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占得兖州之地,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战吕布、攻袁术、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充,曹操与袁绍两大势力对阵于官渡,因曹操奇袭乌巢,终将袁绍打败,此时的曹操王霸之业已成。
曹操攻占袁绍地盘邺城后,在查抄袁绍家眷府邸时,竟发现了一名绝色佳人,这名绝色佳人便是有着三国第一美女之称的洛神甄宓(甄姬)。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见到甄宓的美貌后,全部为之倾倒,曹操本想着纳甄宓为妾,但曹操麾下的文武大臣全都出言反对。
只因甄宓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而曹操与袁绍平辈,这个甄宓虽然姿貌绝伦,但毕竟和曹操差着辈分,若是娶甄宓做妾,那无疑是乱了辈分,这样一来,恐遭河北之人耻笑,也不利于收纳河北士族之心。
曹操想娶甄宓却不敢娶,而曹丕曹植都生起了娶甄宓的心思,曹操经过仔细考虑后,将甄宓许配给了曹丕为妻。
曹操对于曹丕和曹植两个儿子,当时的他喜爱曹植更加多一些,以曹操当时的心境来看,袁绍被灭,中原之地尽归于他,只要他在南下荡平荆州刘表、江东孙策等辈,天下必然大定。
曹操想着等他百年之后,江山初定之时,曹植的性子更适合继承他的家业,因为那时天下已定,需要的是一位守成之君,若论守成的话,曹植无疑是最合适的。
出于选立继承人的心思,曹操见曹丕与曹植都有意娶甄宓,虽然甄宓天姿国色,但她并无什么家族势力,又是已婚女子,这样的身世根本不适合做曹植的妻子。
因为这样的想法,甄宓最终成为了曹丕之妻,而曹操为了让曹植顺利继位,他让曹植娶了崔琰的侄女。
崔琰是河北清河士族大家,是汉末大儒郑玄的弟子,学业完成后,他便在士族的举荐下,成为了袁绍麾下的谋士,经过多年的打拼,袁绍拜他为骑都尉一职。
多年后,崔琰在河北士族之中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和名望 ,而曹植娶了崔琰侄女,河北士族的势力便会向曹植倾斜。
曹丕最初娶了甄宓后,内心十分欢喜,他以为父亲曹操是出于喜爱他,才会将甄宓嫁给她,而甄宓不仅生得美貌,性格更是温婉贤淑,后来更是为曹丕诞下了曹睿,这令曹丕对她更加宠爱。
随着时间的流逝,等日子久子,曹丕才逐渐察觉出父亲曹操的心思,尤其是曹植在得到河北士族们的拥戴下,曹丕越发感到难以接受。
曹丕对于权力的喜爱胜过喜爱甄宓,是一个典型的爱美女更爱江山的人,从他觉察出这一切后,对于甄宓心生恨意,加上府中又多出了一位郭嬛,曹丕有了新欢,对甄宓越发冷淡。
而郭嬛为了争宠,曾诬告甄宓对曹丕暗施巫术,但由于证据不足,加上甄宓是曹睿的生母,于是曹丕并未深究此事,只是对甄宓更加怨恨。
甄宓自觉受了天大的委屈,在满怀幽怨下写了一首诗《塘上行》,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抑郁之情。
郭嬛得知此事后找人将甄宓写的《塘上行》添油加醋般地传到曹丕耳中,曹丕大怒之下,最终将甄宓赐死,并且在甄宓下葬时,使人将甄宓的口中塞满污秽的米糠,并将其发覆盖在面容之上下葬。
根据资料记载,“以发覆面,口含污糠”是古人痛恨死者,对其表示不敬的意味,曹丕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想让甄宓在黄泉路上无脸见人,还要她有口难言。
郭嬛虽然用阴谋诡计害死了甄宓,但令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曹丕竟然在不久之后离开了人世。甄宓的儿子曹睿继承皇位后,他十分痛恨郭嬛害死自己的母亲,于是效仿父亲曹丕那般,在郭嬛死后,同样让郭嬛口含污糠,以发覆面,为母亲甄宓报了仇。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