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朝大将李密为何投奔瓦岗军?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隋朝大将李密为何投奔瓦岗军?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俊刚 访问量:1662 更新时间:2023/12/14 13:24:38

大业七年(611年)的一天,瓦岗寨门口来了个衣衫褴褛的人。他自称名叫李密,前来投靠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李密出身贵族家庭,父亲是隋朝名将,本人是隋军将领,现在他为什么要来投靠起义军呢?

原来李密是杨玄感手下的将官,杨玄感造反被炀帝打败,李密也被捉住,在押往京城的路上,他逃脱了。在外面流浪了两年,官府到处追捕他,无奈之下,他来到了瓦岗寨。 瓦岗寨的首领名叫翟让,原来是隋朝的东郡法曹,因犯罪下狱, 狱吏黄君汉私自放走了他。他逃到瓦岗寨,听说山东王薄起义已成 气候,于是也拉起了义旗,同郡的单雄信、徐世勣(ji)都参加了进来。 起义群众大都是渔民、猎手,善使长枪,作战勇敢,他们在永济渠沿岸劫夺来往漕船,不但自己资用充足,还能够接济周围的穷人,所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很快达到了上万人。 李密是个很有才干的人,他政治斗争的经验和指挥作战的本领 比瓦岗寨农民强得多。他见瓦岗军力量越来越大,只是袭击来往官 兵、抢劫运河上运货的船只,没有远大志向,于是向翟让献策,定下灭隋取天下的战略目标。他说服了王当仁、王伯当、周文举、李公逸等部,将他们并入了瓦岗军。瓦岗军越来越壮大,成为一股强大的反隋力量。 不久,瓦岗军攻克了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及荥阳诸县,朝野震动。炀帝急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兵2万进攻瓦岗军。张须陀是隋朝的悍将,阴险狡猾,他镇压了王薄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曾几次打败过翟让军,所以翟让听到消息,十分紧张。可李密听了,镇定自若。 他率义军主力埋伏在荥阳大海寺北边的丛林中,徐世勣和王伯当分别埋伏在大海寺的两侧,摆成口袋形的阵势,而后令翟让带领一 支队伍,佯战张须陀。翟让按照计划行动,边战边退,把张须陀引入埋伏圈。号令一响,左边的徐世勣,右边的王伯当,背后的李密,一起杀出,把张须陀团团围住。张须陀急令撤退,可后路早被截断。隋军乱成一团,被瓦岗军杀得尸横遍野,张须陀也送了命。此役,瓦岗军名声大振。

大业十三年(617年)春,瓦岗军攻下了隋朝设在洛阳附近最大粮食——兴洛仓,开仓赈济贫民,招募军队。人们奔走相告,纷纷参加起义军。 翟让见李密有政治眼光,又屡建战功,便把瓦岗军的领袖职位让给了他。此后李密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改年号为永平。将兴洛仓扩建为洛口城,作为政权的所在地。 瓦岗军建立政权后,南北起义军纷纷归附,江淮以北及河南各部起义军孟让、郝孝德等部先后投在瓦岗军麾下。瓦岗军一下子发展到几十万人,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同年三月,李密率部攻占了隋朝的另一粮仓——回洛仓(今河南偃师北)。隋东都留守段达、元文都等率兵7万,企图夺回粮仓。早有准备的李密在仓北将其击败。接着,李密让 祖君彦撰写檄文,历数隋场帝十大罪状,“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把 南山上的竹子都做成书册,也书写不完炀帝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波涛,也冲刷不净炀帝的恶 迹),对隋展开了政治舆论攻势。檄文中的许多话成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起义军又攻下了黎阳仓(今河南浚县)、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偃师等地,进逼东都。东都越王杨侗派人向炀帝求救,炀帝派大将王世充率兵5000增援。双方在洛口和回洛之间 展开激战,互有胜负。 在这关键的时候,瓦岗军内部发生了分裂。李密军权日大,引起瓦岗旧部不满,他们劝翟让重新夺回大权,翟让不同意。李密在其心腹的挑唆下,以饮酒为名,将翟让与其兄翟弘等人召至魏公府第杀死。翟旧部惊恐不安,李密单骑人翟让营,安抚其部属,又令徐世勣、单雄信和王伯当等翟让部将分领其众,制止了更大的流血冲突,但从 此以后,瓦岗军内部出现了离心离德的趋势。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将宇文化及在江都缢杀炀帝,带领 10万士兵北归。李密亲率2万步骑迎击,双方在黎阳相遇。这时,隋留守东都的太府监元文都、武卫将军皇甫无逸等拥越王杨侗即帝位,派人给李密送来了太尉、尚书令、魏国公等头衔,让他阻击宇文化及,许以平定化及之后,人朝辅政。李密贪图富贵,听不进部将的劝告,与宇文化及展开决战。 结果,宇文化及兵败逃窜,李密也遭受重创。正当李密准备到洛阳任职时,王世充杀死了元文都和皇甫无逸,掌握了洛阳的军政大权。九月,王世充亲率精兵北上,进攻瓦岗军。李密轻敌,被前后夹击,损失惨重,乃丢下据守黎阳的20万义军,率数十骑逃往关中,投降了李渊。后来,黎阳义军将领徐世勣也接受了李渊的招抚。横扫中原大地的瓦岗军起义失败了。

隋末农民起义 隋炀帝在位期间,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兵役和赋税,致使农稼失时,田地荒芜,“黄河以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鞠为茂草”,农民破产流亡,走投无路,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炀帝三次大规模出兵攻打高丽,山东是筹备东征的基地,兵役、力役最为沉重。大业七年(611年),这一地区遭受水灾,农民生路断绝,起义的战火首先从这里燃起。两年之后,隋朝权臣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起兵反隋,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农民起义也从局部地区迅速蔓延至全国。他们攻陷城池,称王称帝,对隋朝统治构成致命威胁。 大业十二年 (616年),全国的农民起义逐渐汇合成三支主力军:占据河南威震全国的李密领导的瓦岗军、雄据河北的窦建德领导的夏军、自淮南转移至江南的杜伏威领导的吴军。起义军摧毁了隋朝的腐朽统治。唐朝建立后,三支农民起义军分别被镇压或瓦解。 参考文献:《中国历史集锦》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李密

更多文章

  • 会做官的人,头脑多厉害?看李密师父和王世充的故事,城府变深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李密

    公元618年,李密率领瓦岗军攻打洛阳。一天,正和部将议事,士兵突然押来一个奸细,李密看都不看,说道:“推出去砍了!”不料,那人高喊道:“小兔崽子,连我你都敢杀!”李密回头一看,大惊失色,亲自跑去给那人松绑谢罪,因为此人是徐旷。徐旷,字文远,是南齐司空徐孝嗣的第五世孙。徐旷有个哥哥叫徐文林,在书市卖书

  • 历史上的今天系列——李密开仓,粮食带来的起与落。

    历史人物编辑:莱说科技标签:李密

    人能吃粮食,粮食也能“吃”人。牛角挂书的典故,出自李密大业十三年(617年3月21日),李密和翟让带领七千名精兵从阳城向北出发,跨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兴洛仓,拿下粮仓后,李密命人打开仓库听凭百姓拿走粮食,连老人妇女也背着孩童赶来,路上络绎不绝,多达几十万人。兴洛仓位置瓦岗寨的此举,让其在隋末众多的起义

  • 瓦岗军首领李密投靠李渊后,他是第一个发现叛变的人,最后被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李密

    很多电视剧,都讲述过隋唐时期的事情。相信很多人对于瓦岗军并不陌生,瓦岗军的首领就是李密,此人曾经带领瓦岗军打败来犯的隋朝军队,名声也由此传开。但是他也不是无敌的,跟宇文化及的战斗中,李密的部下也是死伤惨重,再到后来,李密也被王世充打败。走投无路的李密率领仅存的部下投靠了李渊。李密刚刚归顺唐朝的时候,

  • 河南出土李密墓葬,墓志铭内容让人惊讶,跟历史形象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使者聊历史标签:李密

    在1974年,河南省浚县挖掘出了一座古墓,根据专家对墓的鉴定,墓主人就是李密,是大名鼎鼎的瓦岗英雄。在这座古墓上出土的墓铭志,却和史书上记载不太一样,这让我们重新了解李密和瓦岗英雄们的真正关系。在史书上记载,瓦岗好汉们主要分成两个时段:一是翟让,一是李密。在翟让的时代,瓦岗好汉们兄弟情深义重,不过自

  • 刘禅昏庸无能?李密却说刘禅可与齐桓公比肩,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人物编辑:畅论史今标签:李密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刘禅在人们心中就成了昏庸无能的典型代表,刘禅还被冠上一顶‘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扶不起的阿斗’也就成了人们对庸人的调侃,但是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昏庸吗?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刘禅并非昏庸无能,而且蕴藏着大智慧。第一,在位时间长达41年,如果有人说都是诸葛亮辅佐的功劳,那么你就真错了

  • 盘点隋末唐初的10大枭雄,王世充排第五,李密排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李密

    在隋末时期,由于隋炀帝的急功近利,极大消耗了隋朝的元气;而隋朝,实际上也并没有那么稳定,隋文帝杨坚是通过夺权的方式建立的隋朝,很多内部矛盾并没有得到清洗,潜藏的隐患,在中央朝廷衰弱的时候,对隋朝发起了致命一击,席卷天下的农民大起义,成了燎原之势;这里盘点下隋末至唐初时期的十大枭雄,来看看都有谁吧:T

  • 横扫中原,隋末李密曾差点一统天下,最后却是为李唐做了嫁衣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李密

    读过《隋唐演义》或者相关的影视作品的朋友都应该熟悉秦叔宝、程咬金这些瓦岗军好汉们的故事。真实历史上,以翟让、李密为主的瓦岗军,确实在隋末打出了很不错的战绩,他们还差点得到了天下,可随着李密在洛阳战败,大军纷纷离散,他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李唐,自己最终也死在了李渊的手里。瓦岗军大部分都归入李唐,瓦岗军的

  • 瓦岗李密的前半生:隐姓埋名,曾因一首诗招来杀身之祸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李密

    在初秋的淮阳大地上,有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背影萧索,似乎有无尽的悲伤从他的身上传来,又似乎有无尽的力量在他的周身聚集。他想起了曾为市井之徒的樊哙曾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怎样的功绩。他缓缓开口,悲壮苍凉的诗句渐次展开: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眺听良多感,徙倚

  • 隋末最强势力瓦岗军,为何顷刻间土崩瓦解,皆因李密错杀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爱吃的鲢鱼头标签:李密

    前言在进入到隋朝末年时,隋炀帝一直都在修建长城,开运河,同时也在不停地招兵买马。在唐高祖武德7年时期,要说势力较大的应该是瓦岗军,在强盛时期曾经拥有30万的兵力,其中也拥有众多的名将。其实瓦岗军在最初时只有1万多人,与其说他们是义军,不如说他们是专门打架劫舍的草寇,但是经过一系列举措之后,也让瓦岗军

  • 李密献计占荥阳对历史局势有什么影响?又有什么作用?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李密

    文|a纵横历史观编辑|a纵横历史观引言李密是唐朝初年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和传奇故事。其中,他献计占领荥阳的故事也被后人广泛传颂。李密献计占领荥阳的背景是唐朝初年的混乱局势。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爆发,唐朝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军事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李密提出了占领荥阳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