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皇权至上”,也就是“父权至上”,因为他一生的目标就是代表男人征服女人。他的婆婆窦太后,他的母亲王皇后,他的妻子陈皇后,共同努力使他得以荣登大宝,坐稳皇位。
在这一过程中,汉武帝作为一代强人,深刻感到受人掣肘是怎么的一种滋味,所以一上台就迫不及待的与董仲舒达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同盟,首先将作为道家女性代表的陈皇后拉下后宫,然后使道家人物被驱逐出朝堂建立道教,实现政教分离,将道家从权力统治核心驱离开来,只保留帝王的皇权作为大“道”的根源。
汉武帝就此确立了儒家治国的理念,三个方面的儒者得以应运而生,行政文儒的符号由董仲舒(教书先生)、桑弘羊(商人)拥有,军事武儒的符号由卫青(骑奴)、霍去病(私生子)、李广利(乐工)拥有,后宫妇孺的符号由卫子夫(侍女)、李夫人(歌姬)拥有,一句话总结,就是全盘提拔没有任何根基的平民进入国家统治体系。
对于准备继承大统的皇子,汉武帝后来确立了“杀母留子”制度,更有可能这是汉武帝的既定方针,本来准备是要立刘据为皇帝,当然后果就是要附带杀死卫子夫,结果在准备惩罚太子刘据,不一定诛杀的过程中,卫子夫竟然组织武装进行了反抗,这就是根本的违背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既定国策,是属于儒家平民向道家贵族转变意图的现实表现。
当然,汉武帝最后选定的皇位继承人,仍然是皇家血缘与儒家载体的混血,可以天然的代表皇权的“道”与相权的“儒”的结合,皇权通过儒术成为天下治理的根本,树立平民立国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