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或者说东汉末年称帝、僭越的人不少,曹操曾经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可见东汉朝廷的尊严尽失,以及地方军阀的昭然野心。当时张举、阙宣、马相、许昌都自称过天子,不过最出名的应该还是袁术。袁术从僭号到覆灭,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可见袁术僭号的举动确实是非常不理智。那么袁术僭号有哪些负面影响呢?
袁术僭号的基础
袁术为什么要僭号呢?因为他的野心膨胀了;那么袁术野心为什么膨胀呢?因为他一度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军阀之一。原先袁术割据的地方是荆州南阳郡。南阳虽然人口密集,经济文化发达,但正介于刘表和曹操之间。在两者的合攻之下,袁术转移到淮南地区,打开了新的局面。
袁术派孙策渡江击败刘繇(原先袁术占有江东的吴郡、丹阳郡,但是被刘繇夺走);自己进攻徐州、豫州中的一些郡县。根据《后汉书》、《三国志》以及裴松之引注的《江表传》等史料的记载,在袁术僭号之前,他至少在名义上控制徐州、豫州、扬州中的八个郡,还有一些郡存在争议。总而言之袁术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同时在当时又有“代汉者,当涂高也”的谶语(袁术的名“术”和表字“公路”与“涂”字相符)、五德终始说(袁术祖上出自代表土德的虞舜)以及传国玉玺,所以袁术就打算直接“顺应天命”了。
袁术僭号的争议
严格来说,袁术应该并没有称帝,而是僭号。袁术自称“仲家”。从这个“仲”字来看,袁术应该是以汉天子刘协以下的第二人自居。不过从等级上来说,已经与刘协平起平坐,而实际上也是如此,以一个独立政权的皇帝自居。僭号篡位是古代最严重的罪名,如果没有长期经营的基础,是很不容易被人所承认的。所以曹丕、司马炎后面要用禅代的方式,逼迫皇帝“自愿”让出帝位,还要摆出一副拒绝的姿态。袁术选择在一个并不成熟的时机僭号,导致的结果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治下人心的流失,和周围威胁的加剧。
袁术僭号带来的负面影响
都说袁术僭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具体的负面影响有哪些呢?其实袁术僭号的时候,在外部的敌人主要面对“规大河之南”的曹操,以及割据徐州的吕布。曹操这边的态度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曹操本人就挟持汉天子,令从己出。袁术僭号与否,曹操都是要打他的。所以小编认为,袁术僭号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有吕布态度的转变、孙策集团的脱离以及内部人心的流失三个方面。
一、吕布拒绝通婚
吕布和袁术一个在徐州,一个主要在扬州,两家挨得特别近。吕布能够击败刘备取得徐州,也是因为袁术的支持。不过两家名义上是盟友,实际上却一直处于互相猜忌的状态。尤其吕布的实力弱于袁术,一直担心袁术吞并自己。当初通过“辕门射戟”的方式阻止袁术消灭刘备就是一个具体的体现。
袁术为了拉拢吕布,与吕布进行联姻;在僭号之后为了争取外部的支持,特意将这个消息告诉吕布,并且迎接吕布的女儿。吕布本来是支持这次联姻的,女儿也已经送了出去,但是受到沛国相陈珪的阻拦。从敌人感情上来说,陈珪与袁术有仇,袁术绑架过陈珪的儿子,还击败过同样出身下邳陈氏的陈瑀;从国家大义上来说,袁术僭号自立,吕布作为袁术的胁从,徐州、扬州的力量联合起来,横跨江南江北,对东汉造成更大威胁。所以陈珪说动吕布拒绝通婚,将袁术来使送往许都。袁术为此更是对吕布大动刀兵,派遣七路大军数万人进攻吕布。吕布策反袁术手下出身白波军的韩暹、杨奉,取得了“袁术攻吕布之战”的胜利,让袁术遭受一次巨大的打击。
二、部下人心的流失
其实早在兴平二年(即公元195年到196年),汉天子东归遭遇曹阳之败的时候,袁术就想僭号。袁术询问手下,得到的回应是“众莫敢对”,只有主簿阎象发出声音,还是反对的声音。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不是像曹魏篡汉、司马氏篡魏那种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谁愿意冒着巨大风险,和袁术一起背负这种篡位叛逆的罪名啊。君不见枹罕的河首平汉王宋建、辽东的燕王公孙渊,被击败之后都是人头滚滚啊。
尤其是在进攻吕布失败,以及受到曹操等人的打击之后,袁术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无疑会让袁术部下的人心流失得更快。谁也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和一个马上覆灭的非正义的政权耗到死。在袁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的第一选择是投奔在潜山当山大王的陈兰、雷薄,这两个人都是袁术曾经的部曲,但已经脱离袁术,而且拒绝收容袁术。陈兰和雷薄具体在什么时间脱离袁术,史料上没有具体的记载,但小编猜测还是与袁术僭号有关。
三、孙策集团的脱离
其实孙策集团的脱离,在本质上也是袁术部下人心流失的一部分。不过孙策在袁术集团中的重要性大于其他人,孙策脱离袁术的影响也更大,所以小编单独拿出来说。上面小编也提到过了,原先袁术是占据江东的吴郡和丹阳郡的,但是被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抢走。袁术派吴景、孙贲(都是孙坚去世留下的班底,后来也是孙策集团中的重要人物)进攻,但是始终不能渡江。这个时候孙策看准时机,向袁术索要兵马钱粮,一举击败刘繇,占据了江东的一大部分。
这个时候孙策名义上是袁术的部曲,孙策集团所占的吴郡、会稽郡、丹阳郡也是袁术掌握的地盘。而袁术僭号之后,孙策立即脱离了袁术集团,反而成为袁术的敌人。这种立场的一百八十度扭转不但导致袁术控制的地盘直接缩水了一小半,更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可以说孙策的倒戈是袁术僭号后的最大的打击。袁术僭号以后,在内忧外患的境地中坚持了两年,最终走向了覆灭的结局。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