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渡之战,袁绍军事实力远远超过曹操,那么袁绍为何又会败给曹操

官渡之战,袁绍军事实力远远超过曹操,那么袁绍为何又会败给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静心读史 访问量:690 更新时间:2024/6/17 18:35:21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可以说决定当时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作为历史上有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直至今天还有不少影响力。在这次战役中,袁绍自以为实力强大,扬手灭了曹操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袁绍虽然表现出志在必得的一击必杀的心理,然曹操也是不甘落后,摆出一副只能胜,不能败的勇气。三国时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群雄逐鹿,军阀混战。在那个有枪就是王的动荡年代,但是虽然曹操拥有政治上的绝对优势,然军事实力远远不及袁绍,望其项背都不到。那么在这场袁绍强,曹操弱,的军事斗争中,曹操如何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呢!

自古以来,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武器,再好的武器,不能发挥己长,也是白搭。万变不离其宗,取得战争的胜利与否,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因素。说句实话,官渡之战,袁绍败北,究其原因,还是袁绍刚愎自用不能人尽其用,不听良言相劝的根源所在,还有袁绍有勇无谋,固执己见肆意妄为性格,酿成灭身之祸,为自已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所以袁绍最终为自已的行为买了单,而且也付出了极其残痛的代价。

当然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不单单有“人为”等原因,还有什么天时啊,地利人和,环境,条件等一大部分因素在里面。那么袁绍到底败在哪里,是败在自已的性格方面,还是败在自已人手里,还是败在其他方面的原因!那么先从汉建安199年三月,开始说起,袁绍在时机不是太成熟,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阵,决定集结十万精锐向许县前进,发动了一场灭操的行动。袁绍在发动这场战役前,基本或者已经消灭盘踞在北方诸多大小军阀,比较大一点军阀如公孙瓒,并且拥有不小的地方,具备剿灭曹操的实力。袁绍此时,洋洋自得,自以为人多势众,兵强马壮,可以和曹操一决胜负的时间到了。

曹操被动迎敌,曹军北渡黄河,驻扎黎阳。到了秋季曹操还军许县,同时分兵屯于官渡,和袁绍的军队隔河相望,呈对峙状态。袁绍和曹操这两个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间的战争迟早要爆发的。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杨奉被刘备所杀,同年11月,吕布被曹操消灭,六月袁术病亡,199年张绣降曹,此时杨奉灭,吕布死,张绣降,刘表宣布不结盟,保持中立,孙策按兵不动。当时局势于曹操有利,能成气候,也只有袁绍和曹操他们俩有实力一决雌雄。双方都势不两立。这场战争可以分好几个阶段,首先是交锋阶段,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袁绍先发制人,派大将颜良攻击白马,曹军招架不住,白马被袁绍占领,在随后在双方混战中,曹操采取迂回战术,奇袭白马,曹军大将颜良被此时投奔曹操帐下关羽所杀。第一句曹操胜。曹操初战小胜,却不敢掉以轻心,他知力量不及袁绍,放弃已经占领的白马和延津,回退官渡。这一着 曹操技高一筹,实际是以退为进之计,对于曹操来说,退守官渡,利大于弊,既可以集中兵力节省开支,又可以一举两得。敌军战线过长,补给肯定不容易,战争成本上升,离胜利就越来越远。这就是袁绍智商无法媲美曹操的地方,曹操敌进我退,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失。这一招曹操绝对高明。曹操是务实之人 不图虚名,深知不图虚明而得实祸的道理。而袁绍恰恰相反喜欢面子,喜欢虚名,袁绍手下一批阿谀奉承之辈,把袁绍吹到天花乱坠,袁绍自已早已认不得自已是谁了。这时候,袁绍沉浸在胜利喜悦的气氛中,全然不知曹操之计,袁绍进,曹操退,最后曹操退无可退,便相持起来。总之这一阶段,谁也无法战胜谁。

战争打的是后勤,打的是后续战争的连续性,打的是体系,旷日持久消耗战,谁也玩不起,此时曹操远在许县荀彧却建议,和鼓励他一再坚持。此时的袁绍孤注一掷志在灭曹。荀彧建议曹操成败在此一举,袁绍不过一介草莽,而曹操却是神武明哲。这时候贾诩也建议曹操打下去。实践证明,这几个人建议是对的,战争是风险极大的事情,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能以身犯险,往往取决战争的胜利和成败的关键,就是将帅意志和决策,有时间危机,危机就是危中有机。抓住机遇,就是抓住成功。

还有人说袁绍之败,败于许攸,说得也不完全有道理,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许攸发现袁绍不能听他的意见,道不同不相为谋,许攸认为袁绍鼠目寸光之辈,他日必定没有出息,不可共谋大事。殊不知许攸一走,袁绍大亏,曹操捡个大收获,许攸把袁绍的家底一字不落透露给曹操,许攸掌握大量袁绍军事情报,袁绍的弱点被许攸一一点破,曹操大喜,最后曹操在许攸的建议下,火烧乌巢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大乱,一触击溃。最后袁绍兵败, 自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中国当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曹操从官渡之战取胜以后,意味着三国由此进入曹魏的时代。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三国:袁绍为何被颍川荀氏放弃?某重大抉择失误,让曹操捡了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袁绍

    在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中,颍川荀氏家族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士族代表。颍川荀氏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后代,有了这个传承,荀氏天然就能成为让天下士族敬仰的儒门领袖家族之一,且在颍川士族群中也能成为当之无愧的头牌家族。在北方,颍川荀氏的倾向对于试图争霸的诸侯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甚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相当

  • 袁绍麾下有两大顶尖谋士,意见皆不被采纳,若被重用曹操定然大败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袁绍

    历史上有好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其中有许多巧合的因素在左右着战局的成败,如同官渡之战,在当时的情况下袁绍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袁绍手下有许多有智慧的谋士和勇猛的武将,而且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实用性的意见,只是袁绍并不听取,如果他能够从善如流,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据三国志记

  • 吕布凭什么能配上貂蝉?在吕布容貌复原后,我觉得吕布非常帅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人(进内蒙古包头),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此人一生中最大的三个成就就是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吕布此人最大的特点是骁勇善战,虎牢关中一己之力打退刘关张三人,正是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所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是个“三姓家奴”因为他实在是太势力了,一会跟曹

  • 三个人打吕布,可以说已经很不要脸了,为何还称三英战吕布三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吕布

    三个知道三国历史的人?也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一起对付吕布。当时,吕布在各路诸侯面前十分嚣张。张飞鲁莽,看不顺眼,便出战吕布。然后他和张飞在约家之战中大打出手,之后刘备佑前来支援,最后和吕布打成平手,他们三人在和吕布交手的时候,也不能偷懒。为什么又叫三国对吕布之战呢?首先是吕布本身就很厉害,被三国群雄

  • 张飞多次怒怼吕布,要与吕布单挑,为什么吕布看见张飞就走?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吕布

    说道三国,那是有数不清的豪杰英雄,数不清的英雄事迹,在小编的印象里是不是所谓的将领什么的都在打仗,指挥,然后没有生活上的事迹,可以说很少有生活上的记载,大多数还是是军事上的记载,三国是个虎狼之地,更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什么三国志,三国演义,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明传,大家对此也是了然于心,对其中的将军和

  • 吕布为何在三国时期被淘汰?吕布有勇无谋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吕布

    吕布是东汉的勇将,经过几年的霸权,终于打败了曹操,缢死白门楼,在失败的悲剧命运告终。吕布是在政治斗争中淘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氐族吕布出生在早年,从游牧世界,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在斗争中面对逞一时勇气逞一时之气,证明吕布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其次,在东汉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吕布没有建立

  • 张飞为何是吕布克星?有两大优势,三次单挑过后,让吕布颜面扫地

    历史人物编辑:付海祥标签:吕布

    一、吕布、张飞,何许人也?吕布何许人也?《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名将,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虎牢关下硬抗关羽、张飞和刘备,虽苦战多时,却还全身而退了。遭遇曹操手下,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大猛将围攻,依旧毫发无损。因此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别管别人如何打破头,最多也就是争

  • 吕布:吾与玄德旧交,岂忍害他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吕布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上)下邳城曹操鏖兵,与正史无关。吕布与刘备之间的爱恨情仇也算是够复杂的了,吕布年长,常呼刘备为“贤弟”。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洛阳城的虎牢关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一战成名,刘备成了名,吕布更成名。此战过后,刘备跟随公孙瓒转战河北,吕布跟随董卓撤回关中,两人的直

  • 曹操杀吕布,为何要先将他勒死,然后再斩杀?看吕布当过什么官?

    历史人物编辑:炳坤母婴标签:吕布

    基本上是小孩子都知道,历史上牛逼的人物中,有吕布这号人。吕布武功确实很强,“三英战吕布”可不是闹着玩的!三个大将“刘关张”都只能与吕布打个平手,您说呢?您说吕布实力如何呢?但吕布正是个典型的有勇无谋的家伙,特别冲动,妥妥的大男子主义。除了大男子主义,吕布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也不是那么好,或许正是张飞

  • 吕布自愿投靠袁绍?吕布故意杀义父?吕布为何喜欢认人做义父?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吕布

    席间,李肃突然嘱咐说:“我与你虽不常见面,但与你父亲却时常见到。这件事你可别告诉他啊。”吕布笑说:“兄是醉了吧,我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怎么能与老兄相会呢?”李肃大笑说:“错了,我说的是今天的丁原刺史啊!”吕布有些不好意思,颇为惶恐地说:“我在丁建阳处也是出于无奈啊!” 李肃见缝插针,赶忙说道:“你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