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宋神宗贵为皇帝,却无法处死一个官员?章惇的反驳亮了

为什么宋神宗贵为皇帝,却无法处死一个官员?章惇的反驳亮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家兵 访问量:3908 更新时间:2024/1/17 22:24:53

宋军对外用兵失利,这让宋神宗感到很生气,也很焦灼。对于这位励志要开创一番伟大事业的锐意君主来说,任何失利都会令他的信心备受挫折。针对这次失利,宋神宗对诸位官员开展了严厉的追责,其中一位官员被他亲手批上斩立决的命令。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宋神宗对这件事还念念不忘,恰好遇到宰相蔡确奏事,于是就问他:“昨天下令处斩的官员,这件事完成了吗?”

蔡确回答宋神宗说:“正准备奏报这件事。”

宋神宗见蔡确有话要说的样子,看他的打算是准备要为这个官员说话了,于是又问:“此人还有什么问题吗?”

蔡确回答说:“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不想这个风气从陛下这里开始。”

蔡确说的祖宗就是指赵匡胤以来制定的“不可擅杀士大夫”的祖训,据说当年赵匡胤曾经留下三条祖训,其中一条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为了让后世子孙谨记和遵循这三条祖训,还特意让人将内容刻在石碑上,但知晓这件事仅限于皇帝和一些特定的皇室人员。后来直到北宋灭亡的时候,由于天下大乱,这件事才逐渐流向民间。

至于蔡确是否知道这件事不得而知,或许知道,也或许不知道,但是谁都知道自赵匡胤开国以来,历代宋朝君主就没有轻易杀人的习惯。这是一条约定俗成的政治规则,蔡确把这条规则搬出来压制宋神宗,其实并不是他想救这个官员。

而是蔡确要维护宋朝的士大夫在政治上享有的特殊政治地位,赵匡胤兵不血刃的夺取后周政权是得到一部分士大夫的支持,而且为了防止武将模仿自己发动兵变,赵匡胤对武将多有防范,进而过度依赖文官治国。这些都让士大夫们享有超然的政治地位和待遇。

蔡确不愿这个风气被宋神宗打破,其实救的岂止是那个要被处死的小小官员,而是在拯救整个士大夫群体。

所以他必须反对,这对宋神宗造成很大的政治压力,蔡确把老祖宗那一套搬出来,他也不得不屈服了,沉默许久以后,说:“那就把这个人刺配流放吧!”

然而他却是连这件事也不能做的,当时正担任门下侍郎的章惇立刻站出来说:“陛下这样做还不如把他杀掉!”宋神宗反问章惇为什么,这时章惇回了一句经典名言“士可杀,不可辱”,不过这话也真是矛盾,既然讲“士可杀”,那么宋神宗要杀掉这个人却又遭到反对,说什么“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

宋神宗做了退步,不杀了,那就把这个人流放吧。可是大臣们还是不满意,又说什么“不可辱”,搞了半天既不能杀,也不能辱,这就太糟糕了。宋神宗非常生气,抱怨说:“快意事更做不得一件!”不曾想,章惇又回了一句:“这种事情,不做也罢。”

就这样,在大臣巧舌如簧的诡辩之下,这个官员最后既没有被杀,也没有流放。透过这件事也足可看出宋朝时期的君权和士大夫之间的斗争是多么激烈,这是由于赵匡胤对士大夫们许诺的结果,他赋予了这些人超然的政治地位,以及各种令各朝士大夫为之眼红的待遇。

这样的地位和待遇让这些既得利益集团自然不可能让宋神宗轻易破坏这种政治默契,所以他非但连一个小小的官员都杀不了,自然也就谈不上改革了。王安石变法几经波折,一会儿罢相,一会儿用,除了一部分本身施政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保守派不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结果。

何况宋朝保守阶级的力量如此雄厚和根深蒂固,即便宋神宗决心有一番作为,然而也架不住臣僚的反对。再者宋神宗自己本身又没有坚定的意志,面对压力他选择妥协,那么自然也就“一件快意事”都做不了。而且非但做不了,恰恰由于他自己的摇摆不定,一会儿支持王安石,一会儿又向保守派妥协。

其结果就是直接导致党派之争,任何一方一旦上台就会立马罢黜另一方的所有官员,王安石一死,司马光就把所有的改革派统统罢黜,但宋徽宗一上台,所有的旧党就被统统罢黜。以至于宋朝从此陷入了这种争斗不休的党派之争中。

标签: 章惇

更多文章

  • 北宋被黑得最惨的宰相章惇:作为王安石盟友,征服西夏,攻灭吐蕃

    历史人物编辑:钱宇豪标签:章惇

    文|米君,专栏原创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经授权的复制粘贴和转载追究法律责任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摆弄的小姑娘。”这句话实在是很有道理。唐太宗为了宣扬唐朝的正统就要贬低自己表叔隋炀帝的功绩,而清朝为了宣扬正统也是疯狂抹黑他曾经的主人-明朝。而在宋朝,文人抹黑的现象更为严重。很多文臣诸如司

  • 苏轼的好友章惇做尽坏事,只因说了一句正确的话,导致他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章惇

    宋朝大诗人苏轼(苏东坡)和大奸臣章惇曾经是好友,有一天两个人一起出来游玩,走到一悬崖深涧处,对面是巍峨绝壁,中间只一根横木相通,其下深渊万丈。章惇对苏东坡说:“子瞻(苏轼的字),你敢不敢到对面石壁上题个字?”苏轼摇摇头说:“太危险了,不能过去。”章惇轻蔑的一笑,轻轻松松地走过桥,面不改色,在石壁上潇

  • 大宋铁血宰相章惇,一代名臣,提前预料了北宋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邝志龙标签:章惇

    他是宋朝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强硬外交政策几乎引发宋辽战争。他因支持变法,打击守旧派,得罪高太后被写进奸臣传里,受尽文人士大夫的诋毁和辱骂。他就是宋哲宗时期的一代名相章惇。 章惇为官清正廉洁,任人不唯亲,恢复新法,打击豪强,制定合理赋税,减轻底层百姓负担,联合于阗大败西夏吐蕃,收复失地,迫

  • 北宋时期,章惇陷害苏轼,就应该知道,老天正捏着报应的锤子看着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章惇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 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国家,因此宰相很多,一抓一大把,据有关数据统计仅北宋一朝先后历任过宰相的人达到九十多位,这些宰相当中有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大诗人,词人,例如晏殊、王安石、韩琦、司马光等等,有些人因为有许多著名作品留世,其名字如雷贯耳,流芳百世,还有的宰相臭名昭著如

  • 章惇是新党核心,为何营救因乌台诗案入狱的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章惇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后,很多宋朝名臣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方式给予营救。这其中不但有与他处于同一阵营的旧党官员,如:驸马都尉王王诜、南京幕官苏辙等人,也有来自新党的前宰相王安石、翰林学士章惇等人。他们的营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苏轼逃过一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复盘此案

  • 一首凄美怨妇词,却揭开了北宋名臣曾布与其义女的那段不齿孽恋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曾布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这首怨妇哀词是宋代才女魏玩所写,描写的是一个盼夫早归的心情,这首词唯美凄凉,字里行间,盼夫归还之情,殷切哀怨,让人读之不禁动容,然而在这首凄婉的盼夫归还之词背后,其实

  • 王黼作为一代贪官,和珅都无法与之相比,名字含一生僻字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王黼

    在中国历史上,若是问谁是中国第一大贪官,相信有许多人都会说出和珅的名字。作为清朝时期的最大贪官,和珅贪污的财产相当于清王朝当时十年的收入,在抄了和珅的家后,朝廷搜出了上千万两白银,因此民间还有一句形象的俗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不过其实和珅还算不上中国历史第一巨贪,在北宋的一个大贪官才是“当之无愧”

  • 被称为北宋“六贼”的蔡京、童贯、王黼等人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王黼

    北宋徽宗朝时,奸臣当道、国政日下,最著名的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六个奸臣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北宋灭亡。据元脱脱等《宋史》卷455记载,“六贼”之名最早出于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书,曰:“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

  • 《完美伴侣》两对夫里面,吴敏已有多个预兆,林庆昆真粗心

    历史人物编辑:天真的狗狗标签:吴敏

    林玉民,梁胜泉指令,高元源,张璐毅,王耀清,王振峰在城市情感剧中出演的“完美夫妇”是在Mangoai播出的。在新播放的情节中,陈山和林青坤已经通过了曲折,然后携手挖掘违规的小糖丸。虽然业务没有完成,但他强调了内心的底线,但没有让斯蒂芬的野心。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方法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的决定性,杰成逃离

  • “奥运5金”吴敏霞:亲情与爱情,一直陪伴我在战斗

    历史人物编辑:书清说球标签:吴敏

    吴敏霞曾是中国跳水女队的当家花旦,开创过“吴敏霞时代”,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跳水一姐”之一。她先后4次参加奥运会,共夺得5金1银1铜,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人。她还在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夺得8枚金牌,英国媒体称吴敏霞是“传奇运动员”。吴敏霞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丈夫张效诚也是普通人。是亲情与爱情,一直陪她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