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帝王的那些上位者们无论是依靠着什么手段最终登顶,我们都不得不佩服他们所具有的非同常人的韬略以及慧眼识珠的能力。当年李世民究竟如何登上皇位我们不再谈论,但是作为皇帝的他的确是个不错的人,唐朝在他手中日渐步入正轨,百姓也逐渐了有了极为安定的生活。不过能够成为享誉已久的霸业帝王,单单具有温和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李世民也以他出众的帝王之术而扬名。
曾经的尉迟恭作为李世民手下的一员不可或缺的将领,深受上司喜爱与重用。而他更是身先士卒,在玄武门之变中一马当先,取了李元吉的项上人头,为自己忠主的称霸之路扫平障碍。而因为这为国家做出累累功绩,尉迟恭在朝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夸赞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只是人啊,手中握有权力久了,便开始轻飘飘地不知所云,他也是如此。在一次庆功宴之上,众人都沉浸在欢欣的氛围之中,只有酒醉的尉迟恭一个人晃晃悠悠站起来对着邻座的将领叫骂,为何他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上面。
其他人见状都是一头雾水,被骂的将领更是摸不着头脑,奈何对方实在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于是只好自己先行低头赔不是。只是谁知对方完全不领情,甚至还打了前来劝架人的眼睛,原本坐在上座的十分开心的帝王在目睹整场闹剧之后冷了脸,将闹事情的臣子叫到了自己跟前,狠狠痛骂,说其若是还不知道自身收敛,下场将会和曾经的韩信一般。本来还在耍酒疯的尉迟恭一下子就被吓醒了,日后更是缩在自己的府邸之内修炼黄老之术,一改往日嚣张跋扈的模样,一个大糙汉子做个什么事情都十分谨小慎微。
但究竟是真心悔过还是有意隐瞒,还是有待考量的。于是一日李世民将其召到殿内,上来便对其说,有人说你造反,当即尉迟恭便跪下将自己的衣服掀开,漏出在战场所留下的道道伤口,慷慨激愤地说,臣如今不过是百战之后的残品,陛下竟是怀疑臣下造反?当即李世民便热泪盈眶,将其扶起,二人又说了不少话修复君臣关系。
俗话都说,恩威并施,恩威并施,“威”已经实施了,那么“恩”呢?不久之后,李世民便将尉迟恭找来,与他私下交谈说,要将自己的女儿,也就是一国的公主嫁给他,这可吓坏了尉迟恭,毕竟当时的他相较于李世民也是大了十几岁,更不要说是小小年纪的公主了。于是他赶忙跪下,求请陛下收回成命,自己的发妻虽然出生地位,但是相伴数载,不可抛弃。自然李世民是没有真心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的,他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对于臣子的一种考验,是在考验尉迟恭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谨慎,若是对方直接答应,自己便可有理由将这个膨胀的臣子除掉,也算是给自己免除了祸患。
终于在帝王的屡次试探之中,身心疲惫的尉迟恭向对方提出了告老还乡的想法,自此便远离朝堂之上的一切事物,不再关心谁是谁非,也正他的这种行为,使得帝王放弃了对他的怀疑,也算让自己保住了曾经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