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有一后人,生前一心要当和尚,晚年混的没饭吃饿死

萧何有一后人,生前一心要当和尚,晚年混的没饭吃饿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薇言浅谈 访问量:669 更新时间:2024/2/14 18:18:51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作,从杜牧的诗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南朝佛教是非常的兴盛的。

南北朝时期,不光民间的佛教大盛,而且还受到皇帝的推崇,南朝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萧何的后人),不光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吃斋念佛的,极力倡导发展佛教的皇帝。虽然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位信奉佛教的皇帝,比如像武则天,但是没有一位像梁武帝这样身体力行的。

梁武帝信奉佛教,痴迷到什么程度呢?宋朝时期有一位皇帝宋徽宗,宋徽宗痴迷艺术把自己的江山社稷给丢了。梁武帝痴迷佛教,三次出家当和尚,即舍身,又舍财。每一次出家,把自身所有的身资全部捐给寺庙。

梁武帝在公元527年,公元529年,公元547年,三次舍身入寺庙。最短的一次是四天,最长的是长达37天。而每一次朝廷都需要用重金将梁武帝从寺庙中赎回。寺庙也因他获得了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感觉是被寺庙绑架一样,俗话说,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可成佛,只可惜梁武帝执念太重,被自己的佛念绑架无法自拔。

南朝时期的寺庙非常多,梁武帝也在位期间,佛教鼎盛一时,光在建康城内外(南朝都城),就有佛寺500多所,僧尼高达10万人之众。梁武帝在公元504年,曾经亲自率领了寺庙的两万僧俗,在重云殿的重云阁撰写了《舍道事佛文》。

汉武帝一心崇拜佛祖,却荒废了自己的朝政,也因此而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的激化,而梁武帝又没有花心思去平复民间的这些矛盾,从而让自己的江山一落千丈。

梁武帝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但是到了梁武帝晚年,因为心不在朝政上,政绩走下坡路,而且他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失策。汉武帝早年没有子嗣,所以呀,就把他的侄儿萧正德过继到了他的下面。但是不巧的是,后来梁武帝自己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萧统

于是就封了萧正德为西丰侯,将萧统改立为太子,这让当时的萧正德心里愤愤不平。不巧的是,正在这个时候,东魏大将侯景因为和政敌高欢不和,所以去投靠了梁朝。被梁武帝封为河南王。

这个侯景是一个阴险狡诈之人,看到南朝皇族矛盾重重,于是认为有机可乘,就勾结了萧正德,起兵发动政变。答应萧正德成功后让他做皇帝,最后叛军攻打进了建康城,围住了宫殿。不仅如此还引武湖水去漫宫城。梁武帝这位吃斋念佛的和尚皇帝,被困在宫殿中,一筹莫展,也没有人敢去过问他,于是这位皇帝最后竟然给活活饿死在宫里。

《中华野史境鉴》记载:“太清三年(公元549年)3月,侯景攻下宫城,萧衍饮食断绝,口中苦涩,连呼:蜜!蜜!”,梁武帝最后饿死在净居殿,时年86岁,而罪魁祸首萧正德也没有坐上皇帝,最后被奸贼侯景给杀了。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韩信被处死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仰天长叹:终不负天下苍生!

    历史人物编辑:刘懿凡凡标签:萧何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作为开国功勋而名留青册,被奉为“神帅”的,韩信无疑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其中最为璀璨的存在之一。萧何,作为韩信的伯乐,既成就了韩信,又毁了韩信,韩信死后,萧何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世人对韩信一生的评价。如果要解读韩信一生,那么一定离不开一个人,那个改变了他一生

  • 萧何最终能够得以善终,确实让人很佩服,原来是因为这些?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萧何

    很多熟悉历史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身为帝王,因为权力很大的原因,基本上不允许有人能够越过他们的权利,所以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最终也很难善终,比如在刘邦时期他在做上皇帝,尤其是晚年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疑心很重的人,曾经有很多跟随他的人都没有能够得以善终,都被他杀死了,还是以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让人很疑惑的就是萧何

  • 沛县起兵时,萧何名望更高,为何众人却拥戴刘邦当老大?

    历史人物编辑:爱历史晓东标签:萧何

    表面上看,是萧何害怕失败牵连家人,遭到灭族;深度追究的话,则是萧何能力体系有限,驾驭不了刘邦的那些好友。一、萧何是书生,害怕牵连家人俗话说,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意思就是他们太过于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缺乏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勇气,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萧何就是这类人。萧何在沛县相当有影响力,一度还有到咸

  • 本是刘邦上司的人才萧何,因何会甘愿奉刘邦为主?

    历史人物编辑:莹莹美食记标签:萧何

    他在年轻的时候,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能,在王朝内部担任一定的官职,他自身有着许多的优点,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极深,而且他的性格非常好,善于与人进行沟通与交往。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二人都没有任何的可比性,而且当时刘邦从官职上来看,还是他的下属,当时刘邦因为还没有定性,以至于在生活中时常招惹各种麻烦,每次都

  • 刘邦称帝后打击开国功臣,萧何功高盖主,为何能够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萧何

    刘邦称帝后,大肆抨击开国功臣,萧和恭大如天主。为什么他的结局很好?.因为开国国王首先看到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否稳固,是否受到威胁。那么当权的萧何是如何独善其身的呢?1、萧何是刘邦的上司,也是刘邦的恩人萧何和刘邦是老同乡,都是沛县人,只是萧何比刘邦更早入朝做官。萧何任沛县大夫

  •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像萧何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张祥说历史标签:萧何

    咱们常说成也萧何败萧何,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也是如此呢,小编就来盘点下。第一位,庞涓,此人跟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徒弟,可是说是正经的师兄弟,按理说两个人应该互协互住,共图大业,可是庞涓呢,先出道,身居高位后,想着师弟还没着落,就派人请孙膑,孙膑来了以后,那才能比他还高一截,就嫉妒了,然后就献谗言,把孙膑

  • 霍去病与匈奴作战6年,匈奴人为他写了一首诗,道尽辛酸泪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霍去病

    自从匈奴这个强国诞生在大草原上的第一天起,它就与中原王朝爆发了接连不断的战争。从秦朝到西汉中期,这场战争被推向了高潮,最初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杀敌十万夺取700里的河套地区,匈奴被打得没了脾气,胡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抱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蒙恬也被秦二世胡亥下诏处死,匈奴人乘此时机回到河

  • 霍去病:年少轻狂,却有天纵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樊建科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在17岁的少年正当时,打出千秋功业,万里江山。有一次,汉武帝问“要不要学兵法?”霍去病却说“顾方略何如不治学古兵法。”,用现代话讲就是打仗是随机应变的事,学死板教条没有用处。就是这么的狂,感觉长安城都容不下他的抱负。于是,他干脆率领八百名轻骑,深入大漠,长途夜袭匈奴,最后是歼敌两千,军队全身而

  • 北击突厥、东征高丽,李世民的“霍去病”为何被冤成“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霍去病

    大唐李渊父子在马背上征服天下,初唐名将如云,除了二李、尉迟恭等人,李唐宗室人员也有许多名将,例如李神通,李孝恭和李道宗。其中李道宗是一代名将,打遍天下,西灭吐谷浑,东征高句丽,北击突厥,亲自护送文成公主去西域,可惜晚年惨遭千古奇冤,一代名将结局悲惨。也有很多历史剧丑化了他的形象,实在令人惋惜。锋芒锐

  • 也谈战神霍去病,从平常得非常的角度去看待

    历史人物编辑:花花史界标签:霍去病

    提起战神,所有人都会往战神辉煌的战果去津津乐道,此文分析的重点更从战神不经意的扬名立万的第一仗,希望成为众人对战神理解的启示录。霍去病将军对霍去病将军的研究,只说辉煌的战功而不提平常的事迹,那就是犹如阻止未来战神的横空出世,故此文,我着墨重点,就谈平常之事,不讲非常之功。提起霍去病,就得回到汉武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