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当上皇帝后,老是有人在朝廷打架骂人,刘邦是怎么做的?

刘邦当上皇帝后,老是有人在朝廷打架骂人,刘邦是怎么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扒皮侃历史 访问量:3791 更新时间:2024/2/9 8:38:04

刘邦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朝廷还是一片混乱,当然并不是说,朝廷那些官员都尸位素餐,只能工资不干活,而是说,朝廷没有规矩,上朝下朝随随便便。见了皇帝刘邦的面儿,吆喝一声:“三哥,吃饭了没有?”议事的时候,稍不如意就跳起来破口大骂:“俺入他奶奶,俺不同意!”没有一点儿规矩。

这时候,曾经在秦朝当过博士的叔孙通看到出人头地的机会了。身为博士,他对朝廷礼仪那可不是一般的熟。于是他就自告奋勇,向刘邦讨了一个差事。什么差事?给朝廷制定一套礼仪。

刘邦原本是最烦礼仪的,因为读书人比较讲究礼仪,所以他连读书人也烦上了。那时候读书人都喜欢带那种帽子,以此为标识。若有读书人带着帽子去投靠刘邦。刘邦一看,眼睛就瞪上了,都不用部下动手,他自己先就扑上去,将读书人的帽子摘下来,给里面撒一泡尿。

四五十岁的人了,简直跟个小孩子一样!

正因为如此,当初叔孙通来投靠刘邦,都不敢穿读书人才会穿的长衫,改穿普通老百姓穿的衣裳。

但是现在刘邦才发现,真没有一点儿规矩,好像也不太好。无规矩,不方圆。

要自己规矩的时候,就不高兴,到别人不规矩了,又不高兴,人就是这样!

叔孙通讨到差事后,跑去鲁地。要说古往今来谁最讲究礼仪,那肯定非孔老先生莫属,他是礼仪的倡导者和实践者。现在老先生不在了,但是他的故乡,已经在他的影响下,成了著名的礼仪之乡了。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也说过,礼失求诸野。到老先生的故乡去,应该能找到不少懂礼仪的人。

叔孙通来到鲁地,在这里,他找到了30多个儒生,他们答应和叔孙同一起完成这项伟大的事业。不过有两个儒生不肯同行——不是他们知识贫乏,业务不精,而是他们都是清清白白的好人家。他们对书孙通说:“你看你,从头到尾跟了都快十个人,对每个人都是阿谀奉承,巴结恭维。不像话!”

这俩儒生用的是夸张手法,其实叔孙通并没有跟那么多主子,也就五个人而已,这么一夸张显得叔孙通,人品更低劣。

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天下初定,战争的阴霾还没有完全过去,死了那么多人还没有埋葬,受伤的人还都没有痊愈,这个时候你又来说礼乐的事,这是现在该说的事儿吗!德化流洽,礼乐方备。要想制定礼乐,得像周朝那样,积德百年才成。法古自然无过,循礼才能无邪。你赶紧走吧,我们不想跟你共事,不想跟你同流合污。

现在天下还是一副悲惨的情景,你却要来说什么太平盛世的事情来巴结上面,没有一点读书人的风骨,这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

他们看不起叔孙通的品行,耻于与他同伍,也不愿意跟他说话,恨不得跑到河边去洗耳朵。

叔孙通不生气,他笑着说:“你们真是迂腐的儒生,一点儿都不知道变通。”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了解我的价值。

人各有志,有人愿意固守成见,觉得这是守道,有人愿意因时而变,认为这是通达。无论哪一种其实都行,自己高兴就好。

叔孙通带着这30多个人来到了关中,连同皇帝左右随从和他的上百个弟子,他们在野外拉起绳子进行排练,行要平,列要直,前后左右一条线,每天都在认真练习,给大臣们打个样。就这么起早贪黑地练了一个多月,终于差不多了。

叔孙通邀请刘邦来参观,刘邦来看了一下效果,哟!不错。他非常满意,便让大臣们也来跟着学,开始彩排。

于是,郊外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情景:百来人在一块练习走队形,练习打躬作揖。指挥的人喊一声“走”,这些人昂首挺胸,攦手洋洋,走得快的踩了前头走得慢的人的脚;膀子甩得开的打到了左右人的身上。指挥的人喊一声“趋”,大家伙儿马上微弓着腰,低着头碎步小跑。有人跑得太快,一溜烟上去,一头撞上前头人的腰。有人跑得太慢,屁股挡住了后头人的脑袋。被撞的,大声骂别人没长眼睛;撞人的,大声骂着前头怎么跟乌龟一样慢。脾气小的瞪瞪眼就过去了,脾气火爆的忍不住老拳就抡上去。于是,纷扰扰,乱糟糟,地上打滚尘土高,周围的人立刻围成一圈看热闹,纷纷拍手叫好。叔孙通左拉右扯,急得满脸油汗。

就在这种芜杂的情况下,议程在缓慢得进行着。根据安排,公元前200年十月,汉七年开年的第一个月,各地诸侯和大臣们都要到朝廷来朝拜,届时将展示这次学习的成果。

十月在慢慢地接近,最后的期限即将到来,不知道叔孙通和大臣们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汉高祖七年十月在万众期待中终于到来了,很巧的是,长乐宫也在这时候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双喜临门,于是朝拜仪式开始举行了。各地的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来参加十月的朝会。

天亮之前,谒者出场了,他们是这场礼仪的引导者。谒者领着诸侯大臣们按照等级高低依次进入殿门,参加这次朝拜仪式的有各诸侯王、列侯以及文武百官。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梁王彭越。梁王彭越是国家的大功臣,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家的建立出了力流了汗,他是我们的大英雄。啊,大英雄咳嗽了,又咳嗽了一声,不好!梁王感冒了,他发烧咳嗽流鼻涕了!是他不习惯北方严寒的气候好,还是昨天晚上姿势不对又蹬被子了……他是个忠厚长者,是个老实人。此刻他一点也不知道,再过几年他就要被煮成肉酱,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呃!我们再来看别人。

紧随梁王的是淮南王英布。淮南王是个大枭雄,经过的大战无数,是名副其实的战场蛟龙。击秦军,攻巨鹿,破章邯,坑降卒,哪一战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看他威武的走姿,矫健的步伐,看他非洲雄狮般的头发,看他与众不同的脸——那是他独特的标志,在人群中他总是那么引人注目,那么的——有男人味!大家好好看看他吧,毕竟看一眼就少一眼,在他的余生里,在朝拜仪式上看到他就剩一次了,以后他就要造反了——呃!不用多作介绍,自己继续往下看吧!

大殿里排列着保卫宫廷的骑兵、步兵,陈列着各种兵器,插着各种旗帜,一派威严肃穆的景象。这时有人喊了一声:" 趋。"于是殿下的郎中们马上站到了台阶的两旁,每个台阶上都站着几百人,他们手持戈戟,威风凛凛地站着,虎视眈眈地盯着进入的人群。

大臣们按照功臣、列侯、将军,以及其他军官的顺序都依次站在西边,面朝东;丞相以下的名种文官都依次站在东边,面朝西。九行人设立了九个傧相,专门负责上下传呼。

最后,最重要的角色粉墨登场——皇帝的车辇从后宫出来了。经过一夜繁忙的工作,他已经很累了,但是为了这个朝拜仪式,他还是打起精神来到殿前。皇帝贴身的人员拿着旗子,高声喊话:“圣上驾到——”上千人的场地,顿时一片静默。

专职人员领着诸侯王以下直到六百石的官吏们依次向皇帝朝贺。从诸侯王以下,所有的人都诚惶诚恐,肃然起敬,一声也不敢乱吭。群臣行礼过后,又按照严格的礼法摆出酒宴。那些有资格陪刘邦坐在大殿上头的人们也都叩伏在席上,他们一个个按着爵位的高低依次起身给刘邦祝酒。等到祝过酒,谒者传出命令说:"停止。"这些臣子们赶紧又都伏身垂首,不敢仰视。哪一个稍有不合礼法,负责纠察的御史立即把他们拉出来,站到外边去。

整个朝会,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敢喧哗失礼。没有了吵闹喧嚣,没有了打架闹事,没有了肆意妄为,更没有了拔剑击柱。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一下,生怕被人叉到外边去。整个会议的中心都在刘邦身上,所有的人都在围着他转圈圈。

刘邦几乎要成仙了:“他的妈妈的!当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到现在才感受到,原来当皇帝这么好啊!”

有规矩,成方圆!

叔孙通立了大功,他让刘邦感受到了当皇帝的尊贵。刘邦拜叔孙通为奉常,专门负责宗庙礼仪,位列九卿之一,另外赐金500斤。既升官又发财,叔孙通这下发达了。

但叔孙通还有话要说:“我的这些弟子跟随我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次的礼仪没有他们也完成不了,希望陛下能给他们封官。”

不知道刘邦还有没有再给叔孙通点儿什么封赏。不久以前,刘邦要封赏陈平,陈平不肯接受,说这不是他的功劳。刘邦很纳闷,不是你的功劳,那是谁的?“

陈平说:“没有魏无知,哪儿来我的今天呢!”刘邦明白了,他向陈平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像陈先生,可谓不忘本!”也赏了魏无知。不知道叔孙通是不是从陈平那里得到了示。

不管怎样,叔孙通所有的弟子都进了宫,成了国家公务员。这批公务员大喜过望,因为除了身份的转变,他们的老师也把得到的赏金全部分给了他们。

“老师真是当今的大圣人啊!”这些公务员纷纷感叹道,再没有人在背后骂他们的老师了。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樊哙不仅是刘邦亲戚,还2次救了刘邦,为何刘邦却派陈平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刘邦

    "樊哙与吕后串通一气,陛下百年之后,樊哙会与吕后图谋不轨"本就对吕后干预朝政不满的刘邦,听到这句话深以为然,深思熟虑过后,刘邦决定采用陈平之计,让周勃去军中斩杀樊哙,以消除后患。但让人疑惑的是,刘邦本事平平,能够打下汉朝天下,全靠一帮老兄弟的誓死追随,而樊哙曾两次救刘邦于水深火热之中,单凭这份恩情,

  • 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刘邦的胜利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邦

    导语: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相信大家也非常的熟悉,他们两个用尽自己的才能在这个乱世当中崛起,两个人各显神通成为了当时天下的两个霸主。不过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掌握整个天下大事的权利,所以他们两个之间也开始了对战,虽然项羽不管在各方面都占尽了优势,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这不禁就让人感到疑

  • 他是刘邦一生最害怕的人,在刘邦死后,他还调戏了刘邦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刘邦

    作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也是具传奇色彩的。刘邦出身草莽但最终夺得天下,一路自然也不会那么的顺利。在当时的天下,最为强大的势力就是项羽了。也是因此,刘邦在入主咸阳之后,因害怕项羽对自己动手,才不得不主动撤了出来,让关羽先入关中。后来鸿门宴上更是险象环生,差点命丧于此。后来刘邦在蜀中之地养兵多年以

  • 曹操综合能力远在刘邦之上,为何不能像刘邦一样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邦

    秦朝末年,楚汉之争,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建立西汉。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形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尽管曹操以丞相、魏王身份实际控制了东汉朝廷,但曹操最终没有攒汉成帝。论综合能力,文治武功的曹操,能力远在地痞刘邦之上,那么,为何曹操没能降刘邦一样统一天下呢?第一,曹操气

  • 他原本可以成为刘邦,但是他不懂收复民心,结果自己成了大反贼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刘邦

    他原本可以成为刘邦,但是他不懂收复民心,结果自己成了大反贼大家都知道,大明王朝是被李自成灭掉的,估计就连李自成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可以灭掉一个朝代。其实,对于李自成来说,他还真就没想过要推翻大明王朝,撑死他的目标也就是能混个王爷当当,结果在他打败孙传庭之后,万万没有想到他很顺利的就进入了北京城,更没

  • 樊哙是刘邦的好兄弟,救过刘邦的命,为何刘邦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刘邦

    对于白手起家的帝王来说,清理功臣几乎是个“必修课”。这其中的代表人物无疑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比如刘邦,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基本上把功臣都干掉了,只有张良活到了善终。在刘邦干掉的功臣里,樊哙非常特别,因为樊哙对于刘邦来说,就像张飞跟刘备的关系一样。为什么好兄弟樊哙,刘邦也要干掉呢?据历史记载,

  •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是怎么处置刘邦的八个儿子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刘邦

    漂亮风骚的曹寡妇经营着一家小酒馆,刘邦常带朋友去吃吃喝喝。次数多了,两人眉来眼去。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邦敲响了曹寡妇的家门。干柴烈火一拍即合,但是曹寡妇极为清楚刘邦的秉性,并不想嫁给他。两人维持了多年的情人关系,曹寡妇为刘邦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刘肥。此后,刘邦又陆陆续续有了七个儿子。二子刘盈是皇后

  • 张良有什么过人之处,吕雉为什么没有杀了张良呢?

    历史人物编辑:墨文历史标签:吕雉

    这个问题并不奇怪,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王朝也罢,不管什么时候,总得需要一些具有大才华的人来支撑,总不能一旦社会安定,不分青红皂白,就都杀光了。而这些具有大才华的人,还必须具备几个特点才能够长久维持自己的生存地位。 一,忠心耿耿 这忠心耿耿,并不是你自以为忠心耿耿就可以,还得让你的“主公”觉得你忠心耿耿

  • 非武媚非吕雉,史上最狠皇后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吕雉

    文/老王武后“骨醉”王皇后与萧淑妃,吕后“人彘”戚夫人,与她血洗太子党、断腕殉夫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01天赞五年(公元926年)七月二十八,对辽朝述律平皇后来说,既是一个波诡云谲、杀机四伏的日子,又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因为,就在一日之前,她的王,她的男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了。死在了东征渤海国

  • 戚夫人被吕雉迫害时,其父掌握数万禁卫军,为何无所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吕雉

    我们知道刘邦在晚年的时候非常宠爱戚夫人,不仅如此甚至还想要废除吕雉的儿子刘盈的太子位置,立戚夫人的孩子当太子。为此刘邦还多次和大臣们商量这件事情,但是最后由于吕雉的家族势力比较大,最后保留了刘盈的太子位置。但是在刘邦死后,吕雉掌权之后逐渐就开始对曾经威胁到自己的的人展开报复,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人就是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