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被处死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终不负天下苍生!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终不负天下苍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懿凡凡 访问量:3656 更新时间:2024/2/14 20:11:04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作为开国功勋而名留青册,被奉为“神帅”的,韩信无疑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其中最为璀璨的存在之一。

萧何,作为韩信的伯乐,既成就了韩信,又毁了韩信,韩信死后,萧何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世人对韩信一生的评价。

如果要解读韩信一生,那么一定离不开一个人,那个改变了他一生的人——萧何。

韩信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自身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重重的墨彩,其军事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他相关的典故更是高达数十个。

对于汉王朝的崛起,韩信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就连刘邦也称赞韩信战无不胜。韩信用兵如神,所指挥的经典战役更是数不胜数,被后世尊称为“兵仙”。

可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前半生却过得并不如意,甚至是饥寒交迫、穷困颠簸,一度遭人嘲弄,最严重时还受人胯下之辱。直至后来被拜为大将军,才算出人头地,苦尽甘来。可他未曾想到,从当上大将军的那一刻起,也就决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从嗟来之食过日到封侯拜相,再到入狱被杀,其短短三十六年的人生相比与常人,不可谓不精彩。

韩信自幼熟读兵书,心有大志。早在初期就展现出与常人的异样。最早,身为平民,却身佩长剑;后放纵不羁、不拘礼节,终致穷困潦倒,惨淡度日。

天下大乱后,觉得时机已到,是时候闯出一番事业,便去投奔楚王项羽,想要一展才华,助项王夺取天下,成就自己的一番丰功伟业。

奈何不得赏识,多次献计,项王均不采纳。在项羽手下得不到重用,只任他一个执戟郎中之职,时日一长,韩信心中很是愤慨,并且发现项王是一个存在“妇人之仁”的人,并不适合作为一个称霸天下的君主。

于是便转投汉王刘邦。

来到汉营,韩信遇到了他一生中的贵人萧何,萧何慧眼识英雄,极其赏识韩信,便向汉王刘邦推荐韩信,谁知汉王却看不起韩信,只肯给他个粮草官的职位。

在任粮草官时,韩信积极地表现自己,将粮草一事管理得井井有条,并推陈出新,改革了粮草管理办法,可还是得不到汉王的赏识。

此时的韩信心如死灰,浑噩度日,出去饮酒作乐,却犯下军法,便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逃出了汉营。

幸得萧何连夜追回韩信,并力劝刘邦将韩信拜为大将军。此后韩信才实现了他的一生理想抱负。

被拜为大将军的韩信向刘邦阐述了安定天下的良策。韩信言,项羽任用亲信和偏爱之人,将他们分封诸王,诸侯对此愤愤不平;身性残暴,坑杀二十多万秦军,令天下人胆寒,秦国人更是对项羽恨之入骨;项羽现虽为天下人的领袖,实质上却已失去民心。

反观汉王您,爱护子民,存仁义与秦人心中,如今之言大王起兵攻打三秦的属地,自可得到当地秦人的呼应。此后徐徐图之,可得天下。

汉王深深认可韩信的方略,便将起兵之事全权交付韩信。

韩信首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率领汉军在项羽进攻田荣的时候,趁机出兵函谷关,以修缮秦岭栈道为掩护,派兵陈仓,击败章邯。此战之后,韩信天下闻名。

之后韩信开始了他辉煌的征讨之路,“睢水之战、井陉之战、妙计灭齐、平定四国、击败项羽”。

汉六年刘邦听闻韩信要起兵谋反,便假借游览云梦泽之名,擒获韩信。但最终看在韩信有着不世之功的份上,将他贬为淮阴侯。

实则此时的韩信并无谋反之意,有人劝说他起兵谋反,他一口回绝,认为汉高祖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不能背信弃义。司马光评价韩信为:“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单论对汉朝的开国贡献,第一人非他莫属。可是树大招风,司马迁评论韩信是“伐功矜能”。古来多少开国功臣不得善终,韩信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位。

“功高震主”的韩信,因被贬和猜忌,终生怨恨。时值陈豨谋反,韩信作为陈豨内应,打算假传诏书赦免罪犯和奴隶,让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但不曾想消息走漏,自己也被吕后和萧何所擒。

据说象棋就是韩信在狱中所创,韩信自知将要身死,不甘心自己所学不曾留于世,便将自己对于兵道的理解记录下来,以方框为界,中间画有界限,界限两边为战。

方框中划出三十六个小格,将战场各个关系写出,一共十六种,包括将(帅)、仕、相、车、马、兵。按照各自比例摆放在格子之中,规定其行走方式。

一代“兵仙神帅”,因小瞧了吕后及信任萧何,一代战神就此陨落。被吕后擒获后,关押在狱中。狱中韩信曾言:“打完兔子杀猎犬,射尽飞鸟折良功”。直言后悔没有听从别人劝说早点起兵反叛。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看着这个自己亲自推荐的“大将军”,心中万感交集,不禁仰天长叹:“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

作为同样是汉初三杰的萧何,打心底里明白,韩信之功远超他和张良二人,当初“月下追韩信,力荐大将军”,此刻韩信却死在自己手中。然而,他却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认为韩信如今的存在已威胁皇位的安定,他身为汉臣必须忠于汉朝,忠于天子。

历史洪流,潮起潮落。韩信和萧何无疑是汉初时的弄潮儿,纵观韩信的一生,早年穷困屈辱,寂寂无名;中年打败项羽,战无不胜,名震天下;晚年蒙受冤屈、被迫反叛,却未曾起事而身死牵连三族。

而作为韩信伯乐的萧何,既成就了韩信,却为了维护安定统一的国家局面而设计杀掉了韩信。两人的恩怨纠葛、是非对错只能留给后人去评论了。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萧何最终能够得以善终,确实让人很佩服,原来是因为这些?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萧何

    很多熟悉历史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身为帝王,因为权力很大的原因,基本上不允许有人能够越过他们的权利,所以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最终也很难善终,比如在刘邦时期他在做上皇帝,尤其是晚年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曾经有很多跟随他的人都没有能够得以善终,都被他杀死了,还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让人很疑惑的就是萧何

  • 沛县起兵时,萧何名望更高,为何众人却拥戴刘邦当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萧何

    表面上看,是萧何害怕失败牵连家人,遭到灭族;深度追究的话,则是萧何能力体系有限,驾驭不了刘邦的那些好友。一、萧何是书生,害怕牵连家人俗话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意思就是他们太过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缺乏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勇气,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萧何就是这类人。萧何在沛县相当有影响力,一度还有到咸

  • 本是刘邦上司的人才萧何,因何会甘愿奉刘邦为主?

    历史人物编辑:莹莹美食记标签:萧何

    他在年轻的时候,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能,在王朝内部担任一定的官职,他自身有着许多的优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极深,而且他的性格非常好,善于与人进行沟通与交往。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二人都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而且当时刘邦从官职上来看,还是他的下属,当时刘邦因为还没有定性,以至于在生活中时常招惹各种麻烦,每次都

  • 刘邦称帝后打击开国功臣,萧何功高盖主,为何能够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萧何

    刘邦称帝后,大肆抨击开国功臣,萧和恭大如天主。为什么他的结局很好?.因为开国国王首先看到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否稳固,是否受到威胁。那么当权的萧何是如何独善其身的呢?1、萧何是刘邦的上司,也是刘邦的恩人萧何和刘邦是老同乡,都是沛县人,只是萧何比刘邦更早入朝做官。萧何任沛县大夫

  •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像萧何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萧何

    咱们常说成也萧何败萧何,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也是如此呢,小编就来盘点下。第一位,庞涓,此人跟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可是说是正经的师兄弟,按理说两个人应该互协互住,共图大业,可是庞涓呢,先出道,身居高位后,想着师弟还没着落,就派人请孙膑,孙膑来了以后,那才能比他还高一截,就嫉妒了,然后就献谗言,把孙膑

  • 霍去病与匈奴作战6年,匈奴人为他写了一首诗,道尽辛酸泪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霍去病

    自从匈奴这个强国诞生在大草原上的第一天起,它就与中原王朝爆发了接连不断的战争。从秦朝到西汉中期,这场战争被推向了高潮,最初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杀敌十万夺取700里的河套地区,匈奴被打得没了脾气,胡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抱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蒙恬也被秦二世胡亥下诏处死,匈奴人乘此时机回到河

  • 霍去病:年少轻狂,却有天纵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在17岁的少年正当时,打出千秋功业,万里江山。有一次,汉武帝问“要不要学兵法?”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不治学古兵法。”,用现代话讲就是打仗是随机应变的事,学死板教条没有用处。就是这么的狂,感觉长安城都容不下他的抱负。于是,他干脆率领八百名轻骑,深入大漠,长途夜袭匈奴,最后是歼敌两千,军队全身而

  • 北击突厥、东征高丽,李世民的“霍去病”为何被冤成“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霍去病

    大唐李渊父子在马背上征服天下,初唐名将如云,除了二李、尉迟恭等人,李唐宗室人员也有许多名将,例如李神通,李孝恭和李道宗。其中李道宗是一代名将,打遍天下,西灭吐谷浑,东征高句丽,北击突厥,亲自护送文成公主去西域,可惜晚年惨遭千古奇冤,一代名将结局悲惨。也有很多历史剧丑化了他的形象,实在令人惋惜。锋芒锐

  • 也谈战神霍去病,从平常得非常的角度去看待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霍去病

    提起战神,所有人都会往战神辉煌的战果去津津乐道,此文分析的重点更从战神不经意的扬名立万的第一仗,希望成为众人对战神理解的启示录。霍去病将军对霍去病将军的研究,只说辉煌的战功而不提平常的事迹,那就是犹如阻止未来战神的横空出世,故此文,我着墨重点,就谈平常之事,不讲非常之功。提起霍去病,就得回到汉武帝的

  • 霍去病远征匈奴归来后为何暴病身亡?名医张仲景给出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霍去病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英年早逝的名人,比如孔子名徒颜回,只活了40岁;兵仙韩信只活了35岁;名士贾谊只活了33岁;东吴周瑜只活了36岁;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只活了26岁。今天,小编要说一个比他们都更早去世的大人物,那就是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归来后突然去世,年仅23岁,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霍去病,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