御史大夫郄虑与孔融有隙,竟诬孔融在北海时,招合徒众,图为不轨,入朝后暗通孙权,讪谤朝廷,且与祢衡互相赞扬,祢衡谓仲尼不死,孔融答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应坐诛夷。曹操有词可借,便令廷尉系孔融下狱。孔融有二子,并在幼年,闻父被收,尚对坐弈棋,左右劝令急走,二子说道:“覆巢下何有完卵!”道言甫毕,缇骑已至,把孔融妻及二子,一并拘去,与孔融同斩东市,暴尸示众。京兆人脂习为孔融故友,尝戒孔融刚直太过恐遭奇祸,孔融终因此遇害。脂习往抚孔融之尸,嚎啕大哭,有人报知曹操,曹操命人执脂习,脂习长叹道:“文举(孔融字)已死,我亦不愿求生了!”曹操又偏不使脂习死,将他释放。脂习遂将孔融全家尸首收殓埋葬,曹操亦不复问,便督率大队人马,疾驱南来。才抵宛城,荆州大震,蔡瑁、蒯越慌张失措,掾属傅巽、王粲等想出一条乞降的末策,入内白刘琮。刘琮庸稚无能,有何主见?琮母蔡氏,至此也急得没法,不得不顾全性命,情愿将荆州全土,献与曹操;痴心立爱,终归无效。遂命王粲缮好降表,派吏送去。刘备留屯襄城,闻得曹操军南下,亟使人问刘琮,刘琮尚讳言降曹,未肯详告;直至曹操军已到新野,方遣掾吏宋忠诣刘备报命,刘备这才知道刘琮已降曹操,且惊且怒道:“汝曹既欲降曹操,何不早告?今曹军已至,方来报我,可惜可恨!”说着,复拔剑指宋忠道:“今虽断汝首级,尚未足泄恨,但大丈夫已经临别,杀人何为?汝可速去,教刘琮自思罢了。”宋忠抱头出去。刘备急与诸葛亮等会议行止,诸葛亮进言道:“上策莫如取襄阳,下策只好走江陵;若待曹操军大至,区区樊城,如何能保守哩?”刘备踌躇半晌,方开口道:“据宋忠言,刘琮已赴襄阳迎候曹操,今往取襄阳,势必害了刘琮;刘荆州临殁时,向我托孤,我不能保护彼子,反去加害,他日死后,有何面目再见刘荆州?我意不如径往江陵。”刘备之失机在此,刘备之留名亦在此。于是,悉众尽行。路过襄阳,在城下驻马呼刘琮,刘琮惧不敢出,蔡瑁等且登城拒刘备,乱箭射下,刘备不得已至襄阳城东,拜辞刘表墓涕泣而去。荆襄士民,见刘备如此仁慈,不愿相舍,竟陆续赶上,随刘备同行。刘备抵当阳众至十余万,辎重数千辆,不能急走,每日只行十余里,将佐多向刘备进议道:“此去江陵,程途尚远,急宜倍道疾趋,方能速至,况士民相随,不能争战,虽多无益;若还要兼顾,恐曹操兵到免不得玉石俱焚了。”刘备流涕:“欲济大事全赖人心,人愿归我,我何忍弃去?”诸葛亮接说道:“将军既不忍弃民,应遣云长先赴江夏,借得战船数百艘,速来接应,方可无虞。”刘备依言遣关羽,关羽即驰去,亏有此着。刘备仍徐行如故。忽有探马走报道:“曹操已亲率大军,长驱追来了!”刘备因使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家小,孙乾、糜竺、伊籍等,照顾百姓,自与诸葛亮、徐庶,缓辔同行。

哪知曹操煞是厉害,既由刘琮迎入襄阳,便调刘琮为青州刺史勒令东往,所有蒯越以下,悉数截留,阳封蒯越等为列侯,阴实剪刘琮羽翼,不使相从;一面自率轻骑万人,兼程追备。一日一夜,得越三百余里,径达当阳。刘备正在前进,猝闻曹军从后追到,还想保全百姓,挥令同行,诸葛亮着急道:“祸在眉睫,奈何迟延?”遂促刘备疾驰,自与徐庶护刘备同进。哪知曹军已从后掩至,单靠一张飞截击也是拦阻不住。曹军冲入前面,顿将大众驱散,连甘、糜二夫人,也只好各走各路,不能相顾。赵云仗着一干长枪,左挑右拨,杀开一条血路,已不见甘、糜二夫人,再从乱军中杀入,得将甘夫人觅着,引回长坂坡。可巧张飞已走至坡上,据桥立马,见赵云送到甘夫人,便让令过桥,问及婴儿阿斗,知由糜夫人抱去,赵云不顾死活,再回旧路,一枝枪神出鬼没,无人敢当,好多时杀散曹军,救出糜夫人。糜夫人身已受伤,尚抱住阿斗,不肯释手,见了赵云,方将阿斗交付与赵云,一跃入枯井中,竟至殉难。史传中未见载明,姑从罗氏《三国演义》。赵云不遑捞尸,即将阿斗裹入怀中,单骑走回。张飞尚立在长坂桥上等候赵云。赵云方至桥畔,后面追兵又至,赵云忙呼张飞求援,张飞应道:“有我在此,请君放心!”遂让开一步令赵云过桥。须臾,曹军大至,飞令手下二十余骑在桥后伏着,自己横矛桥上,瞋目大呼道:“我是燕人张翼德也,可来与我决一死战!”这声呼喝好似空中起一霹雳,吓得曹军纷纷倒退,没一人敢上桥与争。

(本篇完)

标签: 赵云

更多文章

  • 初次北伐的诸葛亮,没派赵云镇守街亭是考虑不周吗?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圈子标签:赵云

    受《三国演义》影响,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都是一个算无遗策的存在,堪称三国第一谋士。然而,有一件事情,却导致他一直受世人诟病,那就是第一次北伐时,他力排众议,选择让马谡镇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也被迫宣告失败。虽然真实历史上,他“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最初很少插手军事,但是北伐战争,的确是他

  • 赵云墓出土的赵云枪,赵云墓出土的龙胆枪是真实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赵云

    赵云,常山赵子龙是也,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五虎上将之一。汉朝末年军阀混战社会动荡,赵云带领起义军加入了被称为“白马将军”的公孙瓒,跟随公孙瓒四处征伐并取得了很多胜利。当时刘备也跟随在公孙瓒身边,因此赵云得以与刘备相识相交,成为了彼此的知己。赵云虽然一直跟在公孙瓒身边征战,但始终未得到重用。《三国演义

  • 赵云忠勇双全,亦是蜀汉开国元勋,为何一生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倾城之殇标签:赵云

    每当赵云的名字被提及,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他单骑救阿斗的勇猛壮举。小说《三国演义》以其略带夸张的笔触,更是为赵云塑造了英勇无敌的战神形象。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正史时,便会发现,赵云生平最辉煌的时刻,也仅停留在救阿斗一事上。在那之后,刘备似乎并未对赵云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究竟是何缘故呢?英雄惜英雄

  • 赵云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时刻为百姓着想,足智多谋且骁勇善战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赵云

    赵云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中的一个名将,他一生都在帮助刘备匡扶汉室。赵云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他的战斗力非常强,曾一人带着阿斗冲破了曹军的道道防线。赵云心系百姓,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赵云也是深得刘备信任的一个人,在蜀营里,赵云的军衔并不算太高,但是刘备却从不担心赵云会叛变。因

  •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到底有几分属实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赵云

    在《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之战可以算是赵云的成名战了。此战赵云为了救出阿斗,在曹军重围中杀了一个七进七出,枪刺剑砍,先后斩杀曹将五十多人,这还是在怀抱阿斗的情况下完成的,可以说非常厉害。在正史里赵云在长坂坡救阿斗一事确实有所记载,不过没有描写详细的过程,只是提到当阳战败后,赵云等人和刘备失散后,赵云怀

  •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临终前一番话,道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赵云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三国中,赵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虽比不及关羽张飞的军事才能,更没有诸葛亮的政治谋略,可偏偏喜欢他的人却非常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又忠心耿耿,不过这样一位勇士,为何一生都未得到刘备重用呢?赵云是在少年时遇见刘备的,两人相见如故,很多观点,想法都一样,

  • 智勇双全的赵云为何终身不被刘备、诸葛亮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赵云

    智勇双全的赵云是最受人们喜欢的三国人物之一。不过遗憾的是,赵云却一直并不被重用,官职也不高。守荆州,刘备用的是关羽;守汉中,刘备用的是魏延;定军山大战,冲锋陷阵的是黄忠。刘备称汉中王,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成为前、后、左、右将军,而赵云却还是杂号将军。其实赵云很早就跟随刘备了。赵云原本是公孙瓒的部下

  • 正史里赵云与关、张、马、黄并列,为何感觉赵云得不到刘备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快乐的苹果说历史标签:赵云

    陈寿在给蜀国文武做传时,把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放在一起,肯定了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和功劳,但不论从官职上还是受重用的程度上远不及其他四人,撇开演义里的常胜将军的赵云形象,正史里的赵云究竟为何始终没能独当一面,成为与关羽、张飞这样的名将呢?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是怎样的?刘备对赵云是不是真的不够

  • 关羽战败,士兵一哄而散,为何赵云战败,士兵依然誓死追随?

    历史人物编辑:时夏的光影标签:赵云

    关羽战败,士兵一哄而散,为何赵云战败,士兵依然誓死追随?导语:大家对关羽和赵云两个人应该都不陌生,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将,而且都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有很多朋友会给他们武艺排名,争论到底是一刀杀敌的关羽厉害,还是能在几十万大军中来去自如的赵子龙更厉害。但历史已经远去,他们真实的武艺排名我们不得而知,

  • 常山有俩猛将,一个是赤胆忠心的赵云,另一个也姓赵,却遗臭万年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赵云

    赵延寿,高大威猛,相貌堂堂,拥有一身好功夫,堪称一代武将英豪。此人和赵子龙一样,都是出生在常山,也都是姓赵,只是比赵子龙晚生了七百多年。早年,此大将小有名气,在常山更是呼声很高,结果却落得汉奸的名声,遗臭万年。此人生于五代十国,当时正处乱世之中,满城风雨,百姓身处水火。由于本人一表人才,身手高强,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