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长孙无忌,有哪些相关的轶事典故?

关于长孙无忌,有哪些相关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77 更新时间:2024/1/4 12:06:58

长孙无忌,字辅机,唐初时期宰相、外戚官员,他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文德皇后同母兄,生母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太宗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

轶事典故

谏伐突厥

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言君过

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无忌仍道:“陛下文治武功,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又哪里有什么过失可言。”

支持晋王

唐太宗废黜太子李承乾后,曾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李勣留在两仪殿,对他们道:“我三子一弟(三子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齐王李祐,一弟指汉王李元昌),都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他扑倒在御床上,拔出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惊惧不已,连忙上去抱住太宗,夺过佩刀,交给侍立在旁的晋王李治,并问太宗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太宗道:“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道:“臣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道:“你舅父答应让你当太子了,你应当拜谢他。”李治下拜。太宗又道:“你们已跟我意见相同,但不知社会舆论如何?”无忌道:“晋王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已久。请您召集百官询问,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臣罪该万死。”太宗遂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虽将李治立为太子,但对他的懦弱性情忧虑不已。他私下对长孙无忌到:“你劝我立雉奴(李治乳名),但雉奴懦弱,恐怕不能守护社稷。吴王李恪英武果断,非常像我,我想立他为太子,怎么样?”长孙无忌极力反对,太宗笑道:“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你才反对的吗?”无忌道:“太子仁厚,乃是守成之主。而且储君至关重要,怎能多次更改。请陛下熟思。”太宗遂作罢。

君臣情重

唐太宗曾得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宠过盛。他把密表给无忌看,道:“你我君臣之间,没有什么可猜疑的。如果我们都把听到的话放在心里不说,那么我们的思想就不能得到沟通。”太宗还召集群臣,当众训诫道:“如今我的儿子年纪都很小,无忌为我立过大功,我信任他,就跟信任我的孩子一样。关系疏远的离间关系亲密的,新朋友离间老朋友,这都是不合情理的。这些挑拨离间的话,我一律不听。”

唐太宗病重时,将长孙无忌召到含风殿,用手抚摸他的面颊。无忌悲不自胜,痛哭不止。太宗把后事托付给他和褚遂良,又对褚遂良道:“无忌对我竭尽忠诚,我能拥有大唐江山,多亏他的帮助。我死了之后,你要保护好无忌,不要让小人进谗挑拨离间。”不久,太宗便去世了。

论开言路

唐高宗曾广开献书进言之路,希望从中发现人才,予以提拔重用。但上疏虽多,却都没有价值,不足采用。长孙无忌道:“陛下即位以来,各项政策都十分正确,根本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那些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提拔的人当然提不出什么有用意见。但是陛下必须广开言路,如果杜绝言论,恐怕下情不能上达。”

人情难免

唐高宗曾对长孙无忌道:“我听说各地官吏,在处事之时仍讲情面。”无忌道:“讲情面徇私情,自古难免。但要说徇情枉法,他们也实在不敢。至于稍稍考虑人情,恐怕就是陛下也不能避免。”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科举的最高成就就是状元,但为何很多人都想中探花?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这个古代的科举制,成就最高的就是拿到状元这个称号了,毕竟这可意味着你在这一次的科举大赛中脱线而出,成功夺得冠军,而且还有很多的仕途之路。但是为什么事实上在古代,很多人都想中探花。这是为什么呢?古代中探花有什么好处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为什么中探

  • 益州之战发生于什么时候?益州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益州之战,背景,战史风云

    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取益州与刘璋发生的战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刘璋

  • 诸葛亮用兵如神,三国有没有他都忌惮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或许认为诸葛亮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他能草船借箭,还能借东风,空城计退司马懿的大军,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还想要点七盏续命灯续命,虽然失败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总之,他的深谋远虑和运筹帷幄是深入人心的。但事实上,他也是凡人,也是有一些害怕的人。第一个就是和刘备关系很好的关

  •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太宗刚开始为什么拒绝?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成公主,唐朝,唐太宗,野史秘闻

    从汉高祖开始,古代封建王朝就有“和亲”的传统,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期间,这一传统被发扬光大,连李世民的妹妹衡阳公主都嫁给了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可是,吐蕃王松赞干布兴高采烈的派使者去大唐求亲,也想娶回一个公主,毕竟当时李世民被少数民族的首领尊称为“天可汗”,能娶回“天可汗”的女儿,是一种莫大的荣

  • 荀粲是什么人?历史上他与妻子的感情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荀粲,字奉倩,颍川郡颍阴县人。跟着小编一起探寻。曹洪有两个儿子,曹震和曹馥,还有一个女儿,曹洪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是个出色的大美女,可以说是国色天香,风华绝代。贵为宗室之女,就像公主一样,自然高贵无比,到了婚嫁年龄,很多人求之不得,女貌自然就得有郎才,方能匹配,当然,家庭出身方面,也不能差太多,讲求

  • 和珅在生前这么风光,难道他真是清朝皇室安排的棋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和珅,清朝,文史百科

    乾隆年间,有个马屁贪官,想必大家都猜到了,他就是和珅!乾隆帝在位之时,这个和珅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详尽荣华富贵,和皇帝像朋友一般亲近。乾隆帝寿终正寝和珅还奉旨操办丧事,不料一张天罗地网已经为他织好。嘉庆皇帝继位,搜集了和珅所有的罪状,将和珅置于死地。和珅一生贪婪敛财,最终还是被吐了出来。

  • 揭秘:四平之战失利根本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四平之战,现代,战史风云

    黄克诚之三师七旅,原为井岗山时期的老红军部队,四平撤退时只剩下三千人,失去战斗力:万毅之三师,原一万三千人,只剩四五千人,失去战斗力;一师梁兴初部,还剩五千人,保持战斗力;邓华保一旅伤亡相当严重,失去战斗力;二师罗华生部伤亡较大尚保持战斗力;还有三师、八旅、十旅、杨国夫部队等,都打得疲惫不堪和受到较

  • 为什么会有人说朱熹是历史上最有才无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熹,宋朝,历史解密

    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被元、明、清三朝尊为朱子,其理学思想是三朝官方儒家,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力仅次孔子。朱熹还是唯一一位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受列代儒家祭祀的十二哲者之一。朱熹为何被称为史上最有才无德的人,正因为他在儒教地位如此之崇高,才能出众青史留名,所

  • 赵飞燕是历史上最美的皇后,却又被后人肆意诋毁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飞燕,汉朝,野史秘闻

    在中国历史上,经常有一个怪现状,那就是凡事国家衰亡,都要将罪过栽在某个女子的身上。夏亡怪妹喜,商王怪妲己,西周灭亡埋怨褒姒,到了西汉灭亡,史学家则是将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当作是祸根。汉成帝死在赵合德的温柔乡中,但赵飞燕名气更大,又是史上最美的皇后,承受了更大的非议。班固就在《汉书》之中直言不讳地说:

  • 慈禧有多残忍?喜欢吃一道菜却把厨师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慈禧有多残忍?为什么慈禧吃了羊下水厨师被满门抄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当时为慈禧配置的御厨共有百人,这些人每日每个人做一道菜。可是,一个老年人,能够吃的下多少东西,所以每道菜慈禧大多是走个过场,尝一下味道。一般来说,不喜欢的菜慈禧吃个一口就过,好吃的则多停留两三