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整个官僚机构贪赃枉法成风,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苦不堪言,卖儿鬻女不过一件寻常事。几乎所有的外戚(皇后娘家人),都疯狂聚敛民脂民膏,生怕晚了一步就被别人抢走。
在这个情况下,王莽作为外戚(皇后王政君侄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据《后汉书》记载:
公元2年(元始2年),全国各地发生大旱,兼有蝗虫之灾祸,其中以青州最为严重。当地百姓四处流浪乞食,当这些流民逃亡到洛阳时,王莽主动把自己所住的宅邸腾出一些屋子,供这些流民居住。
当时,王莽已经位列三公,在百官之间有极高的威望。王莽为流民献出自己的屋子,百官岂敢不效仿?
王莽的这种行为,自然引起百官的猜忌:王太傅是不是作秀?
于是,就有人伪装作流民,偷偷潜入王家,想要看清王莽是不是在作秀。这人到了王家之后,立刻受到一名身穿布衣短裙的妇人安排住处。这位妇人的打扮,与一般的女仆无异,可是再自此看时,他才发现,这位妇人竟是王莽的正室夫人!
这时,所有人才知道,王莽根本不是在作秀,而是真心实意帮穷人。这个人回去之后,也开始献出自己的屋子救济穷人,到最后,有230户人家也出来救济穷人。
王莽待百姓如此真心,百姓岂能不拥戴他?
王莽暨越当上皇帝之后,本着“儒生”的本心,越发想为天下百姓做好事,甚至想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要知道,大同社会即便孙中山也只是提一提,却不敢付诸实践。
于是,王莽禁止买卖奴隶、实行货币改革、施行严苛律法、强制移民边关(为了让无地的百姓有地)。
如果这些措施是为了缓和矛盾,至多是触及了平民百姓的利益,对于统治阶层无关痛痒。可是,王莽还禁止买卖土地,不管怎样的原因,都不允许土地买卖。这样一来,连统治者阶层也得罪了。
王莽的改制,根本不顾及“受益者”同不同意,就强行“帮”他。
他从来就没有想过,人家为什么要卖地?为什么要卖儿卖女?为什么要给人家当奴隶?还不是为了活下去!
可是,王莽的改制,直接断了人家的活路。
对百姓影响至深的,当属他的货币政策。王莽废除流行数百年的五铢钱,根据“古法”,推行金银、贝、布等货币。得到全民抵制的反馈后,王莽又颁布“布钱”,以远低于币值的价格(50倍),发行于民间,与抢钱无异。
人说,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王莽的改革,对于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来说,他的“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口号,领先的太多太多,自然也就被人当作疯子,而疯子的下场,往往很惨。
公元23年,王莽被他所“惠及”的百姓所杀。王莽死后,他的头颅被人砍掉,然后被光武帝收藏在武库中,直到公元295年的一场大火,将王莽的头骨焚烧殆尽。
王莽的头骨之所以被皇室收藏了近300年,大抵,皇帝为了提醒天下儒生:好好给皇帝打工,不要想那些七的八的,否则,王莽的结果就是你的结果。
自王莽之后,再也没有一个儒生敢僭越称帝。即便被后人称为“半圣”的曾国藩,坐拥大清半壁江山、又有湘军之强,对于清廷亦是俯首帖耳。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王莽真真是用自己的生命阐释了这个道理。如果让王莽去治理一个郡县,说不定能管理得非常好,可惜他治理的是国家。人,一旦获取至高的权力,就容易被权力冲昏头脑。
王莽想救世人,奈何,他生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