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知道三国时期有三场大型战役,一个是官渡战役,一个是赤壁战役,另一个就是夷陵战役,这次战役是刘备发起的,表面上说是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向东吴发起攻击,但是了解刘备的都清楚,这是为了夺回失去的地盘而引起的一场血战。当然了,这场战役最终以刘备的失败而告终,刘备也因为此次战役的失败,而抑郁成疾,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么小编今天要说的是,刘备倾全国之兵与孙权PK,曹丕为啥不做点什么呢?
曹丕有三种选择,第一配合刘备拿下东吴,第二配合东吴抗击刘备,第三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结果呢,曹丕选择了第三种,愣是没动作,这是为什么呢,小编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三国鼎立,魏国无疑是地盘最大,物产最丰,人员最多的一国,以往总是被孙刘联合起来吊打,不是这个攻过来,就是那个攻过来,要么自己攻过去,被人家俩合起来收拾,这次孙权和刘备好容易干起来,正好让他们打,我来看热闹。你打得越狠,将来你们再想联合就越是困难,这样对我有利。
第二,好容易孙刘两家举倾国之兵互相PK,我正好趁此时机休养生息,颁布新政,推动改革,让魏国兴盛起来,有钱了事情就好办,无论是巩固国防,还是将来能够打出去,我都有金钱和人力,趁此良机,我先发展起来。
第三,刘备与孙权虽然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但是人家都是有后手的,就像刘备在攻击孙权的同时,也命令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如果曹丕来攻打,他们就进行拦截,实在不行举大兵撤退,曹丕侦查到这种情况,就应该知道刘备不好动,所以肯定不会攻击刘备的。
第四,孙权方面也做好了功课,先与魏国打好关系,主动臣服曹丕,这样可以避免两线作战,另外呢在大胜刘备的时候,又及时的布置兵力防止曹丕偷袭,果然在刘备大败以后,曹丕大举伐吴,结果吴国有了准备,曹丕无功而返。
综合上面四个因素,曹丕还是选择了两不相帮,这样自己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