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杀”了霍去病!抗匈名将23岁英年早逝,真是因为瘟疫吗?

汉武帝“杀”了霍去病!抗匈名将23岁英年早逝,真是因为瘟疫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橙拂户 访问量:471 更新时间:2023/12/17 10:17:25

公元前117年,刚刚在漠北决战中被汉军打败的匈奴,不知又犯什么毛病,竟然强行扣押路过的汉朝使者。汉武帝勃然大怒,想着匈奴都被打残了还如此嚣张,看来必须彻底将其消灭掉。

于是,汉武帝再次动员汉军将士准备出征,但就在大军即将北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则噩耗,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影视剧《汉武大帝》中特意刻画了汉武帝来到霍去病的尸体旁,眼含热泪试图抚摸爱将,结果被贴身太监以“有毒”为由拒绝的场景。历史上对于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究竟有什么举动,并未有详细记载,但他对霍去病的欣赏和器重毋庸置疑。

因为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无心恋战,便叫停了北伐匈奴的计划,使得刘彻在位期间,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汉匈战争。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提起抗击匈奴的名将,人们往往都是把卫青和霍去病并列,难道卫青不能领兵出战吗?

这就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卫青和霍去病看起来是舅舅和外甥,还是多年的军中搭档,但两人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密切,霍去病英年早逝的一部分原因,也和卫青有关。

想要搞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霍去病的身世说起。

霍去病是个私生子,他父亲和平阳侯的侍女私通,又做出抛妻弃子的事情。后来,霍仲孺离开平阳侯家,重新娶妻成家,生下的儿子叫霍光。从这件事能看出,霍仲孺毫无父亲的担当和责任,典型是个只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

霍去病成为汉军统帅,并在战场上立下奇功后,并没有记恨霍仲孺,而是顺道去了一趟父亲的住处,邀请他出来相见。霍仲孺有些不好意思,对着儿子鞠躬作揖,霍去病赶紧拦住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生身父亲十分尊重。

霍去病和父亲相认后,给霍仲孺购买了大量房子田产和下人奴婢,几年后还特意把异母弟弟霍光带回长安城,帮助他走近汉朝皇室,成为日后的一代权臣。从这件事就能看出,霍去病是个很重感情的人,而且胸怀大度性格坦荡,并不会记仇。

了解了霍去病的为人,我们就会对他生命最后时光里的一系列反常举动感到理解。

霍去病去世前几个月,一向不关心政治的他,突然给汉武帝上了一道奏疏,请求皇帝尽快把3个儿子封王,然后让他们到地方上任。霍去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太子刘据的位置更加稳固,彻底消除潜在威胁。

从亲戚关系来看,霍去病是刘据的表哥,在这件事上帮点忙算不上什么。但问题在于,霍去病是一员战将,很少过问政务,那么他此时这样做,肯定是受到某些刺激,这就要提起2年前发生的一件大事。

公元前119年,汉军和匈奴进行漠北决战,老将李广认为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真就一辈子无法封侯,便向汉武帝主动请缨担任先锋。

汉武帝很清楚,李广垂垂老矣,也不擅长和匈奴人打仗,但却不好意思驳他的面子,只好答应对方的请求。但在私下里,汉武帝嘱咐卫青,一定不要让李广单独面对匈奴主力,想办法把他调到侧翼部队去。

卫青果断执行了汉武帝的命令,在即将和匈奴大部队遭遇的时候,突然调动李广所部的位置,使得本就不擅长看方向的李广,迷失在茫茫大漠上。而按照汉武帝最初的计划,卫青所部主要负责策应,霍去病承担和匈奴大单于决战的任务。

但战场形势的变化,阴差阳错地将匈奴大单于主力送到卫青面前,经过一场激烈厮杀,汉军大获全胜。

这就相当于,李广好不容易等到了建立大功的机会,却因为卫青的临时调整白白错过了。战后,按照汉军的规矩,李广需要接受质询,针对自己迷路后退出战场的行为做出解释。戎马几十年的李广,实在忍受不了被低级将官审查的屈辱,随即拔剑自刎。

这件事原本和霍去病没有太大关系,但他的部下中,有一员将领叫李敢,是李广的儿子。李广自裁后,李敢认为卫青故意坑害自己的父亲,对他恨之入骨,便跑到卫青家里对他大打出手。

霍去病听说此事后,竟然趁着陪同汉武帝外出打猎的机会,亲手射杀部下李敢。就算霍去病是李敢的上司,也没有权力擅自杀人,事情一下子就闹大了。

汉武帝很喜欢霍去病,采取封锁消息的方式,保护霍去病没有受到处罚,但他心里却充满愤怒和失望。

正如前文所述,卫青和霍去病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亲近,这和汉武帝“尊霍抑卫”的手段有关。汉武帝一手提拔卫青,利用他实现了打击匈奴的目标,但随着卫青战功见长,哪怕他本人低调内敛,还是会有很多人主动巴结投靠。

更何况,卫青的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强大的卫氏集团。对汉武帝来说,他最反感也最担心的,就是大臣权势过高,威胁到自身统治。

于是,汉武帝有意培养霍去病,让他18岁的时候便率军出征,短短几年便和舅舅卫青平起平坐。汉武帝的目的,便是让卫青和霍去病分开,形成两个不同的利益团体,相互之间产生制衡,这样的局面对皇帝最有利。

但霍去病并没有领会到汉武帝的意思,或者说他并不像为了官职和权力,主动切断和卫氏集团的联系,毕竟对面有他的舅舅、姨妈和外甥。

霍去病这样的人真性情,发现那些原先巴结卫青的人,看到他得势之后,纷纷改换门庭,心里十分难过。偏巧这个时候,李敢跑到卫青家里打人,舅舅为了不把事情闹大,选择隐忍不发,这更让霍去病心痛不已。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霍去病一时冲动杀掉李敢,也彻底打乱了汉武帝“尊霍抑卫”的计划。

试想一下,汉武帝想尽各种办法,营造出霍去病和卫青不是一条心的状况。霍去病冒着触犯军纪的风险替舅舅报仇,岂不是告诉全天下人,卫霍两家依旧是铁板一块?

这种局面也让汉武帝很害怕,万一卫青和霍去病真的结成同党,那么满朝文武都会成为他们的追随者,自己这个皇帝就等于被架空了。不过,汉武帝真的很欣赏霍去病,实在不忍心对他施加重罚,便亲自出面予以保护。

然而,霍去病竟然继续维护霍去病,甚至公然上奏疏插手皇族内部事务,这就让汉武帝无法忍受了。

当然,某些学者提出汉武帝对霍去病痛下杀手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狡兔死走狗烹道理,历史上不太可能出现。如果真是这样,汉武帝就不会一边着急忙慌地准备和匈奴打仗,另一方面却因为霍去病的死心灰意冷,完全可以重新起用卫青,或者提拔其他将领。

不过,汉武帝确实“杀”掉了霍去病,他选择利用这位天真正直的军人,来打压卫青的时候,就已经将他推入死亡深渊。

我们总是因为霍去病辉煌的战功,忽略了他从军6年几乎从未好好休息过的事实,即便是英姿少年,长期在条件艰苦的草原荒漠上奔袭作战,动不动跋涉上千里,身体健康状况不可能好得了。

再加上汉武帝、卫青、刘据、李敢等一系列事情同时发生,使得年轻的霍去病有些无力承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霍去病身染重病去世,完全合情合理。

至于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后来回忆,说是兄长在草原上作战时染病而亡,不能说完全不对,但却不够严谨,这给了后人加工创作的空间。

正因如此,影视剧和小说中才会有匈奴单于采纳汉奸中行说的歹毒建议,在水源头丢弃生病的牲畜,导致瘟疫传播的情节。霍去病似乎就是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导致染上疾病,后来发作身亡。

但根据史书记载,从漠北决战到霍去病暴亡,前后长达2年时间,究竟是什么样的瘟疫发病周期如此之长,现代医学专家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史书上从未记载汉军爆发大规模瘟疫的情况,总不可能只有霍去病一个人得病吧?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大概可以得出霍去病真正的死亡原因:长期在外作战,并且不惜体力地奔袭冲杀,提前透支了霍去病的体力和精力,使得他积劳成疾。再加上霍去病担任军事主帅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政治、家庭等一系列事情,彻底将他击垮,一代名将23岁暴病而亡。

标签: 霍去病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未学兵法为何却能屡胜匈奴?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霍去病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欢迎大家阅读小编的文章,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编,谢谢~~一,霍去病是华夏族,汉族是汉以后才有的民族称谓形成于汉以后。二,霍去病第一次出征是元朔五年,那年,车骑将军卫青大破右贤王,被

  • 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如果,只是如果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霍去病

    卫青一生只打过一次败仗,漠南之战苏建全军覆没赵信叛变,虽不是惨烈,但也惨淡收场,而与卫青并称帝国双璧的霍去病,则是从无败绩,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一战均是孤军深入,孤立无援,每一战都是斩获无数,大胜而归。霍去病的无敌,有一部分源于他军事生涯的短暂,短短六年时间里,他改变了王朝命运,但也因为短暂,他

  • 汉武帝亲自设计霍去病墓葬,石棺石刻画面居多,有何内涵?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霍去病

    秦末,楚汉争霸,中原各种势力忙于内斗,无暇北顾。汉武帝时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汉国力强盛,对匈奴作战具备了物质基础。武帝初年,中央地方仓库粮食积累充足,铜钱储存丰富,粮价低廉,国力达到了西汉王朝的顶峰。在马邑之变后,汉正式与匈奴交恶,开始筹备对匈奴的反击,霍去病等对匈奴作战的将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登上

  • 霍去病22岁就“封狼居胥”,到底算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夏目历史君标签:霍去病

    序言 公元前117年,《资治通鉴》记载:“元狩六年,秋,九月,冠军侯景桓侯霍去病薨。”从中可以看出:天才名将霍去病在漠北大战之后两年便离开了我们,他的军旅生涯是如此传奇,但又是那么短暂......一向以冷血和无情著称的汉武大帝,也难以抑制内心情感波动,当霍去病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

  • 汉代将军霍去病,他的墓石雕丰富多彩,到底都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霍去病

    汉代是我国民族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具魅力的一个历史阶段,汉代的封建统治延续了400百多年,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取得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文化也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因此它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汉族、汉语、汉文化都源于汉代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汉代文明在诸多角度都

  • 霍去病为何英年早逝?背后主谋应该是他的亲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霍去病

    大汉战神霍去病,少年时随军出征,勇冠全军,二十一岁时他便率领大汉铁骑,纵横驰骋大漠。多次率军攻打匈奴,以弱击强的他,却总能大胜而归。不想就是这样一位勇猛战将,却在二十三岁时英年早逝,实在令人为之惋惜。大汉军神,英年早逝的确切原因,史料并没有详细记载,那这位大汉军神究竟是因何而死的呢?《史记》记载:霍

  • “天生将才”霍去病,究竟是怎样的逆天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好不好看我行不行标签:霍去病

    相信朋友们对“民族英雄”这个词一定不会陌生。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国家受到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压迫,江山社稷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总有那么一群人,会勇敢的站出来。帮助人民抵御外族的侵略,消除人民受到的压迫,保住江山社稷,这群人叫作“民族英雄”。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人都说普通人出生,为了保家卫国,为了

  • 浅谈将军霍去病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霍去病

    前言将军霍去病(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出生于陇西郡(今甘肃省陇西县)一个贫苦家庭。他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和战功,被称为“神武将军”,被历史上的文献和传说所记载,其生平事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一、霍去病的早年霍去病的家族并不显赫,他的父亲是一位贫苦的

  • 不灭的战神霍去病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霍去病

    年霍去病17岁那年一战封侯.公元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此战霍去病威震四方成就不是功

  • 霍去病射杀李广儿子,汉武帝为何不惩罚霍去病,反而刻意隐瞒?

    历史人物编辑:黄静圆标签:霍去病

    遂引刀自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老壮皆为垂泣。——《汉书·传·李广苏建传》 这是《汉书》中关于李广的描写。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广一直是一位“神射手”,同花荣并称。李广在西汉历史中,地位确实很高,但是他一生难被封侯。后世以此为典故,做出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传世佳句。 李广到底有多难封呢?李广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