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密出身贵族却为何反唐?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李密出身贵族却为何反唐?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依伊文史社 访问量:3676 更新时间:2024/1/29 1:59:58

李密,字玄邃,出生于贵族,从小就生活在天子脚下的长安,自小就有远大的抱负,不仅文武双全,而且喜欢结交朋友,礼贤下士,经常乐善好施,以救世济民为己任。李密世袭父亲的爵位,在皇宫里当一个小小的侍卫,又因为酷爱读书,尤其喜欢读兵书、史书,遂辞去官职,拜在国子助教包恺门下,潜心学习。

早年的李密,没有想到自己有宏图霸业的野心,直到隋朝末年,当权者荒淫无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深知隋朝灭亡的时间不远了,还不如造反,刚好此时自己的朋友杨玄感正在筹划起兵,李密得知这件事后,立刻朝杨玄感的方向奔去,此时杨玄感也在到处找李密,看见李密跑来找自己十分高兴,便把军中的日常事务交由李密打理。在李密的谋划下,杨玄感的军队还是打了几场胜仗,但是好景不长,杨玄感不听李密的劝阻,擅自领兵去攻打洛阳,由于敌强我弱,最终以杨玄感被杀,李密被俘收场。李密在被押送的途中因为押送官员的疏忽得以逃脱,经过千辛万苦来到了瓦岗寨。

来到瓦岗寨的李密为了得到瓦岗寨首领翟让的信赖,真是煞费苦心,利用翟让身边的人献谋略来博取关注,在这段时间里,翟让听取李密的建议拿下了荥阳郡等几座城池,让翟让对他刮目相看,得到重用的李密,志向变得更加远大,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想要实现这要的目标,就要第一步打下张须陀,第二步就要夺取素有天下粮仓之称的的兴洛仓。李密离梦想近了一步,改朝换代还得靠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就要得人心,李密想百姓最缺少粮食。

有兴洛仓,是隋最大的官仓,粮食多,没像样的防备,如果开仓放粮,百姓一定会追随,发展到一百万人,都不在话下。再想改朝换代,易如反掌。翟让也放手让他去做,不负所愿,李密攻克下兴洛仓,他开仓放粮,百姓真的全来领粮,百姓自然感恩戴德。瓦岗军的仁义之师的名声传遍中原,李密的名声也如日中天,翟让也是心服口服,他干脆推李密为主,但后来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大,李密遂暗中除掉了翟让。

这件事情让瓦岗寨内部改革换面,瓦岗军的实力日益衰弱,全部政权落在了李密手里,此时的李密不再抚恤将士,甚至打了胜仗李密都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们,使得瓦岗军将领离心离德,后来被王世充为代表的隋军打的屡次战败。

战败后的李密只好率领瓦岗余部投靠到李唐,这不论是对于自己还是李渊,都各有好处。李渊也没有嫌弃他,反而还赏他一官半职,封他为邢国公,还跟李密以兄弟相称,可见对李密的重视。但是李密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从他参加瓦岗寨起就可以知晓,不会甘心于久居与人下,而且对自己的境况十分的不满,这为他不久反唐埋下伏笔。

公元618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旧部,随同前往的还有瓦岗旧将王伯当,这就让本就多疑的李密有了防备之心,在李密赶到东边的稠桑驿的时候,突然接到李渊的命令,把他召回去。李密感到十分恐惧,多疑的性格一下就爆发了,遂决定发动叛乱。随行的王伯当好心劝阻他,他不但不听,还痛骂王伯当甘心当李渊的走狗,便率众攻打临近的桃林县,并掠夺了多数的粮食,逃亡至熊耳山,想要投奔到身处襄城的张善相。

此时,熊州的副将盛彦师得知此事,派兵埋伏在此处,将李密的首级砍下传回长安,李渊看后直接派人将其送往到黎阳,李密昔日的旧部希望把李密的首级还给他,就举城投降,得到了李渊的许可,将李密葬于黎阳城附近,年仅三十七岁。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集锦》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李密

更多文章

  • 隋朝大将李密为何投奔瓦岗军?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李密

    大业七年(611年)的一天,瓦岗寨门口来了个衣衫褴褛的人。他自称名叫李密,前来投靠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李密出身贵族家庭,父亲是隋朝名将,本人是隋军将领,现在他为什么要来投靠起义军呢? 原来李密是杨玄感手下的将官,杨玄感造反被炀帝打败,李密也被捉住,在押往京城的路上,他逃脱了。在外面流浪了两年,

  • 会做官的人,头脑多厉害?看李密师父和王世充的故事,城府变深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李密

    公元618年,李密率领瓦岗军攻打洛阳。一天,正和部将议事,士兵突然押来一个奸细,李密看都不看,说道:“推出去砍了!”不料,那人高喊道:“小兔崽子,连我你都敢杀!”李密回头一看,大惊失色,亲自跑去给那人松绑谢罪,因为此人是徐旷。徐旷,字文远,是南齐司空徐孝嗣的第五世孙。徐旷有个哥哥叫徐文林,在书市卖书

  • 历史上的今天系列——李密开仓,粮食带来的起与落。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李密

    人能吃粮食,粮食也能“吃”人。牛角挂书的典故,出自李密大业十三年(617年3月21日),李密和翟让带领七千名精兵从阳城向北出发,跨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兴洛仓,拿下粮仓后,李密命人打开仓库听凭百姓拿走粮食,连老人妇女也背着孩童赶来,路上络绎不绝,多达几十万人。兴洛仓位置瓦岗寨的此举,让其在隋末众多的起义

  • 瓦岗军首领李密投靠李渊后,他是第一个发现叛变的人,最后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李密

    很多电视剧,都讲述过隋唐时期的事情。相信很多人对于瓦岗军并不陌生,瓦岗军的首领就是李密,此人曾经带领瓦岗军打败来犯的隋朝军队,名声也由此传开。但是他也不是无敌的,跟宇文化及的战斗中,李密的部下也是死伤惨重,再到后来,李密也被王世充打败。走投无路的李密率领仅存的部下投靠了李渊。李密刚刚归顺唐朝的时候,

  • 河南出土李密墓葬,墓志铭内容让人惊讶,跟历史形象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使者聊历史标签:李密

    在1974年,河南省浚县挖掘出了一座古墓,根据专家对墓的鉴定,墓主人就是李密,是大名鼎鼎的瓦岗英雄。在这座古墓上出土的墓铭志,却和史书上记载不太一样,这让我们重新了解李密和瓦岗英雄们的真正关系。在史书上记载,瓦岗好汉们主要分成两个时段:一是翟让,一是李密。在翟让的时代,瓦岗好汉们兄弟情深义重,不过自

  • 刘禅昏庸无能?李密却说刘禅可与齐桓公比肩,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畅论史今标签:李密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刘禅在人们心中就成了昏庸无能的典型代表,刘禅还被冠上一顶‘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扶不起的阿斗’也就成了人们对庸人的调侃,但是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昏庸吗?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刘禅并非昏庸无能,而且蕴藏着大智慧。第一,在位时间长达41年,如果有人说都是诸葛亮辅佐的功劳,那么你就真错了

  • 盘点隋末唐初的10大枭雄,王世充排第五,李密排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李密

    在隋末时期,由于隋炀帝的急功近利,极大消耗了隋朝的元气;而隋朝,实际上也并没有那么稳定,隋文帝杨坚是通过夺权的方式建立的隋朝,很多内部矛盾并没有得到清洗,潜藏的隐患,在中央朝廷衰弱的时候,对隋朝发起了致命一击,席卷天下的农民大起义,成了燎原之势;这里盘点下隋末至唐初时期的十大枭雄,来看看都有谁吧:T

  • 横扫中原,隋末李密曾差点一统天下,最后却是为李唐做了嫁衣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李密

    读过《隋唐演义》或者相关的影视作品的朋友都应该熟悉秦叔宝、程咬金这些瓦岗军好汉们的故事。真实历史上,以翟让、李密为主的瓦岗军,确实在隋末打出了很不错的战绩,他们还差点得到了天下,可随着李密在洛阳战败,大军纷纷离散,他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李唐,自己最终也死在了李渊的手里。瓦岗军大部分都归入李唐,瓦岗军的

  • 瓦岗李密的前半生:隐姓埋名,曾因一首诗招来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李密

    在初秋的淮阳大地上,有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背影萧索,似乎有无尽的悲伤从他的身上传来,又似乎有无尽的力量在他的周身聚集。他想起了曾为市井之徒的樊哙曾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怎样的功绩。他缓缓开口,悲壮苍凉的诗句渐次展开: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

  • 隋末最强势力瓦岗军,为何顷刻间土崩瓦解,皆因李密错杀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李密

    前言在进入到隋朝末年时,隋炀帝一直都在修建长城,开运河,同时也在不停地招兵买马。在唐高祖武德7年时期,要说势力较大的应该是瓦岗军,在强盛时期曾经拥有30万的兵力,其中也拥有众多的名将。其实瓦岗军在最初时只有1万多人,与其说他们是义军,不如说他们是专门打架劫舍的草寇,但是经过一系列举措之后,也让瓦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