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医术高明的人,但名气最大的非华佗莫属。世人曾经用华佗再世和赛华佗来形容一个人的医术高明,可见华佗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在《三国演义》中,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还心系天下百姓,是一位心怀天下的名医,为了拒绝只给曹操一人看病丢了性命,华佗死在了曹操手中是历史事实,那么,曹操就应该为华佗的死负全部的责任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古代人追求的大多是仕途,华佗也没有例外。早年间华佗的志向还是入朝为官,学习医术只是华佗的个人兴趣爱好罢了。随着华佗的医术越来越精湛,他竟靠着医术名声大振,与此同时,也有官员看中了华佗的才能,想要邀请他入仕。
沛国相陈王圭举荐华佗为议郎,遭到了华佗的拒绝。原因竟是因为华佗嫌弃议郎的职位太低了,在他眼里,他应该是配得上一个高位的。然而华佗也没想到,他的这一次拒绝,竟让他彻底失去了入仕的机会。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朝廷中出了许多买官卖官的事情。在当时想入朝为官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原本就生在官宦世家,另一种就是拿钱砸,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就是想要位列三公也无何不可。
然而华佗并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在华佗拒绝了沛国相陈王圭的举荐之后,也没有人在举荐过华佗了。而华佗从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了入仕的希望,最后无奈只好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其实华佗本人是看不上医者的,在他心中,医者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在从医期间,他并未如《三国演义》中那般逢人就救治,一请即到。反而完全凭借自己的心情去救人。
随着华佗的医术名声越来越大,当时有许多的达官贵人前来寻找华佗为他们进行诊治,而华佗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之后,心中更是十分悔恨,若他当初入仕为官,想必现在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了。
随着华佗接触的达官贵人越来越多,他的心中就更加的愤慨,越来越后悔自己没有抓住机会,落得今日只能到处登门看病的下场。入仕在华佗的心中,是一根扎了很深的刺。
虽然华佗并不喜欢从医,但他对于医术的研究却非常深刻。他四处行医累积经验,一方面为了给自己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他还在继续等待一个能够入仕的机会。
不可否认,华佗在医术上面的造诣,他通过自己多年的看病经验,创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这在当时是一项十分具有突破的发明,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他的名声也随着麻沸散的问世更加响亮。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有一个致命的隐疾,就是头风发作。在得知了华佗高超的医术之后,曹操将华佗请了过去为自己看病。华佗经过检查,为曹操施针,舒解了曹操的疼痛。
但是曹操的头风病由来已久,为了彻底进行根治,华佗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需要动手术,将曹操的头颅切开,这样他的头风病才能得到根治。
开颅手术,闻所未闻,曹操生性多疑,他并不相信华佗的话,反而在了解华佗的为人以后,误以为这是华佗想要求赏的手段,所以并未将华佗的话放在心上。
华佗在曹操府中待了几日,见曹操并没有需要彻底根治的想法,于是借口妻子生了重病,便告假回家离开了曹操府。后来曹操的头风又发作了,他多次宣召华佗前来医治,都被华佗以妻子病重为由拒绝了。
这下令曹操十分生气,他命令下人去查看华佗妻子究竟患了什么病,却意外得知华佗的妻子根本就没有生病。得知真相的曹操立刻命人将华佗带回,将其处死。
虽然曹操名声不好,但他却很少这么痛快的将人处死。而华佗的所作所为确实令人不解。他不仅对曹操大不敬,更在曹操召见他的时候多次拒绝,曹操杀他也在情理之中了。
虽然华佗的名声很响亮,但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医者,并未有任何官职,所以曹操杀起他来也没有任何顾虑。要知道,曹操原本就是权力的象征,华佗竟然屡次拒绝他的召见,在曹操看来,这是在挑战他的权利威严,而华佗的医者身份正是华佗的痛处。
由此看来,华佗之死虽然是曹操造成的,但是其根源还是在华佗身上。他明知曹操手中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还试图进行挑衅,最后落得了被处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