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华夏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与高祖爷刘邦、汉宣帝刘病己、光武帝刘秀并称汉朝四百年间最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北征匈奴、屯兵轮台、凿通西域、建立都护府为打造华夏雏形,立下不朽的功勋。
虽然史学界对汉武帝的丰功伟绩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精明能干,有人说他刻薄寡恩,也有人说他横征暴敛。悠悠前人事,后人尽可说。很多人聊起汉武帝时,往往围绕他的事业展开论述,很少有人知道汉武帝的婚姻状况,特别是他与陈阿娇皇后那段“金屋藏娇”的美谈,却不像常人想象的那样美好。
金屋藏娇是一场有预谋的婚姻
“金屋藏娇”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最早始见于班固的野史志怪小说《汉武故事》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此话是汉武帝刘彻八岁那年,初次见到表姐陈阿娇时所说的话,经过班固等大文豪的提炼总结,便成为“金屋藏娇”的美谈。
此时的刘彻名叫彘儿,从他嘴里说出“金屋藏娇”的话,实在令人感叹他的少年老成。即使放到现在,仍不失一句“把妹”的杀手锏。所以,很多历史学家质疑,年仅八岁的刘彻到底有没有说过此话,或者会不会有人暗地教他说这番话呢?故事还要从汉景帝刘启立储君一事说起。
汉景帝刘启在位多年,一直没有确立皇后,更没有指定皇位接班人,但他有两个十分宠爱的嫔妃,一个是刘荣的生母栗姬,一个是刘彻的生母王氏。栗姬是汉景帝最早宠爱的妃子,刘荣作为栗姬的长子,将来成为太子储君的概率最大。但是,刘荣的生母栗姬为人憨直,不善于处理后宫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大姑姐长公主(陈阿娇母亲)关系不太融洽。
长公主与汉景帝是同胞姐弟,她为人嚣张跋扈,又深得汉景帝的信赖,出入后宫跟进自己家一样。这些都不算什么,最令栗姬难以忍受的是,长公主经常收受后宫佳丽的钱财,替那些后宫嫔妃向汉景帝递话,如此一来便分走汉景帝对栗姬的宠爱,所以栗姬一直对大姑姐十分不满。
刘荣与陈阿娇年纪相仿,长公主眼看女儿快到待嫁的年龄,便想着讨好栗姬,把自己的闺女嫁给刘荣。将来刘荣登上皇位,自己便是皇帝的姑姑加丈母娘,仍然不失一生的荣华富贵。问题是栗姬不同意,她认为长公主人品不行,以前随意接受后宫的钱财,分割自己的宠爱,现在又想跟自己做亲家,此事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
长公主提亲碰壁的消息,被刘彻的母亲王氏捕捉到。她赶紧前去探望长公主,两人一拍即合约为亲家。长公主还放出狠话说,阿娇嫁给谁,谁就是太子。汉景帝刘启听说此事,专门设宴将刘彻和阿娇召来,“金屋藏娇”也因此诞生。后来果不其然,刘荣被贬为临江王,刘彻成为太子储君。
陈阿娇从金屋沦为长门买赋
金屋藏娇多么美好的爱情故事,但这份美好维持的时间相当短暂。汉武帝与陈阿娇婚后不久,双方的感情裂痕逐渐显现。陈阿娇时长公主的掌上明珠,长公主原本是强势的女人,连汉景帝刘启都要礼让三分,她教养出的女儿想必有过之而无不及。陈阿娇本性不坏,只是从小过着娇生惯养的生活,养成跟母亲一样骄纵的性格。稍有不顺心,便在汉武帝面前又哭又闹,搞得汉武帝十分厌烦。
后来汉武帝逐渐对陈阿娇失去兴趣,结识新欢卫子夫。面对竞争对手卫子夫,陈阿娇绝对不能容忍,想尽各种办法与汉武帝胡闹,甚至不惜采取巫蛊的方式。汉武帝深知自己能够坐上皇位,完全依仗陈家的运作,陈阿娇冲自己撒泼也无可厚非,但是巫蛊的手段实在令汉武帝难以容忍,最终一纸诏令废掉陈阿娇的皇后头衔,改立卫子夫为皇后。
失宠后的陈阿娇既懊恼又悔恨,此时才意识到刘彻不再是以前的彘儿,而是贵为大汉的天子。自己只有向他低头示好才能得以保全,陈阿娇随即找到汉武帝身边的红人司马相如,恳求司马相如替自己写一首“赋”来感动汉武帝,好让自己的夫君回心转意。
所以,金屋藏娇的爱情故事开始很美好,结局却很令人惋惜。汉武帝与陈阿娇作为大汉王朝最令人羡慕的婚姻,却因各种外因的掺入,使得婚后的感情十分不合。或许汉武帝真的爱过陈阿娇,那种“爱”仅仅是儿时那份“两小无猜”的纯真。从“金屋藏娇”到“长门买赋”,读史君认为:婚姻真的是需要在一起过日子,才知道到底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