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开李世民的另一面:尉迟恭多次救他性命,他又如何对待尉迟恭

揭开李世民的另一面:尉迟恭多次救他性命,他又如何对待尉迟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杨小康 访问量:2571 更新时间:2024/1/21 23:19:21

尉迟恭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将领,在历史上也是鼎鼎有名的存在,不仅如此,尉迟恭还是门神,在春节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够看到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关于尉迟恭的人生经历,也是充满了很多的挫折,最终成为了李世民的部下后,尉迟恭才有了真正的归属。在李世民的帐下,尉迟恭多次救下李世民的性命,而李世民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呢?让我们一起揭开李世民的另一面。

尉迟恭早先以打铁谋生,所以他的肤色非常的黑,不过也让他比别人更加的强壮,后来的尉迟恭参加了讨伐叛乱的隋军,在作战当中,尉迟恭非常的勇猛,并且他的天赋非凡,很快的就自己领悟到了一种绝技,这种绝技也一直被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觊觎。

后来刘武周起兵反对隋朝,听说了尉迟恭的大名,就请尉迟恭来帮助他,尉迟恭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头脑非常的灵活,面对天下大势能够清楚的认识,他知道隋朝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因此果断的加入到了刘武周的势力中,担任偏将一职,刘武周带着宋金刚和尉迟恭打下了李渊的老家太原,李世民奉命前去平定。

在李世民前往攻打刘武周的时候,他身边已经有了秦琼程咬金等猛将,所以在对抗尉迟恭的时候,得心应手,尉迟恭被秦琼和殷开山多次击败,最终刘武周被李世民击退,李世民爱惜尉迟恭这个人才,派人把尉迟恭招降了。

招降了尉迟恭,李世民就带着手下的这些猛人去打王世充窦建德。在洛阳城外,李世民和尉迟恭出去探查,结果被单雄信带人包围,由于单雄信和李世民有仇,所以纵马就来击杀李世民,说时迟,那时快,尉迟恭从李世民身边杀出,一槊就把单雄信给刺下马,然后带领着李世民突围而出。

出来后的李世民又带领着尉迟恭杀了进去,这一仗打的酣畅淋漓,尉迟恭也因为救了李世民受到了全军的信任,众将对于尉迟恭的信任隔阂无形中消散了去。

尉迟恭跟着李世民打完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又去攻打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刘黑闼这个人原本也是瓦岗的旧将,为人作战凶猛,可惜的是瓦岗人才济济,所以那时候的刘黑闼并没有崭露头角。

在李世民率领着大军驻扎铭水城和刘黑闼对阵的时候,刘黑闼派遣奇兵偷袭李勣的大营,把李勣给围困了,李世民当即就带人去攻击刘黑闼的这些人马,想把李勣解救出来,可是刘黑闼想到了李世民会这么做,都给他准备好了骑兵。

这些骑兵一看李世民来攻打,立刻把李世民的士兵分割包围,李世民也陷入到了包围圈之内,那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的冲出包围,李世民就要为唐朝献身了。

在包围圈外的尉迟恭看到李世民被包围,当即率领着手下的勇士杀进了包围圈,尉迟恭手持长槊,一马当先的冲了进去,找到李世民后,又带着李世民往外冲,这一次又是尉迟恭救了李世民一命。

在刘黑闼被李世民重创逃到突厥后,李世民班师回朝,由于他的功劳实在太大,以至于李渊和太子李建成都不放心他,觉得他会抢夺皇位。所以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李渊联手对付李世民。

李世民生活的很委屈,尉迟恭也好不到哪去,为了除掉李世民身边这位大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先是收买,收买不成就暗杀,暗杀不成就让李渊杀了他,还好最后李渊心头一软,放了尉迟恭一马。

经历过生死的尉迟恭对李渊和李建成没有什么好感,后来积极主动的劝李世民先动手,玄武门之变爆发的时候,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而李元吉被人给射落马,李世民在后面追。

当过一片林子的时候,李世民衣服挂了下树枝,跌下马,李元吉一看,回头抢了李世民的弓,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还好尉迟恭及时赶到,杀掉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一命。

对于李元吉,尉迟恭一直没有什么好感,因为尉迟恭会夺槊,而李元吉曾经和他比试的时候,三次被夺槊,所以想让尉迟恭教他,尉迟恭也不是不教,实在是因为有时候绝技是独一无二的,一般人学不会。李元吉就觉得尉迟恭对他不敬,总是给他穿小鞋。

纵观尉迟恭的一生,多次救李世民于危难之间,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由于尉迟恭和大臣的关系不太好,为了缓和他同大臣们的关系,李世民就把他派遣了出去。

有一次李世民召集大臣们吃饭,结果在宴会上尉迟恭打了李道宗一拳,李世民当即很不悦,对尉迟恭说道:当年刘邦的功臣能够保全的很少啊。很显然李世民有威胁尉迟恭的意思,后来更是对尉迟恭说:有人告发你谋反。

李世民通过这样的方式敲打尉迟恭,吓得尉迟恭当即就把自己的伤疤给李世民看,来证明自己的忠心,李世民又宽慰了他一番,可见就算爱戴臣子的李世民,也有着猜忌功臣的一面。而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对尉迟恭,还是想让尉迟恭懂得收敛,李世民内心深处也不想对尉迟恭下手,所以不得不敲打敲打他,可谓用心良苦。

标签: 尉迟恭

更多文章

  • 皇帝让大自己十几岁的尉迟恭迎娶公主,尉迟恭慌忙拒绝,免于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尉迟恭

    身为帝王的那些上位者们无论是依靠着什么手段最终登顶,我们都不得不佩服他们所具有的非同常人的韬略以及慧眼识珠的能力。当年李世民究竟如何登上皇位我们不再谈论,但是作为皇帝的他的确是个不错的人,唐朝在他手中日渐步入正轨,百姓也逐渐了有了极为安定的生活。不过能够成为享誉已久的霸业帝王,单单具有温和是远远不够

  • 李世民想要杀亲家,让尉迟恭明日早朝污蔑他,结果次日尉迟恭装哑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尉迟恭

    在古代,伴君如伴虎,无论是陪伴皇帝多年的宠妃,抑或是备受重用的大臣,就算是陪伴在皇帝身边只有一天,也从不能有放松警惕的时候。想要和皇帝打交道,任你是皇帝的亲家还是血脉相连的亲儿子,都不能轻易得罪皇帝,否则必定吃不了兜着走。就连以贤德英明著称的李世民,也曾因气愤而昏了头脑,差点杀害自己的亲家。当年,李

  • 李世民把女儿嫁给50岁尉迟恭,尉迟恭惶恐拒绝:若答应,必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张欣悦标签:尉迟恭

    “敬德夺槊陷阵,鼓勇王师,却赂报恩,竭忠霸主。”——《旧唐书》尉迟恭作为唐朝开国大功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信任,是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坚定的跟随者之一。但是所谓伴君如伴虎,功高一定会盖主,他与李世民之间,也有过多次博弈,最惊险一次莫过于李世民想要将女儿嫁给他,但被尉迟恭惶恐回绝:若答应,必灭族。尉迟恭为

  • 怀疑尉迟恭有二心,李世民说让公主嫁给他,尉迟恭吓得忙跪地求饶

    历史人物编辑:聃者徐史也标签:尉迟恭

    唐太宗李世民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李世民收拢的十几员猛将中,有五位最受他器重,有“五虎猛将”之称。而在这五位猛将之中,功劳最为卓著的当要数尉迟恭了。可是就算他的功劳再大,李世民也没有必要让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啊!毕竟尉迟恭可比李世民还要大十几岁呢,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会这样和尉迟恭说呢,尉

  • 李世民问尉迟恭:你可知韩信?尉迟恭立刻交出兵权,随后潜心修道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尉迟恭

    韩信的死可以说为中国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头,尤其是那些战功卓著的功臣,在此后的诸多朝代中,功臣极少有保全自己的。历史上与汉高祖刘邦出身相似的皇帝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了,但明朝初年的功臣在他的手中几乎被屠戮殆尽,这与刘邦当年大肆屠杀异姓诸王是何其相似?大将蓝玉、常遇春、徐达等人

  • “尉迟恭”还是“尉迟融”?可能是后人抄写造成了疏忽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圈圈圈标签:尉迟恭

    唐朝距离现在已经有差不多1000多年的历史了,提起这个朝代,想必大家想到的人也不少,李世民、武则天、李白、杜甫、杨玉环、唐玄宗……然而这次小编要和大家说的并不是以上几位,而是名将尉迟恭。他本是大唐的将军,可是后来就发展成为了门神的代表,在整个中华文化领域中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然而,有专家是指出我们所

  • 李世民把女儿嫁给50岁尉迟恭,尉迟恭赶紧拒绝:若答应,必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道史说雅标签:尉迟恭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王朝的皇帝至高无上,是天地的主人,享有绝对的权力。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防止出现分裂的局面,不少君主采取措施压制大臣的权力。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还有明太祖朱元璋杀掉几十位开国功臣,颇有“狡兔死,走狗烹”之感。唐朝的尉迟恭是助李世民上位的大功臣,

  • 李世民将女儿下嫁50岁尉迟恭,尉迟恭急忙拒绝:答应必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醉风文史标签:尉迟恭

    能够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是一件美事,娶了公主,不仅能够抱得美人归,还能在事业方面拥有很大的好处。柴绍就是李渊的女婿,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作为唐朝的重臣,一直生活得很好。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也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恭,然而尉迟恭却拒绝了。后来发现,幸亏尉迟恭拒绝了这件婚事,如果他同意了将会被灭门,这到底是为什

  • 尉迟恭喝醉打人,李世民警告12个字,尉迟恭16年不敢出门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尉迟恭

    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在众多功臣中,他最为看重武将,莫过于尉迟恭。虽然李靖等人的功勋不在尉迟恭之下,但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储位之争时,李靖等人选择了中立,而尉迟恭则坚定的支持秦王。所以,若说李世民更信任的人,除了房、杜和长孙无忌等文臣,武将就数尉迟恭了。尉迟恭作为大功臣,晚年善终,非常难得,一方面是李世

  • 尉迟恭大闹国宴拳打江夏王唐太宗会怎么处置?

    历史人物编辑:彩虹文史标签:尉迟恭

    一提起尉迟恭,大家立刻便会想到,哪不就门神吗!此人在隋唐演义中,利用文学色彩渲染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他夜晚降服了野马,投刘武周后是日夺三关,夜闯八寨,杀的唐军是闻风丧胆。后与秦琼三鞭换两锏,旗豉相当,可谓是英雄对豪杰。这是小说中的形象,而历史中的尉迟恭也确实是勇武过人,英雄了得。尉迟恭原本是刘武周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