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窦建德河间大捷:一夜奔袭140里,280人击败3万隋军

窦建德河间大捷:一夜奔袭140里,280人击败3万隋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郭飞龙 访问量:3237 更新时间:2024/1/20 18:04:23

隋末农民起义,势力较大的有4支,分别是河南瓦岗军、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荆汉萧铣。河北窦建德所部起事最早,大业七年便亡入高鸡泊,历经多次隋官军围剿,才终于打出一片江山。

一、高鸡泊中起义士

窦建德,贝州漳南人(在今山东平原县),在乡里当了个小小的里长。他为人十分仗义,深得乡里邻舍的尊重。窦建德父亲去世时,前来会葬的竟多达千人。

窦氏的任侠尚义,并非如史家记载那样,一开始便抱着收买人心的念头。事实上窦建德对隋朝皇统有着很深的执念,作为一个基层小吏,他并没有表现出像刘邦项羽那样“彼可取而代也”的政治追求,而是对隋帝的威福心向往之。如果没有隋末起义,他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忠诚能干的隋朝官员——他的能力也确实会达成这种境况。这种心迹,在他日后善待隋朝官吏、迎战宇文化及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形势变化的太快,三征高句丽,彻底扰乱了河北民间,一切都向着不可预知的新方向发展了。

大业七年,隋朝本着就近用兵的原则,在河北山东等地区募兵。窦建德因骁勇、有名望,被征为二百人长。窦建德的同乡孙安祖也被征发,孙安祖家被水灾毁灭,妻儿都已饿死,他向漳南县令求告说家贫不能当兵,县令怒而笞打,结果这位火爆的勇士当场杀了县令,投奔了素有仁义之名的窦建德。

这场颇有梁山好汉杀官造反影子的杀人案,遂成为窦建德起事的导火索。

这年河北山东闹了大饥荒,窦建德判断天下行将有变,在与孙安祖讨论了一通伐高句丽必败的形势后,窦建议孙前往高鸡泊逃难,他还收揽了数百逃亡的士兵,都交给孙安祖统领。孙安祖果然率众进入高鸡泊。

高鸡泊在今河北故城与山东武城交界处,其地当年是漳河流经之处,今已无可寻找。据窦建德所云:“广大数百里,莞蒲阻深……”从字面上看,确属落草啸聚的好地方。

二、高士达惨遭灭顶之灾

事实上山东河北交界一带,此时已多有群盗往来,鄃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聚众盘踞于漳河河曲一带,蓚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聚兵千余人,在清河县一带劫掠。

诸股武装来往于漳南都要劫掠一番,郡县不堪骚扰。但不论哪家义军来,都不侵犯窦建德的家,郡县长官遂断定窦建德与盗贼有勾结,便把窦氏全家杀光。窦建德在军中听说恨得肝胆俱裂,当即率手下的200名士兵投奔了高士达。

高士达自称东海公,任命窦建德为司兵。不久后,孙安祖被张金称火并,孙的余部逃归窦建德,窦氏的部众达到万余人,这股不大不小的武装,重又回到高鸡泊啸聚人众,窦氏义军的基干力量逐渐形成。

从大业七年到十二年,高士达和窦建德基本上寂寂无声,一直在发展力量。到了十二年,隋朝官军终于腾出手来,开始收拾高鸡泊一带。

隋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余人进攻高士达,高士达自认为智术胆略都不及窦建德,便任命窦建德为军司马,让他率军抵御官军。窦建德便巧施计策,伪造出他与高士达不和的假象,率7000精锐假装投奔官军。郭绚信以为真,军中戒备十分松懈,窦建德于是抓住时机突袭,大破官军,俘斩官军数千人,虏获战马千余匹,郭绚本人被义军斩首。

这是河北境内第一支成建制覆灭的隋军,隋朝又遣名将杨义臣率兵进讨。杨义臣是位身经百战的宿将,他参与过北击突厥、平定汉王叛乱、灭亡吐谷浑、征高句丽等战争,经验十分丰富,是义军的一大劲敌。窦建德对他十分畏惧,建议高士达率兵据险,避免与杨义臣交战。但高士达新胜之后志得意满,认为隋军不堪一击,便拒绝了窦建德,自领精兵迎战。

义军初战小胜,高士达更加轻视杨义臣,于是纵酒高会,丝毫不以隋军为意。窦建德听说后,判断高士达必败,于是留兵守卫高鸡泊老巢,另率百余骑据守险要,以防高士达之败。

杨义臣果然于五日后击败鲁莽的高士达,高部义军败散殆尽,高本人被杀。隋官军乘胜进逼高鸡泊,义军一哄而散。窦建德率百余骑逃走。

三、窦建德建号称王

天幸杨义臣就此罢手,没有继续穷追。窦建德率百余骑逃至饶阳,乘其不备,攻下了这座小城,并以此为据点收敛败兵,聚集起3000人马。随后窦建德杀回平原县,一边为高士达发丧,一边乘隋兵退走,大规模招徕人马。

大业末年隋朝帝统沦丧,各地郡县无力控制乡里,加上水旱灾害频繁,各地盗贼并起,百姓衣食无着,农民起义的基础条件比大业七年更加成熟了。所以虽然高士达刚刚败亡,窦建德旗帜一举,又是应者如云。短短几个月时间,窦建德麾下已有十万余众,赫然成为河北力量最大的一支义军。

窦建德不同于其他义军首领,他非常注重对隋官实行政治攻势。凡是投身于义军者统统不杀,有才能者还委以重任。饶阳县令宋正本被义军俘获,因其甚有才名,窦建德将其尊为上宾,让他参与义军大事的谋议。这个人事任命带来极大示范效应,处于农民起义汪洋大海之中的隋朝官吏,终日畏惧被义军捕杀,此时见到一位善待降官的义军首领,其兴奋与期待之情可想而知。河北地区的大量官员,在窦氏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下选择了投降。

大业十三年正月,窦建德自恃势力壮大足可鼎峙一方,于是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筑坛,自号为长乐王,以当年干支丁丑为年号,命名所居之处为金城宫,下置诸署百官,一个农民政权的雏形形成了。

河间一带诸郡县各自据城坚守,与窦建德各不相下。特别是河间郡城大兵多,成为附近诸县的依靠。然而窦建德毕竟实力强劲,隋各地郡县兵基本都被抽调至辽东作战,空虚的后方无力与义军抗衡。

四、河间大捷:窦建德以一敌百

正在此时,老将薛世雄率3万余兵马南下,开到了河间一带。薛世雄本来奉调自涿郡南下,会兵围剿瓦岗军。但行至河间受阻于义军,索性停军不进,与诸郡县协同攻击窦建德。

薛世雄是自北周入隋的老臣,40年前,年方17岁的薛世雄便随军参加了北周灭齐之战,入隋37年以来东征西杀,几乎经历了隋朝所有重要战争,并非易与之辈。薛世雄麾下的兵马,都是从征辽前线撤下来的精锐部队,这场仗怎么打?弄不好便会重现高士达被灭的悲剧。

窦建德对这个强敌高度重视,作出了周密的部署。他让诸军弃乐寿城而逃,声言要逃入豆子,做出一副惧怕隋军的样子。窦建德却率数千精兵埋伏于河间南界的大泽之中。

薛世雄居然起了轻敌之心,对义军不复戒备。窦建德当机立断,率精兵千余人乘夜突袭隋军。为了确保尽快到达,窦建德又从千余人中精选骑兵280人,以最快速度奔袭,其余人后续跟军。

两军相距一百四十里,窦建德午时出发,原本打算在天明之前就能赶到。没想到刚到营外二里,天色已明。隋军营中已有吹角之声,似乎是整装欲发。窦建德顿时惊惶不已,垂头丧气地说要投降。然而就在此时,突然天降大雾,对面不能看清人。窦建德大喜,立即率军攻入官军营寨之中。隋军突然被袭,不知义军来了多少,登时炸了营,士兵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自来行军打仗最怕两件事,一是乱阵,二是炸营,士兵溃散,任指挥官有通天的本事也无法再指挥得动。薛世雄万没料到和义军刚一交战就是这个情形,他在百余骑兵护持之下仓惶逃回涿郡。河间隋军被俘斩达万余人,一场声势浩大的围剿就此告吹。

窦建德乘胜进围河间郡城,自当年七月围攻至次年三月,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来,河间郡丞王琮为炀帝发丧,窦建德暂停攻击,遣使入城会丧。炀帝身亡造成了连串雪崩效应,许多郡县没有得到长安和洛阳两处幼主即位的消息,他们从精神和行政上失去了效忠的对象,放弃了对义军的抵抗,河间郡正是其中的一员。王琮降于窦建德,并被后者树为忠君爱国的典型,委任为瀛州刺史。

河间大捷极大提振了义军的士气,618年年底,在宋正本等人建议下,窦建德定国号为夏,改元为五凤。

稍后窦建德陆续兼并了义军魏刀儿部,攻陷冀州、定州诸州,又进兵至幽州进攻罗艺,不料攻城不利,相持一百多天未能取得进展,罗艺又与关中李唐通使往来,窦建德力有不逮,便撤军南下,准备向南扩张。

标签: 窦建德

更多文章

  • 窦建德起义为何任用隋官,是求贤若渴还是阴险利己?时势造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冯嘉慧标签:窦建德

    窦建德是隋朝末时河北农民起义领袖,以他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坚持反隋和反唐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是推翻隋炀帝暴政反抗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为隋王朝的倾覆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虽也犯了一些严重错误以致错失天下,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在隋朝末年,英雄辈出,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窦建德

  • 窦建德本可为大唐效命,却被李渊处死,竟是因为掳了这个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窦建德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隋朝末年,各地起义势力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几支势力就包括李渊为首的唐军和窦建德为首的起义军队,虽然说这些起义军一开始是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推翻隋朝的统治,但是隋朝被推翻之后,便免不了开始互相残杀,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历史的发展我们都知道,李渊是胜利者,而窦建德是

  • 草莽英雄窦建德:豪爽仁德讲义气,百年后河北人仍感恩戴德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窦建德

    隋末各路起义军中,崛起于河北的窦建德跟后来的宋江有几分相似,他性格豪爽、广结善缘,无论是对朋友还是敌人都是宽厚仁爱,以至于在他死后数百年内,河北人还用香火祭祀他。仁德有余、武力不足的窦建德,从一介布衣成长为威震天下的夏王,其威望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虎牢关一战被擒,历史还是选择了更强者李世民,不

  • 窦建德:具备所有皇帝品质,奈何“既生瑜何生亮”终是败给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窦建德

    文丨历史时刻录图丨来源于网络窦建德影视剧中形象导语勇猛不失智慧,仁慈不失威势,这就是一代枭雄窦建德。奈何“既生瑜何生亮”,终是败给了李世民。成为一将功成万骨枯中的那块最大的枯骨。少年窦建德窦建德于少年时期便重信守诺,乐于助人,同乡之人常常说他“长大不得了”。一次,窦建德的同乡之人去世,因为贫穷而无法

  • 窦建德如何大败薛世熊?炀帝死后阶级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北宋秘辛标签:窦建德

    大业十三年正月,又遣陈棱征讨江淮一带起义军中力量最强大的杜伏威。隋军大败,起义军乘胜攻破高邮(今江苏高邮北),占历阳(今安徽和县),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柘为长史,很快控制了淮南各县。江淮间小股反隋武装多来归附,形成了江淮间巨大的起义力量。从大业十三(617)年三四月瓦岗军围逼东都开始,以瓦岗军为中

  • 如果窦建德听从他的战略 统一中国的就不是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汪锦标签:窦建德

    冲锋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转折的发生就是那么一瞬间。抓住了你就飞黄腾达,抓不住,你就平平碌碌。如果李渊听从他部下将士的建议,先攻占了河东,再渡河攻取长安,怕是长安很可能落入薛举或者王世充或李密的手中。但李渊听从了薛大鼎、任瑰等提出的渡河取关中策略,才能有李渊立隋帝禅位的行为,也才让李渊即位得到隋朝官吏

  • 裴元庆活捉敌将,程咬金刚想审,窦建德却抢先杀人,老程竟感谢他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窦建德

    在隋唐系列的小说评书中,瓦岗英雄一直都是最为核心主角的势力,特别是程咬金作大德天子混世魔王的时代,瓦岗山更是深受民间的欢迎和喜爱,所以不管谁打瓦岗,都要符合主角光环的设定,以及受众的要求,瓦岗山不能被敌人攻破,只有在程咬金“退位”,让李密成为新任头领后,这股势力才能在李密的瞎折腾下,自消自灭,当然,

  • 虎牢关之战——窦建德梦想破灭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杜健标签:窦建德

    在这个地方,李世民擒住了夏王窦建德,窦建德逐鹿天下的梦想彻底破灭了。这场战役胜在突袭,李世民仅以数千骑兵破窦建德十余万众,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之作。我们共同来领略李世民的卓越指挥才能。两线作战,历来兵家大忌,但是你要看谁指挥?李世民偏偏不走寻常路,他没有采纳许多高级将领班师回朝的建议,最终选择了那个让

  • 主角的剧本,配角的命-河北窦建德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巨轮标签:窦建德

    要说隋唐之间的乱世,英雄确实很多,有的军阀背靠世家,迅速崛起,比如太原的李渊;有的是靠个人的威望和隋王朝赋予的部分权利,比如幽州罗艺;洛阳王世充;当然,更多的是农民出身,官逼民反,落草为寇,和官府对抗,这样的人最多。比如翟让的瓦岗;吃人狂魔张金称;江淮悍匪杜伏威;河北魏刀儿。这些人大多没什么组织纪律

  • 王世充发动政变架空杨侗后逼迫杨侗禅让,但因不得民心迅速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故事天地标签:王世充

    王世充是隋炀帝生前的爱将,自小喜好经史和兵法,颇有军事能力。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但他为人阴险,奸佞小人一个,除此之外还有个特点就是巧舌如簧,不但善于拍马屁还善于文过饰非。那王世充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权臣并最后篡位自立为郑国皇帝的呢?当时隋炀帝多次巡视江都,王世充善于观察隋炀帝的脸色,奉承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