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赤壁之战后,孙权否决周瑜建议,将刘备放走,错失统一南方的良机

赤壁之战后,孙权否决周瑜建议,将刘备放走,错失统一南方的良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 访问量:4582 更新时间:2024/1/6 2:26:02

刘备集团以隆中对为基础的,跨有荆州益州的战略,与孙权集团据有长江之极的战略,本就是明显冲突的,因此除了赤壁之战这种在曹操大军压境下,不得不抱团联合之外,选择最有利的时机火并掉对手,才是一劳永逸的王道。

历史上多次证明,弱势一方合纵并不是对抗强敌最好的办法,弱势一方抓住强敌无力干涉得机会,通过火并强强联合,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是更好的对抗强敌的办法。——比如石勒果断火并掉王弥,李自成果断火并掉罗汝才,就是如此。

又比如刘备火并刘璋,难道有谁认为这是战略错误吗?当然不是,因为刘备赢了啊,那为什么刘备火并孙权就是错误?夷陵之战输得很惨啊。如果刘备如日后西晋楼船下益州一样,一鼓作气灭了东吴呢?那么东征孙权还是错误吗?

事实上,隆中对本身就说很明白,诸葛亮没主张弱势方的刘备刘表刘璋孙权团结起来,而是只团结孙权,原因是孙权势力已成,估计吃不下,而是去吃刘备有可能吃得下的刘表和刘璋,很明显,诸葛亮并未反对或者惧怕弱势一方决裂或者说火并。

曹魏的强大并不是孙刘联盟的根本,孙刘两家一方面对曹操底气不足,一方面相互差距不是太大,这才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如果双方一方有信心靠自己就能挡住曹操,更进一步说如果双方差距急剧拉开,那就不见得联盟了,面对强敌,合纵是一个选择,兼并也是一种选择,后者也有无数成功案例的。曹操讨伐刘备夺取徐州,刘备火并刘璋夺取益州,这都是成功案例。

孙刘联盟的最终迟早要决裂,决裂后两败俱伤当然是错误,决裂后一方完胜,当然就不是错误。

周瑜明显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他夺取江陵后,应该是下决心不惜火并刘备,来迫使刘备屈服,这并不是狂妄了,长江中下游决战最核心兵种是水军,而在水战领域,周瑜有绝对的自信,就是整个三国时代的天下无敌。

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长江上下游内战的次数,要以成打来论,北方政权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地坐收渔翁之利了?只要东吴一方的水军主力还有大半,那曹操怎么去取利?飞过长江吗?

一如历史上刘备火并刘璋苦战连年才赢,曹操难道坐收渔利了?此前曹操火并吕布和刘备,河北的袁绍难道坐收渔利了?

其实,孙权火并刘备最好的机会,就是刘备去见孙权,联姻为名索取江陵地。孙权如用周瑜的策略,直接将刘备软禁扣下,然后一步步地分化瓦解刘备势力,推动刘备集团为伐蜀前锋,乃至选择最合适的时机火并消化刘备集团,这才是上策。

这方面后世成功的例子,例如石勒对王弥和对王浚,都是擒其首脑而收其部众。

当周瑜与曹仁主力苦战经年,夺取江陵的同时,刘备表面夺取了荆南四郡,但根本没有真正占据全部荆南,形成一个稳固地盘和完整防线。根据史料佐证,反而是周瑜完全控制了洞庭湖和四大水系的入口。

在古代,水路是最好的运输、行军路线。湖南地区的水系相当强大,能够以洞庭湖为中心,流出沅、湘、澧、资四大水系。

东吴最擅长的就是使用水军作战,东吴军队如果进入荆州时,必然着重掌控洞庭湖,而掌控洞庭湖就相当于控制了四大水系,控制了四大水系,就能够在荆南四郡来去自如,所以,此刻的刘备,完全是任由孙权与周瑜宰割,危若累卵之势。

可惜孙权当时和刘备比,还显得太嫩,而且和他兄长孙策比,也缺乏冒险精神,当真就放走刘备,错失了刘备势力虚弱的时候,火并他的良机。

此后周瑜早逝,激进派失去了主导人,随后鲁肃力主借出江陵,让东吴放弃了上游掌握庭湖和湘江一线的水路优势,指望盟友同心,共抗曹操,确实是一厢情愿。

从在孙权角度,根本不该听信鲁肃,借出江陵,等曹操进军关中时,就火并痛打刘备才是上策,再往后就再没此等良机了。

孙权此后一直在和曹操苦战淮南,所谓让曹操四越巢湖而不能,等于孙权自己死扛曹操主力,让刘备火并了刘璋后发展扩张,傻子也不会接受这么继续下去。

刘备集团在夺取了益州后,更极度轻视孙权,刘备自己把东吴当傻子糊弄,关羽对孙权表现得极为不友好,这种情况,没有能以稍微缓和有回旋余地的方式解决荆州问题的办法了。

盟友间的国威和尊重是打出来的,如果孙权没有先干脆利落地打垮并擒杀关羽,再痛打刘备东征复仇之师,整个刘备集团根本不会对东吴有任何尊重可言。

最后孙权是跨有荆州扬州,实现了长江战略的大半目标,但是更多是依靠刘备一方犯的各种利令智昏的错误,如果刘备不犯这些错误,那就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保不齐孙权反成了为刘备这个王者做驱除了。

从这个角度,也可说是孙权犯下的错误和背运,被刘备后来的错误给互相抵消了。但孙权和刘备这个“老革“”比,还是太缺乏冒险精神,不然以他在赤壁之战后的一手好牌,操作得当,真有可能实现历史上第一个据有全长江流域的南帝,和曹操两分天下……确实可惜了。

当然,这也是求全责备了。能将即位时的五个郡扩张到扬州、交州、荆州的二十多个郡,福建、浙南、赣南地区的开拓者,广州、武汉、南京三个大都会的奠基人。孙权岂止是一时人杰?更是辛弃疾笔下的“千古英雄”,已经无愧为汉末三国对后世贡献度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之一。

(本文大部分观点内容,为笔者好友【元年春王正月】原创撰文|授权【狐狸晨曦】整理发布)

标签: 周瑜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六大最强谋略家,周瑜上榜,唯有他比诸葛亮还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野风信子标签:周瑜

    鲁肃,是东吴唯一的一个一流谋士,和刘备联手一起对抗曹操,最早的隆中对是他的构想,如果没有他,诸葛亮的隆中对无法实现,所以客观上他比诸葛亮更胜一筹。鬼才郭嘉,是曹操早期的谋臣,可以说是唯一能与诸葛亮匹敌的谋士,只可惜英年早逝,壮志未踌。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知天下三分,这是多大的占领,足以说明他第一谋略

  • 如果三国演义不以成败论英雄,以文学成就论,诸葛亮周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周瑜

    如果《三国演义》以文学水平论高低,曹操父子三人绝对碾压刘备、孙权和司马懿,估计也只有“建安七子”和诸葛亮、周瑜可抗衡!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父子三人的文学成就是一座丰碑,魏晋风骨的形成就在这一阶段,并成为唐宋文学复古运动竞相效仿的主要部分。东汉中叶,随着宦官弄权、良臣散野,文学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也出现严

  • 最适合出梦魇的五位法师,沈梦溪绝对是第一,其次是周瑜

    历史人物编辑:爱妃说笑了标签:周瑜

    在王者荣耀当中有两件最特殊的装备,一件是制裁之刃,一件是梦魇之牙。这两件装备有一个共同的属性,那就是重伤,所谓重伤就是可以让敌方的回血效果降低50%。在面对一些高回复的英雄时,这两件装备可以说,必备其一,你像程咬金,桑起,白起,蔡文姬等等一系列高回复英雄。所以说两件装备都有重伤效果,但是通常一个队伍

  • 金庸欲改写三国,以周瑜为男主,以大小乔为女主,最后为何放弃?

    历史人物编辑:金宝哥讲故事标签:周瑜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越女剑》,金庸一生总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而让人耳熟能详的有六部作品,即《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这六部作品除了《笑傲江湖》没有明确的时间线外,其他几部都以真实的历史作为故事背景,有了历史人物与虚拟人物

  • 比起蛇皮周瑜,我更喜欢这队老周瑜吴弓【三国志战略版】

    历史人物编辑:大丹说三国标签:周瑜

    一、本期内容大家好,我是老白,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队很传统的吴国弓兵队伍,由老周瑜陆逊程普组成,我个人看来相比于社稷弓的的蛇皮周瑜,我更喜欢这一队,不管是稳定性还是其他各方面这一队毋庸置疑都高于社稷,社稷在我的看来是给了足够多的战法,但是打出来的效果其实也并不尽人意,除非真就是满配的情况下,大家也都

  • 改变三国格局的6大谋略,除了诸葛亮、周瑜还有谁这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周瑜

    在前面的文章里小编讲到了三国第一奇策诸葛亮的《隆中策》,让刘备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孙拒曹,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草根刘备争取到了一分天下。当然,三国时代人才辈出,能改变天下格局的奇策也不仅仅只有诸葛亮的一个《隆中策》。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三国中除了《隆中策》之外还有什么厉害的决策。官渡之战荀彧定计灭

  • 正史中的“周瑜”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周瑜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刻画成一个心胸狭隘,嫉妒贤能的人,其实,这绝对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偏见和艺术加工的需要,是一种对门第、正统的偏见,是一种对蜀汉政权的艺术对比、突出。根据正史《三国志》来看,周瑜却是一位智勇双全、忠义、豁达、儒雅的帅才。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

  • 三家争雄:刘备江东做新郎,周瑜借道欲图蜀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周瑜

    三家争雄:刘备江东做新郎,周瑜借道欲图蜀刘备既至江东,由孙权迎入,两人初次会面,自有一种特别酬酢无容细叙。但彼此统是汉末英雄,谈到投机时候,也觉心心相照,欢洽逾恒。惺惺惜惺惺。孙权代择吉期,留刘备在东吴成婚,刘备亦只好应允。转瞬间,便已届吉日,就把客馆中铺设停当,准备行礼。等到万灯齐灿,双炬联辉,便

  • 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周瑜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据史书记载,周瑜身体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意思就是说,周瑜这个人风姿英发,非常俊朗,不是身娇体弱的人,并且精通乐律,就算是在喝多了的情况下,也能听出来乐曲是否有误,非常优秀。周瑜年轻的时候就与孙策交好,二十一岁时开始跟随孙策征战沙场平定天下。彼

  • 《演义》周瑜和历史周瑜的不同,这篇是最全的

    历史人物编辑:明若卿兮历史标签:周瑜

    以下是本期部分文字内容《演义》把东吴事宜分内外给张昭和周瑜,只是让后面的情节更简单些,便于观众理解。《演义》中孙权现在接过大权,底下人都听从孙权领导,内政稳定。历史中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本来就不稳定,加之孙权年龄还小,各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相互依赖的关系,很多人不看好孙权要离开,周瑜带着外兵入内保护孙权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