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要嫁小女儿,试探大哥尉迟恭,将军巧妙回答化解

李世民要嫁小女儿,试探大哥尉迟恭,将军巧妙回答化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年史馆 访问量:1945 更新时间:2023/12/18 1:17:56

“我拿你当兄弟,你却想当我爹”“官场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估计是尉迟敬德脑海中涌现出来的心里话。

李世民在年龄上比尉迟敬德要小13岁左右,唐太宗突然要将自己女儿嫁给年逾五十的老大哥,着实吓尉迟敬德一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要从尉迟敬德说起。

大唐功臣尉迟将军

尉迟敬德年轻时候是一名打铁匠,赤臂光膀子的四肢发达形象,尉迟敬德最初是跟着刘武周征战闹革命的,后来东家不幸战死,尉迟敬德就投降李唐,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大将。

在李世民南征北战过程中,尉迟敬德以勇猛刚毅出名,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立下不少战功,深得李世民信任。

秦王李世民在战场上多次遇险,从李世民昭陵六骏身上的伤痕就可以想象出李世民经历的凶险,而尉迟敬德多次营救秦王于危难之时,因此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充满感激之情。

在李世民生命最重要的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充当重要角色,发挥了关键作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秦王李世民已经得到消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私下谋划,要在昆明池埋伏勇士杀死李世民,以暴病身亡为理由上奏李渊。

长孙无忌等人都纷纷劝谏秦王先发制人,可是李世民顾念手足之情始终难下决断,尉迟敬德对李世民说“大家誓死侍奉大王,这是天意,现在祸患临近,如果大王不采用我的主张,我就要无奈逃走了,因为不想将来任人宰割。”

在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等人的轮番劝说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定策划玄武门之变,先下手为强。

玄武门之变虽然计划周密,但是仍然命悬一线,就在李世民险些被李元吉结果时,尉迟敬德赶到一箭射死李元吉,再一次保护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将率兵前来支援,是尉迟敬德提着太子和齐王的人头展示给他们看,成功制止了援兵的进攻。

随后,李世民安排尉迟敬德以保护李渊的名义率军包围唐高祖,李渊被告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叛乱已经被诛杀。

当时秦王府兵还在和齐王府兵混战,也有御林军和南衙卫兵参与其中,尉迟敬德“请”李渊写下圣旨,兵马大权全部交给秦王李世民掌管节制。

在李世民登基成为大唐皇帝后,对昔日的将领们论功行赏,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并列第一,被授予右武候大将军,享受吴国公爵位,有封邑1300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是一样的。

此外,尉迟敬德因为玄武门之变有功,赏赐一万匹绢,齐王李元吉整个府邸包括其中的钱财器物,全部赐给尉迟敬德,当然不包括府邸的美人。

在唐太宗登基之后,大唐的周边并不安定,突厥领兵犯境,李世民再次将重任交给尉迟敬德,果然不负众望,轻装骑兵灭掉突厥名将,又一次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

狂妄生骄的尉迟将军

居功自傲、恃宠而骄是人的本性,现代人也是如此。尉迟敬德不积口德,专挑别人的短处来宣扬,同样位居功臣行列的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被他当面批评指责。

贞观三年,尉迟敬德离开京城转任襄州都督,算是到地方任职,但尉迟敬德的脾气不仅没改,反而日渐骄横。

贞观六年,此时的尉迟敬德是同州刺史,这年9月29日,唐太宗在京城摆下宴席,尉迟敬德受命前来京城参加。

当尉迟敬德进殿后,发现有人竟然坐在自己前面,于是生气地与人争吵,愤怒地问此人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坐在我的前面。众人害怕尉迟敬德,都不敢劝说。

被封为任城王的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旁边,就顺势上前劝说,没想到尉迟敬德怒气无处发泄,正好找到出气的地方,提起拳头就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流血不止,差点因此失明。

这位李道宗是谁呢,来头不小。李道宗是李渊的侄子,在李氏建立唐朝过程中,李道宗先后参加与刘武周王世充等人的战争,后来又参加征伐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战役,并且李道宗的女儿就是原价吐蕃的文成公主。

根据《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对尉迟敬德的行为非常生气,人有性子胡来,丝毫没有把天子放在眼里,于是李世民直接下令中断了宴会,对尉迟敬德说了一段别有深意的话。

我以前读《汉书》时,发现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最后能够幸存保全下来的功臣非常少,心中总是责怪汉高祖刘邦不够仁义,在我心里想要保全自己曾经的功臣,让他们子子孙孙都安享富贵。

但是自从你拥有高官厚禄后,行为猖狂触犯国法,我终于明白韩信彭越被杀,不是汉高祖的不仁,而是治国就需要这样的赏罚分明。

尉迟敬德虽然看上去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夫,实际上心思很细,立即就明白这是李世民在敲打他,如果以后不能收敛着做人,韩信、彭越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尉迟敬德立即跪下磕头谢罪,从此约束自己的行为,一改往日的骄狂。

谨慎做人的尉迟将军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对功臣进行世袭册封,将尉迟敬德封为宣州刺史、鄂国公。李世民曾经对尉迟敬德说“有人说你谋反,这是为什么呢?”

尉迟敬德心中明白朝局,脱下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痕,告诉李世民自己昔日忠心护主,现在也绝无谋逆之心。

由于尉迟敬德身居高位,朝野上下一直有对尉迟敬德不利的言论,这让唐太宗心里也没底。

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自己的小女儿聪明可爱,已经到了婚配年龄,有意将她嫁给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尉迟敬德听后大惊,顿时明白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试探自己,因为自己的年龄比唐太宗还要大上十几岁,这显然是李世民在试探自己对权力的想法,是否对位极人臣还不满意,是否想要再进一步。

尉迟敬德跪在唐太宗跟前,痛哭流涕地哭诉自己与妻子乃是患难之交,不忍心割舍,恳求陛下收回圣谕。

同时,尉迟敬德说道,自己年事已高,这次进宫面圣就是想恳求陛下恩准自己告老还乡,这是老臣现在唯一的心愿,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安度晚年。

唐太宗听罢,对尉迟敬德说我素来知道你重情重义,只是难以割舍与你曾经并肩战斗的情义,既然你想安心养老,也不好强人所难。最终,李世民恩准了尉迟敬德回家养老的请求。

后来不久,李世民表彰昔日功臣,绘制二十四位功臣肖像挂在凌烟阁,尉迟敬德位列第七名。

尉迟敬德基本常年闲居在家,晚年还曾沉迷于仙丹、自学音乐演奏,过了十多年的闲云野鹤般的潇洒生活。

总结

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74岁,被赐予陪葬唐太宗昭陵的殊荣待遇。纵观尉迟敬德一生,前半生金戈铁马,纵横沙场建功无数,位列凌烟阁被后世铭记;曾因居功自傲受到唐太宗的敲打震慑,幡然醒悟谨慎做人,得以高寿善终。

尉迟敬德作为中国门神界的“钉子户”,粗中有细的性格行为能带给后人历史的经验和深思。

标签: 尉迟恭

更多文章

  • 两大门神:尉迟恭和秦琼,为何能成为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灿灿宠物标签:尉迟恭

    尉迟恭与秦琼本是英雄豪杰、开国勋臣,两人究竟为何会成为门神呢?这要从唐高祖李渊从晋阳起兵(太原起事)说起。公元615年,隋炀帝杨广把自己的姨表兄弟李渊派到山西做事,此时隋朝危在旦夕,农民起义好似山火,越扑越多。李渊见状,心有所动,在自己儿子和亲信的劝慰下,决心在晋阳起义(617年)。作为皇家贵族的代

  • 唐朝名将如云,为何李世民视尉迟恭为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山河过客标签:尉迟恭

    唐朝名将尉迟恭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作为唐初开国大将,尉迟恭和其他名将一样都为秦王立下汗马功劳,论武功他排不上第一,论才气也捉襟见肘,为何被李世民看中,位列凌烟阁众将之首?尉迟恭是个降将,早年秦王东征西讨时无意间把尉迟恭抓来,接纳了这位将军。尉迟恭虽然是个二臣,但对李世民的忠心毋庸置疑,两人之间的信任

  • 唐代名将尉迟恭,晚年为何闭门不出长达十六年?

    历史人物编辑:旧日历史标签:尉迟恭

    “自古以来,帝王和功臣之间,就一直处在一种很微妙的状态,很多功臣在天下太平以后被君主杀死,也有一些大臣在太平年代向权臣转变,转而向君主施加压力。总体来看,还是被君主杀死的大臣居多。唐代名将尉迟恭,晚年为何闭门不出长达十六年?尉迟恭的赫赫战功尉迟恭早年是李世民麾下的部将。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他就

  • “门神”为何偏偏是秦琼和尉迟恭,有何渊源

    历史人物编辑:白某观文史标签:尉迟恭

    文/四季文史歌谣: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忙逃跑。马上就到春节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粘窗花,还有很多人家会在自家两扇大门上贴上“门神”。而大家早已对“门神”熟悉不已,不过,你可曾想过,“门神”从何而来,两个人物的原型又都是谁呢,这个问题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

  • 有人举报尉迟恭造反,李世民力排众议要保他,还给了他一笔分手费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尉迟恭

    我们经常能够在许多人家的大门上贴着两张人像,以作辟邪之用。两人是谁呢?唐代名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秦琼与尉迟恭)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

  • 同为门神尉迟恭和秦琼谁更厉害?史载尉迟恭、秦琼一战见分晓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尉迟恭

    有关历史演义的大多数小说、书评中,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每当一位历史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被小说演义作品刻画成功之后,他所具有的超强武力值和人格魅力,都会让芸芸众生念念不忘。但无论多强劲厉害的历史英雄,始终也是真实存在的凡人一个,也是肉身凡胎,始终有离开人世间的一天。因此,人们便将英雄情怀转移到了英

  • 墓碑上的字遭凿改,尉迟敬德本名叫尉迟融?专家:曾经也叫尉迟恭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尉迟恭

    中国古代的名流贤达,一般都有名有字,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是也。我们读《三国演义》,里面的众多人物也都有名有字,人人的名和字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绝不混淆。但到了后世,有的人要么是名显,要么是字扬,后人往往只知其名,不知其字;又或只知其字,不知其名。举两个例子。比如名垂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

  • 他是唐朝的一代名将,也是李世民的堂弟,被尉迟恭殴打还替其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周强标签:尉迟恭

    提起唐朝的李道宗,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诬陷薛仁贵的王爷。当时看完薛仁贵的电视剧之后,把李道宗当成了一个十足的坏人。但是后来通过观看史料才知道,李道宗不仅不是奸臣,还是唐朝时期的一代名将。历史上真实的李道宗,是李世民的堂弟,年纪要比他小上几岁。虽然他有王爷的身份,但是李道宗可不像那些皇室贵族,他从小就爱

  • 隋唐十三杰,秦琼、尉迟恭并列十三

    历史人物编辑:六菠萝说历史标签:尉迟恭

    NO.13:秦琼、尉迟恭秦琼(571—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

  • 42岁李世民要把女儿嫁给55岁尉迟恭,被拒绝,专家:尉迟恭大智慧

    历史人物编辑:清澜说历史标签:尉迟恭

    老人们常说一句话,看似不合理,实则是精心设计后的结果。贞观十四年,长安城就发生了一件极不合理的事情,引得了极大的争议。这一年,42岁的李世民要把亲生女儿嫁给55岁的尉迟恭。史书记载,李世民一生有23个女儿,至于是将哪一个下嫁尉迟恭,就不得而知的。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女儿一定比尉迟恭小很多。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