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吕思勉先生说卫青、霍去病不值一提,卫霍是庸才吗?

为什么吕思勉先生说卫青、霍去病不值一提,卫霍是庸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五千年桑田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3/12/25 4:42:19

卫青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他们在抗击匈奴的一系列战争中,大放异彩,名垂青史。但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很多文人史笔之下,对他们多有不屑。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武帝没什么真本事,只不过依仗了国力的强盛;用卫青、霍去病是因为他们是亲戚,却不用功臣宿将,对匈奴的胜利只是因为国力远胜匈奴,胜利是自然的。

按照这个逻辑,卫青、霍去病不是什么功臣宿将,裙带关系,不值一提之人,谁去打匈奴都一样能赢。可事实如何?

汉初,高祖刘邦冒顿30万大军围于平成,不得已开和亲政策,在实力不行的情况下,只能休养生息。

和亲只是一时之策,换来一段时间和平而已,匈奴想打汉朝还是照样打,只是暂时没有大规模入侵罢了。想要彻底摆脱被动挨打,只能是比别人更强。

汉初国策重在休养生息,却被吕先生说,文景二帝是平常人,没干什么事!

到了汉武帝,国力已经殷实,有了对抗匈奴的资本。

汉武帝是非常具有战略思维的皇帝,彼时匈奴占据了祁连山、焉支山、河西走廊等一带,这里都是水草丰美的广阔地域。出长安以西,直到中亚,近万里的土地成为匈奴的最佳草场。

如果让匈奴在这种环境下再发展几十年,后果可参考后来的蒙古!

汉武帝在张骞第一次侦查西域回来后,毅然将主战场从河北、山西、陕西北部一带,迁到陇西、河西一带,目的就是要夺回河西走廊和祁连山、焉支山,切断匈奴的战略通道。

这种战略的转变,不是一个没有真本事的皇帝能做的出来的。而战略的执行,需要真正有能力的人去实现。

汉武帝朝中,名气最大的将军可能就是李广了。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已经决定对匈奴用兵,但主帅不好决定,他认为卫青有能力,但是否就比“功臣宿将”要好?这需要对比。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史记》

此战出自史记,四路大军,人数相等,各万人,由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各领一路出征,结果却是公孙贺部迷路;公孙敖损失7000;李广全军覆灭,被俘后逃走;只有卫青攻入龙城,斩首俘敌七百,算是汉匈战争第一次大捷,可以看出之前汉朝被匈奴压得有多惨。这一战更多的应该是象征意义,和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差不多。

要说功臣宿将,那李广绝对是第一,不但成名已久,而且他在此前曾担任过北部七郡的太守,其中就有雁门郡,与匈奴有着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老司机李广不但没有胜利,还全军覆没,自己被俘。

卫青厉害,霍去病更是传奇。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六天中转战河西走廊五国(6天5战5胜),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后给匈奴右臂以重创,歼敌近九千人,获取匈奴祭天金人。夏,霍去病孤军深入,到达祁连山,杀敌三万余。

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精锐骑兵,步兵数十万,出定襄奔袭匈奴,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封狼居胥。匈奴远遁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势力可谓衰退到极点。

反观其他的宿将,能拿出手的功劳实在不多。汉武帝并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但面对匈奴的凶悍骑兵,这些功臣宿将确实没有卫青、霍去病表现的更好。

吕先生却将卫青、霍去病之功归结为裙带关系和好运气,如果一次打胜仗是运气,难道次次胜仗还是运气?

《史记》中写卫青、霍去病如流水记账,写李广却传说奇闻满篇,不能不说太史公偏向太大。卫青和霍去病无论是运气好也罢,还是能力强也罢,至少他们的战绩是在纸面上写的清清楚楚。如果你是汉武帝,在面对匈奴侵袭的时候,你会选择能打的卫青和霍去病,还是为了避免任人唯亲的名声,选择那些很难打得过匈奴的所谓功臣宿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卫青

更多文章

  • 临终前,汉武帝为何要下令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卫青

    汉武帝刘彻年轻有为,不爱慕荣华富贵,也不攀附王公贵族。一次汉武帝去平阳公主家做客,一头长发的卫子夫让汉武帝一见钟情,汉武帝不顾旁人劝阻将卫子夫娶回宫中,两人感情和睦三十八年,被传为一段佳话。可这段佳话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汉武帝在临死前,竟然下令将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全部诛杀。且不提卫青为汉朝击退匈奴骑

  • 汉武帝从不怀疑卫青,仅是因为他忠心耿耿吗?

    历史人物编辑:雨宸历史标签:卫青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不论是皇帝的亲属还是大臣,仿佛没有人可以将皇室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尤其是军队,而且在历史上,如果有哪个武将的权力过大,或者是掌握着重兵,他一定会成为皇帝清洗的对象,而且这些清洗也往往会带来非常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在汉朝时却有一个人非常例外,他的名字叫卫青,卫青的名字不用过多赘

  • 卫青去世汉武帝悲痛,赋谥号、亲选墓地,为何转眼却灭了卫家满门

    历史人物编辑:欢欢的奇幻旅行标签:卫青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涌现了多如星辰般的名将名帅,不过若论身世之坎坷、功绩之卓越、命运之传奇,有一位将军当仁不让可为第一,他就是汉武帝时的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青。他是私生子出身,是平阳府中低贱的骑奴,却在若干年后封侯拜将,娶了公主为妻,可谓是古代版的屌丝逆袭大翻身。他才智卓越,运气爆棚,在战场上如战神附

  • 一代战神卫青,如何从奴隶逆袭成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卫青

    点击蓝色☆关注我们卫青从奴隶,到一代战神他出身卑贱,是遭人鄙夷的私生子,却从奴隶逆袭成了战神,横扫匈奴、封侯拜将、战功显赫,七战七捷,使得漠北再无王廷,他就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青今天,历史哥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位威名远扬的大将军卫青的一生。坎坷的童年卫青,出生日期未知,卒于公元前10

  • 汉武帝临终前,为何要处死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卫青

    引言弹琴石壁上,翻翻一仙人。手持白鸾尾,夜扫南山云。鹿饮寒涧下,鱼归清海滨。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仙人》一、汉武帝任何事情都是有两个面的,汉武帝也不例外,在彪炳千秋的功绩之下,依旧有着一段让人感叹的历史。比如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汉武帝强行从民间征收了大量财富,而后将其投入到军事之中,这让无数百

  • 阅读《资治通鉴》:汉大将军卫青

    历史人物编辑:玺哥串串标签:卫青

    汉大将军卫青卫青是汉朝抗击匈奴的战争中有名的将领之一,他带领汉军数次大破匈奴,为汉朝疆土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这位战功赫赫的大英雄却有着极“不光彩”的出身。卫青和汉武帝的宠姬卫子夫是同母异父的姐弟。卫青的父亲名叫郑季,是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的一个小官吏。由于工作需要,郑季经常出入平阳侯府。一

  • 卫子夫年老色衰的时候,汉武帝爱上了一个宠妃,连卫青都害怕

    历史人物编辑:老泰迪讲历史标签:卫青

    汉武帝一生最著名的嫔妃有四个: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和钩弋夫人。不过说起来,汉武帝还有一个非常宠幸的妃子,这个妃子,连卫青都要对她礼让三分,那么这个妃子是谁呢?这个妃子就是王夫人。王夫人是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上出现的。这个节点就是卫子夫年老色衰的时候。汉武帝既然对卫子夫已经不再有兴趣,他自然就会移情

  • 汉武帝临死前,为啥会下令诛杀卫子夫和卫青的家人?真相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汗青史文V标签:卫青

    说到汉朝中争战沙场的大英雄,卫青,霍去病一定是首当其去。甚至还发出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志。卫青和霍去病也是少数的努力翻身的典型人物。他们都是靠着卓越的战功身居高位。不仅如此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还是汉武帝的皇后,这就更加巩固了魏家在汉朝的实力。卫子夫也很争气,后来还给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按理

  • 卫子夫失宠,卫青拿500斤黄金给她情敌祝寿,却保住了卫家的富贵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卫青

    做人要懂得察言观色,有眼力见的人才能够走得长远。汉朝名臣卫青之所以能够走那么远,除了卫子夫的帮助之外,懂得察言观色是他仕途顺畅的重要原因。汉武帝刘彻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同时,他也是个多情的帝王。汉武帝人生中的乐趣除了治理国家之外,剩下的便是四处搜寻美人了。汉武帝一生中有很多个红颜知己,期间也不

  • 龙城飞将,不用争论,就是卫青

    历史人物编辑:夜秦灵标签:卫青

    文韬武略惊变玄武门的唐太宗与卫国公李靖论兵时,对顶尖名将的定义概括为“韩白卫霍”,他们分别是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四人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足可封神。四人当中,卫青是从奴隶逆袭成战神的励志典范。卫青出身卑微,即使被母亲送到亲生父亲家中,亦不受父兄善待,沦为奴仆一样的存在,受尽苦难。一次,卫青随侍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