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汉武帝之子刘弗陵是怎么死的?其实他有可能是自杀

历史上汉武帝之子刘弗陵是怎么死的?其实他有可能是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也劲爆 访问量:1388 更新时间:2023/12/10 21:43:52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八月,汉武帝给小儿子刘弗陵留下的辅政大臣上官认为皇帝站在霍光那一边,对自己十分防备,狗急跳墙的他决定使出最后一招:谋反。

上官桀的谋反计划是这样的:由皇帝的姐姐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在酒席间伏兵格杀霍光,然后废掉刘弗陵,改立武帝的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为皇帝,刘旦则答应事成之后封上官桀为诸侯王。

上官桀认为杀一两个人就能得天下,这看起来当然是一个傻瓜般的计划。然而,更异想天开的人是他的儿子上官安,上官安的计划更进一步:等刘旦来了就再把他杀掉,然后由上官桀做皇帝,他上官安就是当朝太子。

上官安想到如此一来自己就是这个天下未来的主人了,顿时觉得飘飘然起来,恨不得马上就以“朕”自居。这时,身边的人提醒他:“那现在的皇后,你的女儿怎么办?”

上官安不以为然:“皇后再风光也只是一时的事情,她现在是皇后,地位尊贵,可等哪天皇帝宠幸了其他的妃子,她得不到皇帝的宠幸了,这个皇后对我来说有什么用?”说完还哈哈一阵大笑。

由此看来,上官一家不仅愚蠢,而且无情,这样的人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果然,谋反还没开始,消息就随着上官安爽朗的笑声传了出去。

最先知道这个消息的是盖长公主的一个舍人,然后消息又七转八转地传到了谏大夫杜延年的耳朵里,杜延年马上把上官桀联合燕王准备谋反的事情告诉了霍光。

霍光哪里会犹豫,他一面禀报皇帝,一面派人把上官桀、桑弘羊和丁外人的三族都抓了起来一并杀掉。盖长公主一看情况不对,也赶紧上吊自杀了。

接着,霍光又把平时和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关系好的那些大臣,包括苏武在内,也一并该罢免的罢免,该降职的降职处理完朝廷里的这些人,霍光以皇帝的名义下诏燕王,让他放老实点。

刘旦这个人也就自我感觉良好,老是叫嚣着要起兵要做皇帝,其实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等皇帝的诏书一到,刘旦知道事已不可为,干脆就上吊了。

霍光也因此顺利地铲除了上官桀和桑弘羊两个辅政大臣,又提拔了自己的亲信张安世做车骑将军、光禄勋,充当自己的副手,把国家的权柄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唯一躲过一劫的是上官皇后,因为她年纪小没参与谋反,而且是霍光的外孙女,也没人进一步追究她,继续让她做着皇后。

霍光把控着朝廷的实权,事情做得还算漂亮,他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发展了生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对外也屡有建功。

元凤三年,霍光派范明友征乌桓,斩首六千余,第二年又派傅介子平定了楼兰。在这一时期,朝廷上下显现出一派“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景象。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国家国内政治稳定、朝中大臣能干、边境安定,而当朝的皇帝又聪明早慧,按理说,一个盛世王朝来临的必备条件都已经具备,只等着年轻的刘弗陵如同他的父亲刘彻一般,去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

然而,历史在这里又莫名其妙地拐了个弯,问题出在了最关键的人—皇帝刘弗陵身上。

时间到了元凤四年,这一年春天,刘弗陵正式举行了元服仪式(成年礼)。这标志着他可以作为一个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人君来治理国家了,而且刘弗陵不同于一般的皇帝,在处理上官桀诬告霍光一事的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是众所周知的。

虽然以往的政绩主要是霍光的功劳,但作为皇帝,刘弗陵的贤能众人也是看得出来的。这样一个贤君胚子,要按当时老百姓的要求,恐怕是要提早出来亲政的。

可奇怪的是,他在元服之后居然继续委政于霍光。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正是精力旺盛、无处发泄的时候,刘弗陵又不是昏庸之人,该他亲政的时候不去亲政,那他去干什么了呢?

答案历史并没有留给我们。

元凤五年和六年,除了偶尔出来宣布减减赋税之外,对于国家和社稷,基本上没见刘弗陵有什么举动,社会活动的劲头还不如当年六七十岁时的刘彻。在转过年去的(公元前74年)四月,刘弗陵一病不起,很快就在未央宫驾崩了。

历史上短命的皇帝有的是,单就汉朝说,惠帝刘盈死的时候也是二十三四岁,可刘盈是长期积病在身,又沉溺于酒色,而刘弗陵平时生活规律,没听说有什么不良嗜好,也不像霍去病那般长期劳累,怎么刚二十一岁就病死了呢?

对于刘弗陵的病,史书上记载得相当含糊,也许,真就是一场意外,天妒英才罢了。

但我想,对刘弗陵来说,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也许过得困苦,原因在于他太过聪明了。虽然当年霍光和上官桀、燕王等人争权的时候,他倒向了霍光一边,可等处理掉张扬跋扈的上官桀等人之后,刘弗陵才发现,在把持朝政、架空皇帝方面,霍光同样不是省油的灯,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这个时候霍光大势已成,其声望和地位早已不是他刘弗陵一个孤家寡人可以动摇的,这才有了刘弗陵成年后依然委政于霍光的举动。

这就是早慧的悲哀,如果换成另一个人,能够就这么浑浑噩噩地混日子,没准还能多活两年,但聪明的刘弗陵也许从身体到心理都实在无法承受这种折磨,所以他选择了某种形式的对抗行为,从而导致了自己的早死。

参考资料—《汉书·霍光传》

标签: 刘弗陵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这其中有何蹊跷?来看看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刘弗陵

    汉武帝晚年多病,疑神疑鬼,有一次梦见数千木头人打他,醒后病倒,他认为是臣下吏民诅咒所至,于是出现巫蛊之祸,他派江充去调查,先后害死数万人,其中包括丞相公孙贺父子,武帝亲女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卫皇后的侄子卫忨等显贵人物。后来有人告发太子宫中有木偶人,诬太子刘据在诅咒武帝,皇太子刘据被迫假传圣旨捕斩江充

  •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每个都很优秀,为什么最后要选择刘弗陵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品文史汇标签:刘弗陵

    因为只有刘弗陵可以选了,最年幼的刘弗陵,是汉武帝心中唯一一个“净土”。在刘弗陵之前,汉武帝是有过“太子”的。和历史上那些许久都生不出儿子的皇帝不同,汉武帝拥有了嫡长子刘据后,立马把刘据立为储君,而刘据此人颇有昔日“信陵君”的风范,门客众多,智慧超群,深得汉武帝喜爱,虽然有时候二人政见有所冲突,但刘据

  • 刘弗陵不是汉武帝的亲儿子,为何汉武帝要立他为太子?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车解读标签:刘弗陵

    汉武帝选择刘弗陵为太子,说起原因,可能要从刘弗陵的母亲说起吧。钩戈夫人是汉昭帝之母,钩戈在出生的时候手掌是一直握着的,十几年后汉武帝路过钩戈的出生地,当时天有异象,汉武帝就猜测有奇人在此,那奇人便是钩戈夫人了,钩戈夫人因此而被汉武帝所召见,她被召见的时候手中握着玉钩,因此在她入宫后被称为钩戈夫人。钩

  •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长子,反而让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刘弗陵

    汉武帝跟孙权很像,都是在位时间超级长,造成太子在位时间太久,中间生变,于是父子生隙,酿成惨祸。汉武帝与太子兵戈相向,孙权赐死太子,都是人间悲剧。太子死后,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长子,反而让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继位呢?当时有资格当太子的是三个人。刘旦,刘胥和最小的刘弗陵。刘旦能力是有,但为人轻佻,不是当皇帝

  • 有人说汉昭帝刘弗陵并非汉武帝的亲生儿子,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刘弗陵

    汉武帝临终之时不止有汉昭帝一个儿子,彼时燕剌王刘旦、广陵厉王刘胥都还活着!换言之,汉武帝并不是没得选择、只能让汉昭帝继承皇位。只要对汉昭帝的血统有一丝疑问,恐怕汉武帝绝对不可能放弃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而让一个血统存疑的所谓“儿子”继承皇位吧?除非他脑袋进水了……更何况,汉武帝还有那么多亲兄弟、那么多

  • 汉武帝有6个儿子,个个都很优秀,为何最后选择刘弗陵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刘弗陵

    西汉建立后,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每一届的皇帝都是非常有最为的,从开创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打退匈奴,开阔疆土,都是很棒的,皇帝选择的继承人也都非常优秀,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汉武的六个儿子个个都很棒,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刘弗陵这个年幼的皇子当继承人呢?其实看看汉武帝而自己的结局就知道了,当年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术的

  • 汉武帝刘彻晚年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什么杀了弋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刘弗陵

    由于汉武帝刘彻的性格,汉武帝一生中有两个宠儿,一个是江山,一个是红颜知己。他爱江山胜过爱美人。刘弗陵死前年仅八岁,其母勾宜夫人正值盛年。国家从古至今内乱的原因,都是因为主人年轻,母亲年老。女主霸道嚣张,谁也拦不住。吕后的故事是这样的。汉武帝怕勾宜夫人成为汉朝的第二位吕后,引起汉朝的混乱,就立刘弗陵为

  • 刘弗陵并非汉武帝亲生?那为什么要被立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刘弗陵

    汉武帝刘彻作为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一位青史留名,文韬武略出众的能人。他在位五十四年间,留下许多功绩。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同姓诸侯,巩固了统治。而对人才的不拘一格的采用也打破了等级制度。他出兵匈奴,征服海外,设置郡县,命张骞出使西域,为西汉疆域的统一扩大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一位英明的君

  • 汉武帝为什么立非亲生的刘弗陵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刘弗陵

    太子名叫刘氏,是汉武帝和太后卫子夫的儿子,也是他最宠爱的儿子。然而,刘居却因落入巫术祸害而死于恶人江充的陷害。太子刘举冤死之后,按照立嗣和长辈的顺序,太子之位本该属于他。然而两年后,汉武帝久久未动。太子之位一直空缺,刘丹的心也空缺。对于刘弗陵是不是韩武的亲生儿子,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勾宜夫人是汉武

  • 汉武帝为何让幼子刘弗陵接班,其他皇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今夜不设防标签:刘弗陵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政权上,中央设置中朝,巩固皇权;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