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刘弗陵继位的前后,汉朝面临两个巨大的问题,一个是经过数年讨伐而依然是汉朝外患的匈奴,另一个则是由于经年累月应对庞大的军费以及汉武帝夸张的私人开销,造成国力衰退,民不聊生,民变四起的内忧。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聪慧且年长的燕王刘旦,力能扛鼎的广陵王刘胥二子,竟然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年仅七八岁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继承庞大又问题不断的帝国。
那么刘弗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会被汉武帝选中?
汉武帝选中刘弗陵,除了刘旦刘胥二人有不可取的缘由之外,更多的是刘弗陵本身具有的优势,使得汉武帝对其寄予了厚望。
一、类我
刘弗陵还未出生时,就已经俘获了汉武帝的心。
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赵婕妤,在初遇到汉武帝时,就被塑造成了不同于凡人的神仙模样。先是有汉武帝迷信的方士为刘弗陵母亲赵婕妤造势,说赵婕妤居住的地方有奇女。找到赵婕妤后,又因赵婕妤双手长时间握拳不能自主打开,被汉武帝触碰之后,立刻能伸缩自如,这让信奉神仙,追寻神迹以求获得长生的汉武帝,对赵婕妤颇具好感,将其带回长安,倍加宠幸。
然而,到了刘弗陵三四岁时,汉武帝却将这位身上带有数种不同神迹的女子,囚禁致死。
迷信方士神仙的汉武帝做出这些截然相反的举动,都是为了增强幼子刘弗陵独立掌控大权的基础。尤其是在汉武帝得知刘弗陵和上古圣贤尧帝一样,都是被怀胎十四个月而生时。为此,汉武帝特意下令建造了尧母门,为还在襁褓中的刘弗陵造势。
而在此时,离巫蛊之祸的发生还有三年的时间,卫子夫卫皇后所生的戾太子刘据,已在太子之位上呆了足足28年的时间。
当初汉武帝初为人父,初有子嗣,下大力气对太子培养,先是以名臣名师教导,而后刘据稍稍年长建造博望苑,允许他凭自己的喜好结交宾客,树立威望。
但得到的后果却是,太子刘据很有可能参与了巫蛊,来诅咒汉武帝,从而快速继位。进而父子生疑,兵戎相见,最后父子二人天人相隔。
有了这些的教训,还有发生在赵婕妤和刘弗陵身上的神迹,汉武帝定然会主动引导和启发刘弗陵。
最终,汉武帝形成了他经常挂在嘴上的局面,刘弗陵“类我”。
二、聪慧且隐忍
汉昭帝继位的前后,在他之上有雄武的父亲汉武帝刘彻,执政时有名臣霍光,在汉昭帝之后有贤君汉宣帝刘询。到了今天,继承其皇位仅有27天且闻名当今的汉废帝刘贺,他的名气同样盖过了汉昭帝。
汉昭帝似乎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人。
然而,享国210年的西汉,共有两次盛世,文景之治以及“昭宣中兴”。
可是在印象中,昭宣中兴由于汉昭帝当时过于幼小,这里面的功劳大都算在了霍光和汉宣帝刘询的头上。
其实,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就是以汉昭帝在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处死上官桀等人为分界线。
在分界线之前,汉朝虽然以大将军霍光为主,但是由于上官桀和上官安父子为外戚与长公主丁外人两方结成了同盟的关系,霍光并没有掌控着全局。与此同时,出身为商人的桑弘羊担任御史大夫,主管着全国风纪以及之前对汉朝的经济处于主管的地位。
实际上,霍光在“昭宣中兴”的前期中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为了施行自己的政策,对桑弘羊进行打击,霍光为此还促成并召开了“盐铁会议”,攻击桑弘羊。之后,才争得汉昭帝的同意,废掉了榷酤官,部分地区停止了对铁器的专卖,其他政策却照搬不动。时间是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离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被杀仅有一年的时间。
盐铁会议之后,上官桀刘旦等人和霍光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起来,屡遭霍光打击的桑弘羊也加入到其中。随之发生了刘旦上书告发霍光擅权的事情,请求汉昭帝治罪霍光。
此事是以汉昭帝兄长燕王刘旦的名义发起,上官桀等官员在汉昭帝面前不断阐发霍光其他的罪证,加重霍光的罪名,得知消息的霍光甚至都不敢进宫面见汉昭帝辩解,一直徘徊在“画室”中。
直到汉昭帝下诏召见,霍光才敢入内,刚见到汉昭帝立刻就摘下代表身份地位的冠帽,磕头请罪。
汉昭帝在此时仅用一句话,就化解了霍光的罪名。
上(汉昭帝)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将军之广明都郎,属耳;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将军为非,不须校尉。”是时,帝年十四,尚书左右皆惊,
由于汉昭帝的信任和扶植,霍光才在最后击败上官桀等人,自己独揽大权。
但是,汉昭帝的聪明霍光是领教过的,霍光虽大权独揽,却不敢有过分的举动,对于一些重要的位置,他请示汉昭帝任用有清名的官员,而在不起眼的官职上,才敢提拔自己的亲信。
这些都被汉昭帝隐忍下来,一再升赏刘姓诸侯王,加强宗室的力量。同时只是升迁与霍光一同在汉武帝身边,小心谨慎侍奉多年的张安世来限制霍光。
然而,还未等汉昭帝准备大展拳脚,汉昭帝便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将权力下移。
盐铁会议之后六年,张安世被提拔上来并封侯不到一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便病死,时年二十一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