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渡战败后袁绍仍然占据冀州,咋就没翻身?问题归结于袁绍身上

官渡战败后袁绍仍然占据冀州,咋就没翻身?问题归结于袁绍身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沈烈康 访问量:1790 更新时间:2024/2/1 6:55:51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我认为袁绍绝对不会有机会翻身,理由有二:

一、袁绍集团内部的分裂

这个分裂表现为两个相关方面,即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

作为一个有为的封建政治家、军事家,除了在治国治军方面有卓越才能外,在治家方面也应有方,所谓“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于宗法嫡长子继承制的深刻影响,封建社会中国与家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一些头面人物,如君主之类,他们能否世代保持独家天下,某种意义上讲就在于能否有靠得住的下一代。东汉末出现的军阀实质上相当于世袭君主。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绍更喜欢袁尚,想把大权传给他,于是让长子袁谭出任青州刺史。沮授谏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诫,下思逐兔分定之义。若其不改,祸始此矣。”

但袁绍不仅不听,反而又让次子袁熙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拥有兵权。沮授以为“祸始此矣”的道理在于:按当时已成为社会继承法则的宗法嫡长子继承制,袁谭是袁绍的法定继承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袁绍凭个人好恶改变这个安排,就人为地造成了兄弟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也给本已存在的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带来了可乘之机,拥尚派(审配逢纪等)与拥谭派(辛评、郭图等)都以自己的借口、假兄弟的名义消灭异己,从而加剧了内部两大集团的矛盾。袁氏兄弟各据一州之后,成为当地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实际的军政大权,他们排斥异己,培养亲信,发展实力,分封之地成为兄弟残杀的资本。袁绍一死,果然兄弟残杀,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可见袁绍集团貌似强大,实则虚弱。袁绍虽然能控制局面,但作为一个分裂割据者,他所实行的一整套逆历史而动的政策、方针和用人制度等,也在这个集团组织成员的身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他们在为袁绍出谋划策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分裂割据的子集团,这些子集团的既得利益和总集团的根本利益是不相吻合的。但子集团的成熟、壮大是在总集团的许可之下逐渐进行的。

因此,一旦时机成熟,其内部就会不断分裂、自相削弱,最后被消灭。这就是东汉末军阀集团由大到小、由小到亡的一般道路。

二、袁绍的个人品格与人才观决定其无法翻身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个人在历史进程中,虽然不能起决定作用,但可以促进或抑制历史发展的速度。袁绍的失败与其个人品格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这里,用荀彧等对袁绍的评价来概括袁绍的个人品格:

1、“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

东汉末,门阀世族阶层垄断了地方政权,把持了社会舆论,左右了官吏选拔制度,于是天下之士慕名而来。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在这样的形势下,袁绍在社会上的影响,不是靠自己的才能,而是靠家族的名声。所以袁绍本人很重视“世资”、家族的影响,在这个方面下工夫,“从容饰智,以收名誉”。由于袁绍重视的是虚假的表面的名誉,好大喜功,既无治国治军之才,又无政治家的洞察力和识别力,因此部下尚于空谈而无真才实学的人很多。

从而导致了袁绍集团大而无用、互相牵制、运转不灵的后果。在军阀混战中,无法正确判断战争前途、把握作战时机,最后不免失败。袁绍这种个人品格为汉末以世资起家的军阀所具有,是门阀世族头面人物的共性。

2、“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

袁绍在起兵前属于在野派,暂时与世无争,故他的一些个人品格没有充分暴露出来。军阀混战以后,他作为军阀割据的头面人物,在制定政策、指挥战争等一系列问题上,其性格的多面性就暴露无遗了。他表面上的宽柔容人、招贤纳士和内心的狭隘多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外表的仪态使他在战争初期集聚了许多人才,并迅速占有四州之地,形成一统天下的有利形势。

但就在这时,袁绍骄心日增,以为割据大业已成,开始松懈斗志,对内猜疑忌恨,属于“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其“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的性格向极端发展,结果首先从内部就大失人心。

3、“性矜腹自高,短于从善”,“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

袁绍不是起兵于草芥之中,而是凭世资占据高位一开始就居于优势地位,加之天下英雄多所归,军事上比较顺利,故形成了非常强烈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表现在一个军阀头面人物身上,尤其是大功即将告成时,发展到了唯我独尊、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地步。这时的袁绍不仅不可能接受与自己看法相左的谋士们的正确意见,而且在实践证明自己错了时也死要面子,不愿改弦更张,总结经验。

这种妄自菲薄、天下第一的性格,不仅阻碍了其原有智谋的发挥,而且使他分不清正确与错误,在重大的决策关头无法迅速果断地作出决定。

纵观袁绍的个人表现,我们发现了这样带有一般性的问题即东汉末以“世资”起兵的军阀,个人身上表现出了门阀世族阶层从一产生起就具备的、注定灭亡的、腐朽的性格特征。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袁绍轻取冀州之战,是袁绍跃居中原首强的第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袁绍

    导言:公元191年,董卓携西凉兵入京师,把持朝政,自封为太师,位居人臣,汉献帝已经如同虚设,地方上则是群雄割据,韩馥据守冀州,刘虞把持幽州,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益州,陶谦占徐州,公孙度镇辽东,袁术占南阳,曹操则占据东郡。此时,渤海太守袁绍看到韩馥无能、怕事、便先以小型军事行动来对韩馥造成形式压力,在

  • 官渡之战时,有三人背叛袁绍,他们最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袁绍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延津县僧固),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能用3万兵马击败袁

  • 袁绍手下的六员猛将,这阵容丝毫不比曹操的差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袁绍

    袁绍是东汉末年的最强诸侯,割据河北,四处征战的他手下云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这些人才是他占据河北最重要的资源,今天就来说说他手下的六员猛将。一、麴义麴义是袁绍手下的猛将,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精通羌人战法,被袁绍委以重任,统率着袁绍最精锐的部队,相当于现在的特种兵。在著名的界桥大战中,麴义以800精兵大

  • 袁绍前期那么厉害,他是靠谁呢?袁绍有五虎将吗?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袁绍

    无论是曹操或者是刘备形容袁绍的第一句话肯定就是袁绍祖上四世三公,这是一种对于袁绍的描述,但同时也是一种嫉妒,袁绍的出身,实在太好了,在汉朝所有的官吏,如果想晋升的话,就必须得到上级的认可,在这个时候占据着官员最高位的是三公,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官员如果想要晋升的话,那必须得到三公的同意,才能够把自己

  • 刘备打败仗投靠袁绍,袁绍为何还出迎200里?原因太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赤子情怀标签:袁绍

    三国之中,,曹操出身门阀大族,孙权出身贵胄之家,而刘备却出身市井贫民。他少小贫苦、孤单,无资财和社会背景,赤手空拳,凭借乱世而起。他奔逃转战于多个地方,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半生戎马奔波,年到半百,还寄人篱下,寸土未有。在刘表的荆州痛哭自己年华已逝,脆弱的像个孩子。但是他用超一流的努力和坚持,硬生生改变

  • 曹操和袁绍的共同好友,只有这二人,结果都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袁绍

    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是当时实力最强的两位诸侯。尽管是你死我活的对手,但是,这两人年轻的时候却有密切的交集。并且,这两人都喜欢结交英雄豪杰。在此基础上,曹操和袁绍都有着广泛的交友圈,所以,他们能够在起兵之时便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笔者今天要说的张邈和许攸,可谓是两人的共同好友。一、张邈《

  • 面对困境之时,曹操是这种态度,袁绍则是这种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袁绍

    曹操曾经参加西园新军统帅部,后担任典军校尉,又和袁绍拉拢得很好,因此,到了袁绍劝外戚何进杀宦官时,身为宦官之孙的曹操到这时居然也能参加到土夫集团的核心圈里去,与闻消灭宦官的密谋了。袁绍劝何进杀宦官,曹操也参加了意见,袁绍主张杀得一个不剩,曹操却认为只要惩办几个罪大恶极的魁首就够了。可见他对消灭宦官的

  • 袁绍的无奈:这几位谋士离开自己,投靠到曹操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袁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各路诸侯为了争夺天下,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袁绍身为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盟主,又有四世三公的家世加持,使得他盛名在外,不少英雄豪杰慕名来投。但是,让袁绍无奈的是,这几位谋士却选择离开自己,并投靠到曹操麾下!一、荀彧永汉元年(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董卓废

  • 袁绍的老婆VS曹操的老婆,怪不得袁绍败给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袁绍

    俗话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妻子在一个家庭中的重要性有时候超过你的想象。妻子对于丈夫的事业,对于子女的成长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帝王将相,都是如此。今天我们来比较一下曹操的老婆和袁绍的老婆,或许能从侧面发现袁绍败给曹操的原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割据自立,从公元190

  • 袁绍家有三个家伙不学无术,仗着他爹是袁绍荆衣玉食袁绍一死就反目了。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袁绍

    袁绍家有三个家伙不学无术,仗着他爹是袁绍荆衣玉食袁绍一死就反目了。袁绍家有三位袁谭,袁尚,袁熙,这三个家伙,真才实学,为祸乡里,仗着他爹是袁绍过足了好日子,袁绍一去世就反目了。末尾彼此残杀,终究被曹操全数击杀,让曹操安稳的坐上了南边第一诸侯,(袁谭(?—205年),字显思汝南汝阳人。袁绍长子,青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