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她们莺莺燕燕,只为讨好男人,这样才能求得自己的苟安。比如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穷尽一生让自己更迷人,却终究难逃凄惨的下场。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成书:可想而知,其中的女人大多都没有好结局。其中,最为精彩的一段要数宋江怒杀王婆惜,宋江本有恩于王婆惜,为何后来恼羞成怒,痛下杀手?背后又有哪些必然原因?
《水浒传》中的女人
纵观整本书,施耐庵塑造的一百单八将,都是一顶一的豪杰,他们劫富济贫,有胆有谋,即使是梁上君子时迁也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他们舞刀弄枪,拯救苍生,让每一位读者都拍手称快。然而,深思这一百单八将背后的女人,却大多都孤苦伶仃,被塑造成了罪恶的典型,其中尤以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尤甚。她们不守妇道,水性杨花,最后被枭首之时惨状让每一位读者也历历在目。
事实上,作者罗贯中是有意为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人世间,尤以男欢女爱最惹得相寄遥思,特别是那些翩翩公子、长得有点姿色的女人。这无尽的温柔乡,恰是刚烈的对立面。爱有多深,恨有多深;恨有多深,越能显示出内心的刚强。
所以,《水浒传》中的女人,被沦为了男尊女卑时代、为了衬托一百单八将英雄气概的背景:作者有意将其描绘得多么寡义廉耻,这样所刻画的英雄就多么侠肝义胆。
就宋江来讲,阎婆惜只是一个好看的花瓶
拿宋江和阎婆惜的故事来讲。
阎婆惜,本名阎惜娇,长得一副好姿色,可惜出身不好。后来一家人沦落到
郓城,阎婆惜凭借人俊声音甜美,还好书画,写得一副好文章,成为郓城有名的歌妓,讨得一众男人喜欢。
然而,即便是这样,却也依旧无法改命。父亲死后,竟攒不够银子为其安葬。此时“及时雨”宋江赶到,不仅帮着安葬了老父亲,还一下子施舍了十两银子。
这个小小的举动,让阎婆惜十分感动,也赢得了她的母亲阎婆的欢喜。歌妓是吃青春饭,不是长久之计,阎婆便张罗将女儿送给宋江,做了外室。
这本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人故事,但是此后两个人的人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
当阎婆惜欢天喜地地搬进宋江为她置办的宅院当中时,她万万没想到:宋江居然是“性冷淡”。
原来,宋江在
郓城也算混得不赖,国家正式编制人员,有房,出手阔绰,朋友甚广。但是在感情上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大老粗:结交各路兄弟还可以,但是不解风情,年近30时还没讨得个老婆。
追究根源,在于宋江一心只为事业,儿女私情只是过眼云烟,将阎婆惜纳为外室只是面子上好看:开始的时候还去阎婆惜房间走走,后来隔的时间越来越长。
这样对阎婆惜更谈不上怜爱了
然而,此时阎婆惜正是一个花季少女,一想到男女之事难免寂寞:可偏偏嫁的郎君是这般模样。
阎婆惜对宋江的好感一天天消失殆尽;时间久了,竟由爱生恨。
宋江见她这般不识好歹,竟去的次数更少了。
恰逢宋江带着同僚张文远来家中喝酒,让他没想到的是张文远竟然给自己带了一顶绿帽子。
这张文远不是宋江,长得一表人才,见到美女只有垂涎欲滴的事;他与阎婆惜很快勾搭上了,竟背着宋江行苟且之事了起来。
怒火中烧
花容月貌的妻子,宋江不懂得怜惜,却中了张文远的意:两人你侬我侬,如胶似漆。心思不在这上面的宋江尽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在内心不断积蓄怒火。
可偏偏此时,阎婆惜不知好歹:当她看到晁盖写给宋江的信件和赃款之后,竟勒索他了起来:宋江怒气之下,将阎婆惜送上了黄泉路;而他也顺理成章地上了梁山。
纵观阎婆惜一生:出身差,这是命不好;遇见宋江,却不被怜爱,这是遇人不淑;最后惨死闺中,这是不自量力。如此,纵使有一副好姿色,怎能有好时光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